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茜 《中国外资》2012,(14):101
随着我国新税法以及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资产减值的会计税务处理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差异,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资产的减值现状,再从资产可回收的金额计算在会计税务处理的不同、资产减值以及它认定会计税务的处理差别以及商誉减值的处理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税法以及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资产减值的会计税务处理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差异,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资产的减值现状,再从资产可回收的金额计算在会计税务处理的不同、资产减值以及它认定会计税务的处理差别以及商誉减值的处理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对于现阶段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方面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影响更为明显.本文主要是从旧会计准则中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算方面造成的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细致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琳 《会计师》2021,(10):20-2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执行原则,找出资产减值会计在确认、计提金额、公允价值、监督、披露五个方面反映出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推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差异。通过对2001—2011年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统计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计提存在巨大的差异,间接反映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亮点” (一)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其目的是减少上市公司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开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颁布和实施新的会计准则,这种新的会计准则给传统会计工作运行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影响,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针对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在新社会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做好会计工作,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8号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资产减值的损失的是第8号具体的准则——资产减值。在新准则出台之前,没有系统的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只是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纳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这项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有效避免国内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主要就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杨清 《中国外资》2012,(7):121+123
减值准备是根据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而对企业资产价值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减损进行确认计提的数额,正确核算坏账准备是保证企业资产不被高估的必要条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税法规范主要是在会计规范前提条件下创建,在此期间,会计规范要想方设法迎合税法变革的全新需求,而新会计准则是税法全方位推广执行的保障.尽管两类要素存在着缜密关联,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的任务,便是在客观认证资产减值的内涵机理和表现形式基础上,清晰化对比校验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差异迹象,结合实践经验探讨资产减值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要点,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工作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准备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如存贷准则等具体的准则),又有中国特色的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而坏账准备的计提虽在计提范围上较以前会计制度相比有了扩大外,更重要的是新准则同税法在核算办法、计提口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核销程序等方面依旧存在差异,而对差异形成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新准则只允许采用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做好坏账准备的纳税筹划是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明 《税收征纳》2004,(6):34-35,37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推出《企业会计制度》,并且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使用,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全面使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更加体现谨慎性原则,在原有的“四项计提”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金的提取方法,这“八项准备金”的计提对于挤掉企业资产中的水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有关减值准备金提取后的后续会计处理有的地方比较含糊,有的地方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并可能会损害国家或纳税人的利益。因此,本文根据《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与相关税法对准备金提取后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快地与国际会计接轨,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2001年和20016年先后两次颁布了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不断进行修订。但是,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同定资产确认、计量、折旧、减值以及处置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例解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上海会计》2003,(1):64-66
本所近接某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人员来信咨询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需调整纳税所得的问题。来信称:“根据财政部财会[2001]62号文件,我公司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开始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但税务人员告知,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纳税申报时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这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既然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为什么还要调高应纳税所得额?有哪些情况可以不调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究竟有什么差异?请答复。”现根据笔者的想法答复如下,供探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本文按照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时间顺序,对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和处置时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下称新准则)。本文主要针对执行该准则的要点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一、《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及特点1.新准则适用于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特别规定的减值处理,主要是指存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的情况。2.与现行制度相比,新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除特殊资产项目(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原会计制度和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2006年出台新的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该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调整,针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新准则的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资产减值确认基础难以划分、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难以确认,商誉减值测试存在困难、资产计提的标准多重等。本文就资产减值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以下简称新准则),资产减值首次以独立的会计准则形式出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处理和披露等作出了新的规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调节利润。不难看出新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规定,  相似文献   

19.
廖璐瑾 《云南金融》2011,(6X):161-161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特别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更是为会计界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本文分别从支持和质疑长期减值不能转回两个方面,对相应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价,进而对我国资产减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空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特别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更是为会计界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本文分别从支持和质疑长期减值不能转回两个方面,对相应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价,进而对我国资产减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空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