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为现实背景,建立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重点探讨了当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时,发展中国家出口补贴、技术研发补贴等贸易激励政策的选择及其对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文章认为,出口补贴能够提高本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最优出口补贴率随着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增加而增加;当政府对国内垄断厂商研发进行补贴时,国内垄断厂商的最优研发投入、最优产量以及最大化利润等变量都随着政府研发补贴率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2.
魏守道  汪前元 《财贸经济》2015,(11):148-159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具有贸易比较优势和碳减排比较优势的事实下,依次构建了仅发达国家开征碳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碳税的博弈模型,从福利效应、贸易效应和环境效应三个方面,先后比较仅发达国家开征碳税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的效应,以及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碳税的效应.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福利效应、贸易效应和环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均有明显的环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效应不明确,没有贸易效应;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开征碳税对发展中国家有福利效应,有明显的贸易效应,有明显的环境效应的可能性较大,对全球有明显的环境效应的可能性较小,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福利效应的可能性较大,没有贸易效应和环境效应.最后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规制政策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自然生存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控制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缓解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以控制碳排放、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之名提出碳关税政策,但碳关税政策真正的动机在于发达国家利用碳关税贸易壁垒手段抑制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出口,并以此来保护自己的高耗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工业品出口大国,一旦发达国家执行碳关税政策,其经济势力将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研究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关税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对象上的歧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主体的广泛性等特征。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冲击主要源于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强度,由局部均衡分析知,碳关税不但会对我国工业产品这个行业造成影响,还会对我国整体福利造成影响。我国政府应在国内开征碳税,完善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参与碳关税的制定;我国企业应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施低碳战略,以应对碳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35个HS4位数编码的行业出口数据,运用构建的动态差分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外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工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出口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冲击,且其未来威胁呈不断增强态势;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工业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和阿根廷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产生的冲击较突出;关税措施、进口禁令和政府采购等非关税壁垒是限制中国工业出口的主要形式,救助/国家援助和出口补贴对中国工业出口的间接冲击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众议院提出并通过了"美国清洁安全能源法"。众议院建议从2020年起,对不执行碳排放限制的国家,贸易出口需征收碳关税。此项议程提出后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热烈讨论和争议。发达国家,例如法国、加拿大等均表示大力支持实施碳关税改革,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则强烈抵制碳关税这一政策的实行。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国和出口贸易国。尤其是2015年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约为95%。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耗能高、排放高等特点,如果还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欧美发达国家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将是致命的打击。本文以碳关税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等方面作为研究基础对其本质进行了讨论,并叙述了我国对于未来如果实施碳关税政策,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后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渡过经济危机,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提出征收碳关税。虽然碳关税的实际履行状况有待观察,但碳关税的征收的势必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面对严峻的形势,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积极应对碳关税壁垒,促进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发展中国家平行进口的经济效应,本文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专利所有者实施平行进口策略的激励条件,进一步衡量平行进口对贸易两国厂商利润、市场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产品边际成本与关税水平均低于一定程度时,平行进口才会发生;平行进口对发达国家市场均衡和消费者剩余均无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则取决于贸易两国的市场规模差异及关税水平:当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小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进口产品边际成本较高,或边际成本较低且关税水平也较低时,平行进口能够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实施平行进口策略以及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关规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发展中国家平行进口的经济效应,本文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专利所有者实施平行进口策略的激励条件,进一步衡量平行进口对贸易两国厂商利润、市场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产品边际成本与关税水平均低于一定程度时,平行进口才会发生;平行进口对发达国家市场均衡和消费者剩余均无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则取决于贸易两国的市场规模差异及关税水平:当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小于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进口产品边际成本较高,或边际成本较低且关税水平也较低时,平行进口能够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实施平行进口策略以及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关规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碳关税”问题是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的争议焦点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准备对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减排目标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本质是发达国家将气候问题与贸易问题联系起来,借环境保护之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一旦开征,将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我国应早日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旨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到来,碳关税呼之欲出。本文采用GTAP 8.0模拟分析了欧盟、美国、日本分别和同时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将改变世界贸易的利益格局,征税国受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受损;碳关税将使中国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额小幅增加,进口额下降;碳关税会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中国农产品在碳关税征收国的市场份额下降,在非征税国家和地区增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双碳”目标及环保“税”时代背景下,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实施战略性环境贸易政策是否能激励出口企业环境研发创新及绿色转型?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实际状况,在战略性环境贸易政策框架中放松对称性假设并引入企业环境研发投资,构建一个南北两国异质性企业竞争出口至第三国的博弈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实施出口补贴与环境税有助于激励出口企业环境研发投资,但环境税与企业环境研发投资间并非严格单调递增关系,即环境税严格性高于一定临界值可能会挤出环境技术更落后的南方企业环境研发投资并促使其采取减产策略以控制剧增的环境成本。由此,南方国家企业环境研发投资可能促成贸易各国放松环境规制并改变出口补贴与环境税之间的相关关系。制定创新友好型排放税并借助其与出口补贴的新型战略关系,有利于我国更有效地影响企业减排策略,促进研发创新投资。进一步,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济数据及碳税市场化环境政策试点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的碳税水平促进了企业环境研发创新投资,其中东部地区企业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非国有制企业相对于国有制企业绿色创新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碳关税被认为是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设置的特别关税。作为新型贸易壁垒,碳关税政策势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冲击,因此充分了解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对我国机电产品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碳关税政策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其目的是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对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造成的损失。碳关税政策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可能适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本文在分析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的可能影响。本文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每吨碳30美元或60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1.22%,使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同时使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而且以上冲击可能在5~7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生持续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被认为不属于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行业的机械制造业出口和就业可能面临较大冲击。针对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就业等各方面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冲击,本文提出了几条缓解碳关税冲击的应对策略,并提出了针对碳关税政策的反制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红平 《北方经贸》2021,(3):26-29,79
福建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宣称自2020年起,拟对中国等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这无疑会对福建省的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冲击。基于30/60/85美元/吨CO2三个级别的碳关税,实证评估美国征收碳关税对福建省主要10种出口产品的影响。受冲击大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碳密集型产品,例如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而受冲击小的产品绝大多数是非碳密集型产品,例如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等,但一些非碳排放密集型的产品也会受到严重冲击,从而揭示出碳关税对福建省出口的冲击并非完全取决于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最后,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初级产品出口价格的不断下降给许多仍靠少数出口产品获取外贸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使其成为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便采取课征初级产品出口税的政策以图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初级产品出口关税对出口国及其贸易伙伴的影响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采取出口税政策解决出口价格波动带来挑战的利弊,并在最后以一些实证研究的实例说明了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碳关税"是发达国家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号,实行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必然受其影响,表现在: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市场份额下降,改变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恶化出口环境。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碳关税"。政府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同时企业要积极加强技术研发、调整产业结构,以确保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基调,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实施开征碳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保护。本文对碳关税壁垒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系统的深入分析,并以浙江省为例实证分析了碳关税对浙江省的出口贸易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纵向关联市场的博弈模型,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中国战略性资源产品出口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对战略性资源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时,随着出口关税下降,政府可以使用宽松的竞争政策替代出口关税政策,减少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当政府对战略性资源产品征收环境税时,随着环境政策强度上升,政府可以使用严格的竞争政策,增加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当战略性资源产品市场容量越小或者其生产对环境的损害越小,竞争政策替代出口政策(或者环境政策)越容易。在当前稀土等战略性资源产品出口关税逐步取消和环境政策执行不力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使用宽松的产业竞争政策符合稀土等战略性资源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实施竞争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未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产业应该逐步实施较为严格的竞争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5-2013年CEPII BACI及全球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中国的出口边际及非对称关税等价贸易成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和2SLS对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系统GMM估计,检验了中国与TPP协议国双边贸易成本对分解后5种不同出口边际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双边经济总量、汇率、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效技术研发水平及其他变量之后,贸易成本与出口边际呈显著"U型"关系,成本拐点显著存在;出口边际扩张存在显著时序惯性,价格边际和广度边际受到的影响幅度普遍偏高,敏感性高于数量边际和密度边际。未来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的重点应依靠价格边际和广度边际的稳健扩张,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数量边际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