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峥  张继燕 《经贸实践》2016,(8):156-156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反而成倍增长,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国有企业抓住时机,扩大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本论文以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理论为支撑,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的动因,结合甘肃国投现状,分析其直接对外投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直接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水平,为国有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客观要求,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文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问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从理论上论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哪些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萍 《经济导刊》2005,(10):70-73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两种不同途径。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发展成为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借鉴日本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出口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应该首先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规避  相似文献   

4.
屈展 《时代经贸》2011,(16):120-121
随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更好地结合,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4-2009年的数据,运用Eviews和DEAP软件,对我国29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度量,并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将增长0.006%,虽然作用强度不大,而且它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要低于国内研发支出,但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这说明中国应当继续加大我国国内研发投入的力度,并且通过增加投资力度等方式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投资规模偏小、发展滞后于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发展水平、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绩效指数较低、相关支持政策较少等问题。为促进对外农业直接投资的发展,应采取扩大对外农业投资规模、加强行业和区位引导、完善企业对外农业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董蕾 《时代经贸》2011,(12):75-76
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电子信息企业迅速崛起,其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当少,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空白。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一批中国跨国公司涌现出来。本文认为,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行业比较集中、投资区域趋于合理、并购投资显著增加等特点,同时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未达到质的飞越,投资增速继续放缓,投资规模仍滞后于中国经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ND指数还很低。本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近些年来我国对外投资有了快速增长,但同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也提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洋 《经济师》2009,(4):244-245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有必要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上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入手,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替代与促进的关系。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两者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我国是对外贸易大国,也是潜在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不可避免地对对外贸易产生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实践,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息息相关,它们一脉相承,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历史关系。"新经济"之新主要呈现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个方面。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载体,新业态是"新经济"的经营状态,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偏私或偏公的观念,已难以对所有权社会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所有权本身的逐渐衰落和约束的逐渐弱化,使得所有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超越"公"与"私",实现公与私观念的更新,建立现代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所有权变革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出发,阐述“三个代表”在探索中国社会系统演化中的复杂性思维,指出“三个代表”为中国社会系统自组织进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许成安同志《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质疑:一是许文在“价值”的内涵方面要人们“温习”所谓的马恩的两段话,一段根本不是马克思的话,而是被马克思批判的阿·瓦格纳的话,一段虽是恩格斯的话,但其本人后来已多次作了自我否定。许文提出这两段话表现出了调和不同价值概念的倾向,显然无助于“深化价值理论研究”。二是许文对“剥削”范畴的理解偏于文化、道德、法律乃至“词性”,而未作为经济学范畴来认识,同时对剥削在今天的历史正当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持续增长的美国“新经济”,在全世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美国是惟一具有控制关键生产要素和经济产出流动方向的能力和力量的国家。美国经济在“过热”之后可能会实行“软着陆”,从而进入新的周期。美国“新经济”具有风险投资的社会化、国际化,高新技术的数字化,经营管理结构的虚拟化等特点。面对21世纪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国只能以更为深化的改革开放作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