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比较优势理论成为了指导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利用本国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得国际分工地位打下了基础。但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各国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我国能否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着稳定的国际分工地位,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菁  任曙明 《经济与管理》2005,19(10):16-18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组织者,关于跨国公司参与产业转移的动因和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但对其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机制的探讨却很少涉及。研究跨国公司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机制,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和利用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国际机制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结合,为中俄石油合作提供了研究方法,本文结合交易费用、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制度进化、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等理论的分析方法,根据中俄石油合作的发展形势和国际环境,提出了中俄石油合作的合作机制分析和博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发展援助自身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援助供给竞争激烈,援助分配碎片化现象严重,援助国和受援国都承担着很高的管理成本,急需构建合理的国际发展援助协调机制对上述问题进行治理。从协调范围看,国际发展援助的协调包括全球性协调、区域性协调、受援国当地的协调和援助国内部协调四个层次。在各层次的协调中,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以及其他援助国之间的对话,积极参与制定新的国际发展援助协调机制;与受援国的援助协调应突出受援国的主体地位,建立与受援国之间充分的信息流动机制。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建立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发展援助协调机制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冲击了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很多国家推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危机。从经典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理论来看,应对本次疫情冲击的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性不足,“以邻为壑”的非合作均衡效果明显。为数不多的货币政策协调也存在执行力不足、深度与广度不够、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低等问题。在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强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际组织需要创设协议和合作剩余分配机制,寻找货币政策刺激效果和防止国际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建设有效的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建立长期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在现有的IMF和G20等平台上发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协调桥梁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央行间技术性合作等措施参与和推进协调进程。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3)
文章以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基于门槛效应可知这种负向作用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提升不断减弱;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加剧了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阻碍作用,而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建构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强国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社会机制建构是关键。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参与生产国际分工显著提高了其竞争力,参与不同国家的生产国际分工和参与不同阶段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高收入国家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较为明显,参与零配件、资本品阶段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影响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参与生产国际分工使得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生产国际分工带来的溢出效应促使企业竞争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企业增加了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0.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粮食问题的主要调控机制是以市场为主体,所以研究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国内的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内粮食市场在受到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下,同样也影响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发展.因此,需要对国际粮食市场与国内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粮食的市场供求模型为基本理论,对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关税条件下和配额管制条件下的国际与国内粮食市场的相互影响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得失以及整体的经济福利变动情况,为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1日上午,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沿桥城市工作座谈会在连云港召开。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组长、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以及国家各部委的代表和国内陆桥沿线主要城市领导齐聚港城参加了座谈,与会领导就新形势下建立完善陆桥沿线城市协作机制,推动陆桥区域更好更快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福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比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不同安排对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陆桥视野》2007,(8):8-12
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于2007年7月2日在兰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董洪主持,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小组组长、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作了发言,并听取了沿桥市长和各部委代表对协调机制的建议和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著特征,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代表性理论: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和综合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评述,这些理论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气候谈判历程已经历三个基本历史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长期以来围绕是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博弈,致使国际气候谈判成为一个长期性、复杂性与曲折性相伴的缓进过程。随着参与主体间力量与利益分化与重组加速,国际气候谈判变得更为复杂和曲折,因而只有认真审视国际气候谈判发展历程,围绕和平与发展主题,积极探索资源导向型、民主对话型、可持续发展型谈判机制,促进各方加强彼此认识、信任与合作,才可能实现各参与主体在国际气候问题上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竞争范金印(中国土木工程公司)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是根据市场情况配置资源,劳动力也属于资源配置的范畴,必然要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对外拓展了国际工程的承包与劳务合作,各类劳务人员走出国门参与了国际市场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制度创新分为经济市场化、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改革三个领域,理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竞争等机制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而城市化改革则能够通过要素的集聚效应以及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途径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11月3日,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18国际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主题是“‘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合作:援助、贸易与投资的互动”。一百余位来自高校和部委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从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理论框架和战略、援助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分析、中国参与国际发展融资及其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璐 《时代经贸》2011,(4):71-71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渐增多,国际投资领域争端也随之增多,特别是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已远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随着国际投资活动越来越多的被纳入WTO机制,一些投资争议也出现了在WTO机制下解决的可能性。此外,这对我国投资争议的解决也提出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25年 《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参与北极国际合作。当前,北极问题正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的生态、经济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参与北极国际合作刻不容缓。本研究主要从参与北极科研、经济、治理合作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对我国参与北极国际合作进行整体概述。可以发现,当前对北极国际合作研究的相关文献有逐年增长趋势,但对北极国际经济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文献并不多,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及《中国的北极政策》颁布,对中国参与北极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将会是以后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