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平台经济可利用信息对接加速要素流动,通过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组织方式的重塑,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但平台经济具有内在垄断属性,会带来潜在风险,平台监管势在必行.平台经济横跨传统产业,模糊了传统产业监管界限,且平台模式具有非线性盈利特征,内在扩张性导致平台模式必将形成垄断造成社会总福利损失,因此平台监管需要创新监管.文章基于平台经济模式特征,及传统上下级科层式监管弊端,提出了线上线下协同监管体系,并分别从宏观体系建设与微观平台自治角度提出监管措施,即创新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平台自治与自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房地产金融属性的视角,对房地产金融支持的放大功能、抵押担保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和房地产的金融衍生三个方面的金融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发展引发的"影子银行"形成机制进行了客观的论述,指出了"影子银行"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和蕴藏的金融风险。并对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房地产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从房地产金融发展战略、政策性房地产金融、金融创新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房地产金融与产业金融的协调以及逆周期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柳小华 《经济师》2007,(10):164-165
文章以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并从社会优化选择的角度,提出理性的会计监管是确保资本市场提供充分信息的重要手段。与民间自律相比,政府主导的独自监管模式在解决市场失灵,提高信息质量方面更具有优势。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会计信息提供者诚实守信;二是监管者严格执法。在现实情况下,主要应当加强会计监管,尤其是加强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管。政府会计监管的范围,一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重要影响的单位;二是国有单位的会计信息。要转变政府职能,对市场主体的会计监管主要通过法律委托会计中介机构承担,政府部门对会计中介机构行使再监督的职能;要明确政府会计监管的责任,如果监管部门实行监督检查后仍出现重大问题,应追究监管者的失职责任。  相似文献   

4.
强化财务会计监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而这可以从加强认识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监管制度,加强培训创新监管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监管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晓芳 《当代财经》2004,(11):104-107
从公司治理目标角度看,会计监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实施的内部会计监管;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实施的外部会计监管。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研究这两个层面会计监管的不同模式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运用公司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财务会计理论、控制理论等在对内部会计监管模式和外部会计监管模式进行解析后,提出了以公司管理委员会代替股东会并在管理委员会中设立会计监管委员会、董事会中至少要有两名具有财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独立董事、在经营委员会中提高财务总监的地位等来强化内部会计监管,以原则导向替代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以会计监管部门指派会计师事务所替代公司与事务所直接交易、合理确定各部门监管边界以加强外部会计监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2009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出用宏观审慎性的概念来概括导致次贷危机中"大而不能倒"、顺周期性、监管不足、标准不高等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不相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有的相关金融会计问题,笔者提出了会计信息的转换处理、计量模型的改进、披露机制的完善等多种措施,但从长远角度看,应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宏观审慎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监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雪连  吴利明 《经济师》2010,(9):158-159
文章从监管理论入手,首先探讨了会计监管的定义、必要性和会计监管的历史演变过程,接着从监管实践方面,对我国目前会计监管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对有效实施会计监管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金融产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深入融合的产物,金融科技在发展中既面临传统金融风险,也存在底层技术风险.因此,传统金融监管体系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难以平衡等问题.文章以欧盟金融科技监管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欧盟金融科技监管的法律规范制定、监管体系及监管模式特征与优势.结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构建了中国金融科技协同监管体系,并分别从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的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手段与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该文梳理了瑞士、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的私人银行监管体系,并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私人银行监管模式、监管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国家治理体系保持一致;监管机构的行政权力应当界定清晰,保持监管的适度性;有效监管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主动性;监管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北京市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现状并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从统一监管平台、创新招标方式、构建"招标树"体系、实施招标评价制度、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监管、突出监管重点6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和完善北京市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措施与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蕙 《财经研究》2006,32(11):76-87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宏观系统性冲击造成了一系列银行危机。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作为银行外部监管体系的两个工具,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在发生系统性冲击时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从而达到最优的监管组合的效果,并针对中国的现实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监管环节存在"中央监管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以及"地方监管机构--食品企业"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级监管机构与食品企业各方利益不对等.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从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中,货币政策效果优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在金融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中,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效果优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并使用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稳定经济的作用。因此,货币政策仍是当前宏观调控框架下的核心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是针对金融冲击设计的扩展工具,它是货币政策的补充而并非替代品。我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经验,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建立金融监管部门与货币政策制定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处理平台以完善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90年代以来大量监管文件和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资本定义、风险权重、资本计量方法、资本监管体系和违规惩罚措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动态与脉络,展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从简单的资产负债管理到基于内部评级法的组合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到全面风险管理,从微观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演变过程。最后,为进一步改进资本监管,文章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改进建议,如监管当局应重视银行风险行为的异质性,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禁止购物卡发行使用的各种理由都是不成立或不充分的。购物卡是一种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金融创新,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而不是片面、简单地加以取缔。从禁卡这一政府行为本身引申出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创新与宏观监管的关系这一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变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应以“下有创新,上有监管”的良性机制取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性循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金融创新和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有效推手。但是,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也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其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效监管的难点,并运用模型分析了这一状况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中监管部门行为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是导致近年来我国诸多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普遍存在以及监管部门自身对环境监管的责任缺失。通过构造博弈模型,从政府对环境监管部门的再监管缺失、一般性再监管和有效再监管三种再监管方式出发,分别对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选择以及排污企业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这三种情形下的博弈结论,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地方环境监管部门纳入国家环保总局的垂直管辖体系,并对监管部门进行有效再监管。  相似文献   

18.
银行监管是金融监管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中枢。面对我国银行监管主体设计错位、监管客体扭曲、监管依据缺失和监管效率低下等严峻现实挑战,提出了强化和创新我国银行监管若干政策建议,对弥补我国银行监管真空进而提升监管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中国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体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乃忠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12-113,176
监管理论的发展总体上是沿着从公共利益理论逐步向私人利益理论的进路展开的,并对证券监管制度的建构和实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传统公共利益理论的缺陷需要私人利益理论来修正,进而形成对监管制度研究的不同理论路径。中国证券监管一直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大量中国公司境外上市,公共利益理论对监管制度理论上的支持作用明显下降,需要更丰富的私人利益理论共同完善对公司境外上市的监管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融产品创新在带来利润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必须设计相应的监管机制以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本文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及风险扩散机制,创新提出了监管深化的概念和初步理论框架。同时针对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深化实践,初步创新探索提出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机制以推动我国金融监管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