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是城市历史文脉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目前国内建设活动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新建的现代城市千篇一律.如何改造这些历史建筑使其重生再利用,是如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以青岛老城区某老别墅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为例,通过采用适宜性建筑设计与技术手段来改善建筑内生活环境品质,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建筑的改造再生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强 《上海房地》2012,(12):36-38
上海老城区近代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上海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建筑文化珍藏价值和城市景观价值。笔者结合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工程的实践.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攻克历史建筑修缮改造难点和风险的关键,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中,城市历史地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随着商业开发的加剧势必带来更为严峻的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商业开发、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和历史风貌保护间的矛盾也更加尖锐.本文试图以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为例,探讨整体历史原真性保护的观念在城市历史地段更新中的价值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于超 《价值工程》2012,31(14):74-75
哈尔滨是地处祖国东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以她独有的魅力,在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历史街区是传承本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本文结合之前中央大街改造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新一轮中央大街历史街区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应如何做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城市更新,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设计案例,以求为今后哈市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些许参考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历史保护建筑可以反映多种艺术成就,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然而,大多数的历史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会因老化或损坏而造成其使用功能下降甚至倒塌。为了继承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好保护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鉴定及加固改造。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举例对鼓浪屿某历史保护建筑的质量鉴定与加固改造作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古都北京的建筑遗存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不仅仅是皇家建筑宝贵, 也不仅仅是四合院宝贵,那些有百年以上或近百年历史的西式建筑也是非常宝贵的.它们都见证着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然而.在近年城市改造过程中.有太多这样不可复制.不  相似文献   

7.
上海既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又拥有与众不同的传统文化城市风貌。如何平衡城市的发展和历史风貌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上海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但在城市的发展和改造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历史建筑和风貌区被破坏,尤其是一些还未纳人风貌保护区的,例如风貌保护街坊、老旧建筑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历史街区改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对于城市历史文脉传承、 传统文化传播和提升居民归属感同样意义重大.但随着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历史街区使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公共广场或城市公园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历史街区改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找到一条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4):152-153
传统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主题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主流符号。同时,可持续性发展也已上升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其中,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不仅止于一种时尚风向,更多体现在它可以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具有不可忽略的环保意义。同时它拥有可持续的特性,使被改造建筑延续得以新生,得以延续其人文特性及文化特质,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传统建筑的改造保护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之间有着相通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及完善。  相似文献   

10.
广州荔枝湾涌在重新规划改造之后,从当年的城市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为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这个城市改造复原工程巧妙的将景观、环境、人以及城市的历史有机结合,不但复活了城市历史上美丽的记忆,更成为了城市新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在佛山昔日经济极其繁华的东华里,岭南天地这个旧城改造项目将延续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同时为佛山市民引入时尚现代的生活理念与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旧区改造是为了创造城市良好的发展环境,有计划地、成片地改造城市的旧建筑,旧设施和旧产业,建立新建筑、新设施和新产业的一项全方位的社会活动。旧区改造同动拆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旧区改造一般要进行成规模的动拆迁,动拆迁构成旧区改造的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城市旧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下文将以上海作为主要对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文章阐述了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中,运用整合空间,功能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空间改造途径,这些改造途径改变了历史街区原来混杂的空间结构,使宽窄巷子充满新的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14.
老城厢是上海的根,这是人们的共识。旧区改造不能把根刨了,这同样是人们的共识。2006年颁发了《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2005]89号)。然而,令人关注的是.2012年2月1日.《新民晚报》刊发了《大境阁民国早期庭院式民居被拆》记者报道:“昨天,本报接到居住在本市黄浦区老城厢的居民反映,位于大境阁两栋具有民国时期老城厢典型代表风格的庭院式建筑一夜之间被拆迁队拆毁。”  相似文献   

15.
王景 《中国审计》2006,(3):48-49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部分项目的使用年限增长,建筑工程改造项目在我国大中城市逐渐增加。与新建项目相较,改造项目在经济效益上有较大优势,符合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同时,改造项目能传承历史文化、增加市民的归宿感,在人文追求中有着独特意义。深圳特区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也陆续有部分重要建筑开始进入使用的中年期,为增加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凝聚力和历史感,部分项目采用了改造的方式。如深圳大剧院由于其在上世纪深圳十大建筑的地位,在选择重建还是改造的天平上就有来自学者和市民的寻根诉求。深圳湾大酒店在重建中特地保留了临街外墙,以保持其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一大佐证。不过,相比新建项目,改造工程在技术上、造价控制上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本文尝试对改造工程的造价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者。以城市更新和发展为背景,引入建筑再循环理念,让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和价值,使之与城市之间建立共生关系,以实现其更好地被保护。以宁波渔轮厂旧址改造为例,探讨基于再循环理念的城市与其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共生,可为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保护和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规划设计可以促进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想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作相结合,就一定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应用,这样才可以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破损、违建失控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分析,结合居民意愿调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老旧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多,其建筑质量和环保水平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造成了影响。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等优点,因此,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剖析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的措施,最后探究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在对全国典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青岛、兰州两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案例,分析了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及趋势,运用调查研究、数理统计、项目改造方案论证以及对比等方法,总结并提出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基本趋势:多元化,实用化,时尚化,地方特色化.对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的论证和改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