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货币政策中利率水平与银行高风险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低利率政策从名义收益率和资产评估两个角度,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收益评价有修正作用,尤其是影响名义收益目标值;而且低利率还可以通过资产评估、业务收入和现金流,对银行控制和管理风险产生负面效应。通过引用国外研究机构对外资银行业务数据分析,我们分析解读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与银行高风险行为的传导途径和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对资产价格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过多的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早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时就被提出,当时宽松的信贷被认为推动了股票市场的高涨。当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被指责导致了市场的崩溃和大萧条时,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而现在,随着人们对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的恐惧被低利率环境下货币供给和信贷的持续增加重新点燃,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首先,目前股市的火热是由人为的低利率造成的。存款是中国居民最基本的金融资产,作为一种资产获得正的回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存款负利率已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同时,现在企业投资收益率多在15%以上,房地产价格涨幅也在10%以上,在各类资产持有中,存款是最不值得选择的一种资产形式。在低利率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为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在低利率、物价稳定的背景下,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失误的教训,并对我国当前低利率、物价稳定、资产价格上涨并存的现象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应避免汇率升值对利率产生过大的影响,维持国内利率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以物价稳定为主要目标,但应密切关注持续的资产价格上涨;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货币政策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5.
报摘     
《中国外汇管理》2010,(3):11-11
资产泡沫的威胁 《经济学家》2010年1月7日 美日英和欧元区提供了较低的利率环境,投资者大量借八低利率货币进行高风险资产投资,致使资产价格高涨,MSCI全球股票价格指数较2009年3月低点上升了70%显现资产泡沫的端倪。  相似文献   

6.
保险资产配置是一个多目标优化过程,需要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总体框架下,考虑负债成本要求、财务稳健性要求、偿付能力要求、资本市场约束和资金运用监管约束等。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外部约束——负债环境、监管环境和投资环境均出现一系列深刻变化,对保险资产配置也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成本收益匹配难度明显上升,二是资负久期匹配重要性显著提升,三是负债业务转型对投资管理提出更加多元化要求,四是投资管理精细化要求程度提升。基于这些变化,本文建议:切实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多措并举,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应对相对低利率环境的道路;做好新形势下权益资产的配置与管理,提升长期收益水平,从根本上规避利差损风险。  相似文献   

7.
罗鸣 《上海保险》2016,(8):34-36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的新常态阶段,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当前的资产荒、低利率环境、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市场信用风险暴露等问题,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坚守优质资产,保障安全运行;另一方面抢抓机遇,以产品市场化、业务多元化发展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的新格局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任杰  孙红 《海南金融》2016,(12):71-77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高收益固收类资产缺乏,而保险负债端的资金成本尚未显著下降,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压力巨大:中小保险企业面临利差损失风险,大型保险集团面临再投资风险;同时,保监会自2010年放开保险投资股票的限制,险资股票投资规模不断增长,保险集团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本文分析国寿、新华、太保和平安四大集团权益性股权投资配置的特点,为保险公司下一步股权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金市场种类和数量日益繁多,FOF基金迅速发展,近年来成为基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大类资产配置荒、低利率环境下,行情平淡成为常态的同时,市场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因收益稳定、曲线平滑,FOF基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发展历程、特点及局限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FOF基金的发展,并对FOF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美联储无视资产泡沫的原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嵌入低利率环境的DSGE模型,研究低利率环境下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及其政策协调。一是数值模拟信贷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在低利率环境下调控有效性;二是加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后,观察其与各政策协调在低利率环境下的效果。结论显示,低利率环境下实施积极的信贷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会触及零利率下限约束,减弱甚至产生相反的政策调控效果。然而,若在低利率环境中加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予以协调,一方面可在零利率约束情形下有效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为其他宏观政策调控扩空间;另一方面可辅助其他宏观政策调控摆脱零利率约束限制,为其他宏观政策调控争时间。  相似文献   

12.
首先,目前股市的火热是由人为的低利率造成的.存款是中国居民最基本的金融资产,作为一种资产获得正的回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存款负利率已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同时,现在企业投资收益率多在15%以上,房地产价格涨幅也在10%以上,在各类资产持有中,存款是最不值得选择的一种资产形式.在低利率的环境下,一旦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渠道,集体性的投资冲动必然出现.不仅居民如此,政府也需要改变1.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由低收益的美国公债投资变成高等级的公司债券投资甚至股权投资;企业希望把手中不可交易的资产都转变成可交易的资产,所谓资产注入或重组.简言之,我们面临一个大规模资产结构急速转换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金融理论从最初的给投资工具定价,发展到当前集中研究哪些因素对资产价格会产生再大影响,以及它们之间存在何种相关性。大多数理论研究认为,周而复始的低利率政策带来的“超额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是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资产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工作中的重点,关系到企业战略决策与长期经营发展,但是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与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一旦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会导致管控失衡或者是滞后,从而对企业整体工作形成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常见的一些资产管控问题,提出关于资产管控改良的一些建议和实证,以此为我国企业的资产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入手,指出了金融抑制下低利率对一个国家经济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全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抑制下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对经济成长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低利率是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效率低、消费不振、资产价格不断上升厦泡沫累积、就业问题突出以厦产业升级缓慢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文章指出,适度地提高利率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月1日,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TLAC要求)在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通过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两家典型机构的研究发现,美国G-SIBs主要采取了发行合格TLAC债券、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和压降系统重要性得分等达标措施,而美国监管部门也配合推出"祖父条款"、单点处置框架等政策,促进本国G-SIBs在成本可控条件下实现达标.根据"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G-SIBs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分阶段满足TLAC要求.建议我国G-SIBs应充分利用低利率环境尽早发行TLAC债券,扩大内评法覆盖范围,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并采取措施控制系统重要性得分的上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一个危机后企稳复苏的阶段,而中国经济也步入新常态。本文阐述了当下宏观经济背景和趋势,并提出了在全球低增长、低利率时代,居民资产和企业资产配置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渠道的相关理论及典型事实出发,以美国1984-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基于利率与分配效应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采用政策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产生的向下偏误,衡量货币政策超出经济内生合理需求的宽松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MSVAR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重点讨论了宽松货币政策经由资产价格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的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低利率、高资产价格和收入分配恶化之间的负反馈循环。本文研究为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为我国优化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促进经济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金公司研究员周光的研究报告认为,就保单销售而言.寿险公司喜欢低利率和低通胀的宏观经济环境,因为低利率使得投保人对寿险保单的投资收益率要求不高,而低通胀使得投保人更容易接受长期寿险保单。过去几年里,中国寿险行业享受了一个低利率和低通胀的很好销售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低利率趋势下,资管市场“资产荒”的忧虑逐渐抬头,这也困扰着坐拥万亿可投资资产的保险行业。面对快速扩张的资产规模,持续增加的到期再投资资产,如何为这些庞大的资金找到一个理想的投资出口?保险机构的投资掌门人们正急寻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