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刚 《资本市场》2003,(12):55-57
<正>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对管理层的权力从制度上进行合理制衡具有与从制度上鼓励管理层实施MBO同样重要的意义……狭义的MBO即指管理层成立收购主体进行融资并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实施收购,整个过程在一年左右,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  相似文献   

2.
范力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07,(22):105-107
文章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MBO实践和具体的法规政策环境,指出增加竞争性和透明度是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的关键。具体建议包括:引入公开竞价机制,MBO定价市场化,考虑管理层历史贡献的补偿,强化中介机构的作用,用现金流量折现法逐步替代净资产法以及建立MBO评标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经济论坛》2003,(24):16-16,19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   

5.
曹时军 《经济师》2004,(9):134-134,136
MBO之风已经由国外吹向国内 ,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MBO更是成为我国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 ,我国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管理层收购 ,一些大的公司也纷纷试水MBO。文章从国外MBO的发展入手 ,结合我国MBO的发展现状 ,并通过对我国已经完成MBO的上市公司的分析 ,提出了在我国实施MBO的可行性及其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MBO融资的法律、制度障碍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经济与管理》2004,18(6):92-93
MBO运作为我国企业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O的合法地位,但在2003年3月财政部叫停管理层收购工作。MBO运作中由于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上的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慧 《经济与管理》2004,18(9):87-88
MBO运作为我国企业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O的合法地位,但在2003年3月财政部叫停管理层收购工作。MBO运作中由于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上的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挖掘企业的资源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当前,我国企业应对国内经济管理体制与产权形式的急剧变革,MBO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与手段。通过对MB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MBO在英美等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充分说明中国MBO与国外MBO的不同,以及中国MBO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产权组织形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MBO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进行管理层融资收购(MBO)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近来又出现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如太太药业朱氏家族共持股67.19%等),股东大会常常走过场,监事会形同虚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力制衡机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实施MBO,可以使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从而有效保障全体股东的利益。第二,如同经理层持股制度一样,MBO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激励机制,经理层利益与公司发展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推进国有股减持。有的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MBO的积极探索。粤美的管理层收购在探索企业产权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2000年初由美的集团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美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美的管理层持有美托总股本的78%,其余22%股份为工会持有。美托投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优化公司的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定价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MBO的定价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市场化是MBO合理定价的唯一标准。同时,对中国MBO定价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在定价过程中应考虑管理层对公司的历史贡献以及公司控制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海螺集团MB01.5亿国资流失的争议中暴露出当前管理层收购普遍存在的价格公正性问题。我国目前国有产权的软约束和特定政治架构下的弱监管,使得在我国上市公司MBO中政府与管理层“共谋价格”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遇到的资产价格的决定问题深源于股权不是全部流通的市场结构,其最终解决也只有通过市场结构的彻底变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中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其原因,设计了对管理层信息披露监管的博弈模型,提出了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MBO的特有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并购市场参与各方态度和行为产生了明显差异。一般企业对参与上市公司并购的兴趣下降,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并购市场的态度是“我不干”了;国资委对于上市公司MBO及大型国有企业的并购态度是“不让干”;上市公司管理层参与MBO的态度却是“我要干”。外资并购是有条件的参与并购,即“选择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产权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实施管理层收购(MBO)。但目前,在中国实施MBO,还有一些难题没有解决。最为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是收购标的价值(即收购价格)的评估和确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MBO)自1999年四通集团第一例的出现开始,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应当说,MBO方式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控制权转移提供了新的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控制权界定和控制权转移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根据控制权转移理论辨析了MBO方式产生的必然性,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转移效应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年报数据研究MBO对公司创业行为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MBO后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明显加强,而创业活动没有显著的变化;MBO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显著下降,MBO价值创造理论与现实表现不符,管理层投机因素较大;公司研发和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而以公司重大诉讼事项和担保事项所体现的经营风险会显著影响公司资产的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造、管理层持股(MBO)、上市公司国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八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层收购 (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 ,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 ,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管理层收购(MBO)出现了诸多问题:收购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层的非市场化障碍;融资渠道狭窄;MBO收购过程中定价不公正、操作过程不透明;MBO的股票来源和股票变现渠道不畅通;实施MBO涉及产权变革难题;MBO也产生内部人控制的新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MBO,还必须修订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