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陈涛 《中国经贸》2006,(8):24-25
中国品牌研究院在第99届广交会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2629位参加广交会的外商,据介绍,问卷设计的第一部分是请参会外商说出曾与自己有过业务往来的中国品牌,并对这些品牌做出自己的评价。结果,接受调查的外商共说出了3104个中国企业名称,而这些企业以自主品牌出口的只有143家(仅占4.6%)。针对外商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高于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认知度这一现象,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多数中国企业都是为外商OEM(贴牌生产),而不是以自主品牌出口。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市场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消费者内在需求转向为价值观表达,品牌对于价值观的定位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文章以ERKE为例,将郑州市销量前三名的店铺顾客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共情为中介,探讨品牌价值观与共情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价值观的自我超越及保守对提高品牌忠诚有重要影响;品牌价值观的自我提升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情;品牌价值观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大部分来自直接效应,共情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IT、通讯、电子商务、照明、墙纸、食品等众多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在成功奠定行业品牌基础之后,力图带着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走向消费者,实现从行业品牌向消费者品牌的顺利延伸。在从行业品牌(B2B)向消费者品牌(B2C)延伸过程中,企业需要认清B2B品牌建设与B2C品牌建设的区别,选择和确定品牌延伸的架构模式,分析和评估其可能的利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OEM(委托生产或代工生产,通称贴牌)之路上大显身手之后,欧莎卫浴决心在水龙头领域开创自己的品牌天地,而摆在它面前的则是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近乎毫无理由的全盘接受,以及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近乎亳无理由的全面怀疑,这种中外有别的商业认同会不会再次扼杀一个民族品牌的艰难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龙昕 《广东大经贸》2007,(12):13-15
“质量!质量!还是质量!”在2007年中国(广州)汽车发展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谈到中国自主品牌要如何发展壮大时大声疾呼。中国汽车凭什么到国外市场参与竞争?首先自然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让你的产品有辨识度,让消费者能记住你的产品。而毫无疑问,质量问题是自主品牌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达到吹毛求疵、万无一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述 《中国经贸》2013,(16):68-70
根据针对苏州市体育彩票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鲜明的品牌形象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统计特征的人群对于体彩产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体彩行业在竞争中一方面要进行品牌内化,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实现品牌内化,另一方面要正确的进行品牌定位,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应用于其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俊杰 《发展》2002,(5):25-26,35
建立品牌,是所有谋求长远发展的公司的共同选择,而营销传播(IMC)带给人们更广阔的视野。在不断积累品牌基本要素的整合传播过程中,设计、包装、广告等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换句话说,品牌传播是一台大戏,生、旦、净、丑、末、鼓乐、丝弦通力合作,才能出演一台好戏。营销人士认识到,品牌存在于消费者心中。消费者不仅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全方位地感受品牌。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广告并非最有效的工具。消费者对广告的解读能力日益增强,对广告越来越挑剔,因而厂商转向间接和隐蔽的传播方式。这也…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体经济》2013,(11):40-43
2011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11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这份基于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获得的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中,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和社交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个人品牌越来越受到实践界的关注,而关于个人品牌的理论研究却十分零散,学界对个人品牌内涵与机制的理解也不一致,不仅缺乏统一的个人品牌定义,也未能形成对个人品牌机制的共识,亟需系统评述个人品牌相关文献。本文从价值传递过程出发探讨了个人品牌的概念、塑造与结果。文章梳理了个人品牌的“生产者”(个体)、“产品”(形象)和“消费者”(受众),并通过个体和受众的细分提出自我品牌与人物品牌;从个人品牌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共创的角度,梳理了自我品牌和人物品牌的塑造框架,并介绍了个人品牌塑造研究的相关理论;根据个人品牌类别和对象对个人品牌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有效区分,并从个体、形象和受众三个维度总结了个人品牌资产的要素;最后从新方法、新情境、新视角和溢出效应四个方面对个人品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助于品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于不同群体塑造个人品牌的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在消费过程中,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于消费者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及幸福感;消费者幸福感对购买意愿有积极影响;消费者幸福感在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积极中介作用;顾客预期负向调节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老字号品牌企业促进顾客融入,增强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唐银萍 《魅力中国》2010,(31):127-127
自我国电视媒体行业开展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以来,其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向了产业化道路,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电视媒体想要赢得尽可能大的优势,求得更快速的发展,实行电视品牌的经营策略便是当务之急。品牌策略就包括品牌的建构、维护和延伸,实施有效的产品品牌策略就意味着电视节目在消费者中的高认知度、高收视率,尤其是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本文通过电视品牌栏目介绍,分析品牌栏目维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品牌栏目的品牌维护。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京公布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结果显示,本土品牌在境外品牌的强势竞争下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BAV品牌资产评估方法建立海颜坊化妆品品牌的评估模型,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问卷和专家的权重调查,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海颜坊品牌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品牌的实际状况,根据模型评价结果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提出构建强势品牌的对策。通过BAV品牌模型而分析海颜坊品牌现状,为本土化妆品企业品牌营销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思路和模式,在实施企业品牌战略中,创造性地使用国外先进的品牌管理理论,对于走出认识误区、推进品牌战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10,(14):15-15
2010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Lab)发布了2010年(第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这份基于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获得的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中,中国移动以1290.71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本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榜首。  相似文献   

15.
夏骥 《上海经济》2006,(11):49-50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财富的重要源泉。同时,品牌数量、品牌价值和品牌结构也决定了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我国却面临着缺少自主品牌的尴尬:我国严重缺乏世界名牌,自主品牌的产业层次较低;国际品牌巨头通过合资和并购等手段,试图消灭我国的本土品牌;我国知名品牌被抢注的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我国品牌的国际化步伐。可见,自主品牌的缺失,严重削弱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财富获取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十年中企业界和新闻媒体都十分热衷于品牌话题,并将此提到了企业生死攸关的高度,可我们却只能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为形容它,叫做“糊涂的爱”。为什么呢?一是消费者糊涂。品牌本来是为了消费者现场购买方便,而消费得对商品的实际价值缺乏鉴别能力,全凭认识价值购物,这就是只能被品牌牵着鼻子走,比如,浙江生产的领带换了洋品牌就能以十倍的高价卖出。人们的品牌消费知识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二是企业糊涂。20世纪90年代媒体把品牌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几乎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说要创品牌,可以是怎么创品牌,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大家。钱花了不少,品牌价值却不高,有品牌,却没有市场;还有就是谁当标王谁死得快。中国企业对品牌的需求迫切,热情高涨,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对品牌特性的认识模糊,操作技术不到位,导致了品牌构建上的诸多失误。  相似文献   

17.
施娟  陈涛 《山东经济》2013,(2):53-57
品牌市场表现是消费者建立品牌—顾客关系的直接感知因素。现有文献对品牌市场表现的研究并没有深入到其构成和测量的层面。以消费者接受品牌信息的直接程度为控制条件,建立品牌市场表现的三个构成要素,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测各构成要素的有效性,探讨其对品牌—顾客关系质量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品牌物质显性表现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高于品牌社会表现和品牌个性表现,品牌个性表现的影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品牌资产、品牌认知与消费者品牌信任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庄  石静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99-103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资产、品牌认知和品牌信任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模型,针对移动通讯服务的特殊情况,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设计量表,并通过563个样本的调查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品牌形象认知对品牌资产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品牌价值认知、品牌信任对品牌资产产生间接影响;品牌价值认知对品牌资产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但是通过品牌信任对品牌资产有间接的正向影响;品牌信任对品牌资产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注重品牌形象塑造与沟通、增进消费者信任等针对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了中华老字号品牌资产激活路径模型,模型从基于企业的视角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含有历史品牌资产挖掘、新品牌资产注入和品牌关系改善三个变量,并联系既有老字号品牌成功运作经验和相关实证研究指出在当今企业和消费环境下老字号品牌资产激活的较优路径选择。文章还讨论了研究结论对老字号的营销借鉴,并揭示出研究结论对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品牌依恋理论研究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品牌依恋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纽带。品牌依恋不仅有助于预知较高层次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而且是强势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与相近概念的差异进行了探讨,阐释了品牌依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品牌依恋的形成机理与行为表现,并提出了品牌依恋理论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