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牟燕川  张贝蒙 《价值工程》2012,31(21):95-9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裕,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变得丰富,人们开始寻找历史的记忆点。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等的落后,历史街区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另一方面,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记忆点,是人们认知城市的媒介。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宽窄巷子作为历史街区改造较成功的案例,文章着重阐述了其在进行街巷空间的改造时,所用到的两种方法及其他们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的文脉影响研究,对于指导旧城更新,尤其是进一步科学引导历史街区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北京前门大栅栏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分析法,从游客的场地感受出发,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历史地段游客的场地感受进行了调查,分析历史街区改造后城市文脉的存在和延续的问题。利用Statwing分析工具,分析各个场地感受因素对历史街区文脉的影响程度,总结城市更新对历史文脉的影响因素与模式,为未来历史街区改造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历史街区改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对于城市历史文脉传承、 传统文化传播和提升居民归属感同样意义重大.但随着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历史街区使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公共广场或城市公园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历史街区改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找到一条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然而,在当今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房地产企业集团在城市开发中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不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柔性发展与适时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缘于经济全球化、高速城市化、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以及现代化的冲击,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与延续地方文化遗产以重塑地域特征和传统人文风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土地利用、无序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权衡保护的支出和收益等综合、复杂性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理论发展和实践状况为基础,揭示国内在改造与保护性开发中的误区、负面影响及未来趋向,并通过引入柔性的动态适时更新概念,从改良城市功能、再造人文景观、传承和利用历史文脉、调协各相关学科发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更新和开发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议题的探究,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33):239-241
本文从人文、历史特色方面着手,将重庆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的改造项目作为了此次实施的对象,依托了歌乐山特有的抗战历史文化,通过对街区现存的问题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从抗战文化、历史特色入手,提出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今天,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应当以传承和延续历史特色文化作为首要条件,并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汇和技术手段,将抗战文化元素植入到历史街区空间中,营造出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街区空间。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城市历史文脉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目前国内建设活动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新建的现代城市千篇一律.如何改造这些历史建筑使其重生再利用,是如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以青岛老城区某老别墅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为例,通过采用适宜性建筑设计与技术手段来改善建筑内生活环境品质,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建筑的改造再生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根基所在。如何做好城区历史建筑改造和文化传承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建议在城市历史建筑改造中应做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完成改造建设,改善区域民生条件,延续历史文脉。本文就针对河北张家口市堡子里传统民居保护改造为例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在空间布局、功能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和资源评价、需求预测、专项规划、低碳节能、保护协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于超 《价值工程》2012,31(14):74-75
哈尔滨是地处祖国东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以她独有的魅力,在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历史街区是传承本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本文结合之前中央大街改造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新一轮中央大街历史街区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应如何做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城市更新,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设计案例,以求为今后哈市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些许参考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霍珺  韩荣 《城市问题》2014,(1):40-44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公共空间面临的新问题和需求,从建筑学相关理论出发,提出功能置换是影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改造的重要因素,并以无锡市南长街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功能置换中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营造的三大特色——空间的复合性、界面的艺术性和场所的历史感,并对营造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公平——基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孙朋涛 《价值工程》2014,(18):106-107
城市肌理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演化的产物,是一个城市人文记忆和历史信息的载体,如何在城市肌理中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解读城市的人文记忆,构筑城市的美好未来,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河西古镇开发中如何保护原有城市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做到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和风貌特征的同时,又能改善人居环境,使新的城市肌理能够"有机切入"原有肌理,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记忆的测度与传承——以杭州小营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小营巷历史街区为例,从城市记忆运行的四个主体要素即记忆者、记忆对象、记忆途径、记忆支撑基质出发,分析了城市记忆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及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更新与延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如果单纯着眼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问题,只会令历史街区的保护步履维艰.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也应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需要将其置于当今旧城更新的总体趋势中加以考察,深入探讨其中的经济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往往由于忽视对生活真实性的保护,造成保护和更新中的重置现象。从常见的全盘重置、功能重置、居民重置入手,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中,风貌保护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基础,功能保全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载体,居民保有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主体,只有减少重置现象,街区才能真正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老城区的滨水绿地的建设趋同化发展,城市记忆逐渐丧失,使市民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保持市民的集体认同感,成为老城区滨水绿地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老城区滨水绿地城市记忆的表达进行了初步探索尝试,以期对滨水绿地设计提供设计思维的开拓和扩展。  相似文献   

20.
量化分析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已有746栋建筑被命名为“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是天津城市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既是天津的特色,也是未来天津城市发展与更新的依据和生成源。对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及其组成的街区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对于保护历史建筑、保持城市文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