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是否应该推出弹性退休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周刊》2004,(38):20-23
近期,关于是否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以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压力的新闻,因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甚为抢眼。推迟退休年龄会对就业局面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是否需要推出弹性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2.
延迟退休是一项追求公平和追求社会人力资源的系统工程。对于吃财政饭的官员,必须严格控制退休年龄;而对于那些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自愿延长到法定最迟退休年龄;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行业、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可自愿按“法定最早退休年龄”退休。  相似文献   

3.
李晓鹤  殷俊 《南方经济》2016,34(2):43-55
通过个人退休决策和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模型,文章分析个人和政府的决策差异,首次将Leslie人口模型引入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公式,修正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以测算渐进式延迟退休时间表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在低利率、低初始就业年龄的现实条件下,强制延迟退休会造成个人福利损失,政策执行存在阻力。然而,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是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现实选择。面对决策冲突,政府应首先尽快统一退休年龄,以此为改革突破口,采取多种配套措施逐步推进退休年龄改革。  相似文献   

4.
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在一定时期会造成就业压力、企业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但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压力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指出了我国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方向。为使这项政策更加合理,应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济理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渐进式退休和弹性退休相结合,科学制定退休政策和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祁恒珺  冉秋霞  李馨 《发展》2015,(2):102-104
本文综合分析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养老金收支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考虑不同群体退休年龄的差异,就逐步建立渐进式退休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实际退休状况也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和养老金支付的巨大缺口等问题,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而不少学者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造成就业压力和企业竞争压力.对此文章给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证明,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隋国利 《特区经济》2013,(10):71-73
退休制度和养老限险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而制定的,然而养老保险危机在多个国家出现并产生重大破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退休年龄的改变往往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分别对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因素分析.肯定了提高退休年龄通过降低赡养率和被动率,分剐可以改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缓解养老保险危机。但是否实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还要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奎面考虑。  相似文献   

8.
从退休前后相对收入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男女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就总体来说是对女性不利的。除部分低收入者外,大部分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会因早退休而下降。退休年龄的差异使得男女职工退休前的收入差距在退休后进一步扩大,并且也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退休政策,提高女性退休年龄,把男女同龄退休纳入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综舍考虑之中;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具有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养老保险的基金平衡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 "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同时他认为,有的人即使健康也可能不想继续工作,所以研究退休年龄是否延长时,应该统筹考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让想上班者继续上,让想退休者及时退休,恐怕这是最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来临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就长期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客观趋势。现行的女性提前退休政策给养老保险和性别平等带来了机制性障碍。作为渐次延迟整体退休年龄的第一步,率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之与男性同龄退休,兼具养老与性别平等的双重意义;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渐进、差别和有弹性的退休政策则是女性延迟退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保障的压力,有学者提出延长退休年龄的设想。但延长退休年龄遭到了社会某些方面的质疑,主要顾虑是它会挤占当前的社会就业岗位。论文以安徽芜湖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延长退休年龄并不会挤占社会就业,相反长期来看还会促进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2.
李凯 《科学决策》2016,(4):24-41
企业职工作为重要的社会组成元素以及政策的接受者,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实施毫无疑问需要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本研究以W市作为调查基地,在文献研究、社会调查与深度访谈三者相结合并借助SPSS分析工具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一是W市企业职工延迟退休影响因子排序,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健康、收入、工作满意度、周工作时长、工作性质、抚养子女负担、配偶状况、年龄、单位福利、单位性质、性别、受教育程度、公司职位、赡养老人负担、婚姻状况。二是影响因素与延迟退休的相互关系:(1)个人因素中,男性职工比女性职工更能够接受延迟退休。年龄与延迟退休成负相关的关系。已婚或未婚企业职工都不愿意接受延迟退休。不愿意延迟退休者中受教育程度与最大延迟退休年龄正相关。(2)单位因素中,企业性质为国有、集体或控股企业与外资企业比私营、民营企业的职工更愿意接受延迟退休。单位福利种类多并不能直接刺激到企业职工的延迟退休意愿,但在强制延迟退休时,享受福利种类越多与企业职工能够接受最大延迟退休年龄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公司职位与延迟退休之间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3)负担因素中,具有抚养子女负担和赡养老人负担与延迟退休成负相关。(4)经济因素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个人以及家庭相对对于中层收入而言更不愿延迟退休。健康因素与延迟退休成负相关。(5)工作因中,周工作时长与工作满意度和延迟退休决策分别成负相关和正相关。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不愿意延迟退休。最后,对W市研究延迟退休年龄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荆中英  李政 《科学决策》2023,(12):68-79
本文使用CHARLS 数据构建了Logit 模型,以数字鸿沟为核心解释变量,结合个人特征、社会保障和对外经济支持等方面分析了数字鸿沟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中老年数字鸿沟能够减少退休后的受雇就业,导致更多的退休人口选择不就业,但是对退休后是否自雇就业没有影响。综合而言,缩小老年数字鸿沟对退休再就业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此外,男性退休后更倾向于受雇就业,女性通常更需要照顾家庭。年龄对退休后受雇就业和自主经营具有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当。健康状况和社交活动参与对退休再就业也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精算模型,研究了延长退休年龄后,基金支付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延长退休年龄不一定能够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因为延长退休年龄后,虽然缴费期限延长了,缴费收入增加了,但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也增加了,最终结果就是不确定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利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和死亡率分布等等。如果要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应全面分析各种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否则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冯红 《改革与开放》2011,(20):47-48
随着我国企业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不断发展,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何让离退休干部既安度晚年,又让他们余热生辉,这将是企业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As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France has gone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rough a process of pension system reforms, mainly aiming at increasing the average retirement age, through increasing the required number of contribution years or through postponing legal (minimal and/or normal) ages. Public debates over which lever should be preferred have been paramount in France, with concerns focusing on redistribution issues between high wage high life-expectancy and low-wage low life-expectancy workers. In this paper, we empirically address this issue by simulating the differentiated impacts of the past French reforms on average retirement ages across wage quartiles. Our simulation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required duration criterion—as was done by the 1993 and 2003 reforms–have redistributive impact as regards retirement age, while increasing the normal age—as was done by the 2010 reform—has a counter-distributive impact. The redistributive impact on average of the required duration criterion however only holds thanks to the fact that disabled workers—most of them in the lowest wage quartile—are exempted from it. Last, increasing minimal age has ambiguous impacts according to gender: redistributive among women but counter-distributive among men.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duration of working life for the 80 per cent of older adults living in urban England. While some people are experiencing extended retirement because of moving out of paid work in their 50s, a growing minority of those beyond the state retirement age continue in paid employment.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for urban policy makers in address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nclusion of all older adults.  相似文献   

18.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璟 《特区经济》2008,(2):131-133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偏短,而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限偏长,一方面,引起赡养率上升,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退休职工人平均寿命将超出10年,个人账户面临长寿者支付风险。因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成为改革的必然。借鉴国外做法,结合国情,建议我国应尽快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行浮动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上海人口正在经历快速的老龄化,这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也对上海经济发展产生着长期的影响。作为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如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迎接和应对老龄化挑战,这是上海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