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重复博弈下,声誉激励机制将对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诚信经营行为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但声誉激励作用的发挥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在我国目前个人保险代理人声誉激励机制弱化甚至缺失的状况下,要通过减少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流动性、建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声誉等级制度、培育完善的个人保险代理人市场等措施建立完善的个人保险代理人声誉激励机制,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日益严重的个人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改革初期和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环境的变迁,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分别以改革初期的承包经营制企业和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央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线性规划并进行推理,对以代理人为主导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寻租模型揭示委托人(政府)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与监督和控制带有的行政色彩,分析导致对代理人干预过多的行为,提出了委托人必须作出寻租行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活动是指主管采购的官员利用采购权向供货(或承建)商索贿,供货(或承建)商为取得供货合同向采购官员行贿的行为。由于政府采购项目多、规模大、影响广,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部分人或群体牺牲国家和社会利益以换取私利的寻租现象。尽管我国于2003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制度以法规的形式规范了下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但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体制转轨之中,现行政府采购制度并不健全,政府采购中的寻租现象也随之开始异化,集中表现为“分散寻租”向“集中寻租”异化,“地下寻租”向“公然设租”异化。  相似文献   

4.
孟令久 《商》2014,(8):276-276
本文通过对淘宝网的内部腐败现象的分析,对中国目前互联网商务中的腐败行为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构造了腐败问题中的三方决策模型,界定了代理人和寻租者是否选择腐败的临界条件,得出了成本最小且能够防止腐败发生的信息度,即最低限度的最优信息度,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分析旅游市场不同层面的寻租行为,说明了无法仅仅使用一个学派的寻租定义分析寻租行为,而只能根据经济学各个学派对寻租的不同定义的不同适用性,分析市场中的各种寻租行为。而目前没有一个统一而又准确的,可以解释各种寻租行为的寻租定义,是寻租定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会计寻租行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继民 《北方经贸》2005,(11):75-76
文章依据寻租理论,通过对上市公司借助会计寻租,不当得利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必须通过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严密性,以及赋予证券监管部门更多、更大的权力,严格监管,加大惩处力度,控制和压缩会计寻租行为,使寻租者无“租”可寻或不敢寻租,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寻租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产生于"经济人"的趋利避害行为,如果在军队中存在寻租行为,其结果会导致军事人力资源"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损失,损害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优化。治理寻租行为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军事人力资源的必要流动,建立事前监督和事后惩罚机制,加大寻租成本,弱化军人的寻租动机,消除诱发寻租的存在机率。  相似文献   

8.
吴军民  仓平 《中国市场》2010,(45):106-107
政府采购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督成本高昂和对寻租供应商的处罚低下等原因造成了供应商的寻租行为。文章先简要介绍演化博弈理论,接着构建监管部门和供应商的博弈模型,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得出监管成本和对寻租行为的惩罚力度是影响二者行为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0.
政府竞争性招标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风险性决策模型为基础,从供应商和采购人员的期望效用函数出发,以竞争性招标采购为研究领域,研究政府竞争性招标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希望发现促使寻租行为发生和成功的原因和内在机制,并对如何避免寻租行为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声誉机制是网络治理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声誉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影响声誉的因子为分析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关矩阵,设计一种评价声誉的方法,得出构建网络组织声誉定量评价模型,以声誉作为网络组织的核心激励约束机制,并将声誉进行集成管理,可以对网络组织的声誉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提供关于成员信任度的信息来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强网络组织间互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理问题的报酬激励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燕 《财经论丛》2003,(2):79-84
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导致了企业的代理问题,如何实现企业经营(代理人)与股东(委托人)利益一致,激励相容,是解决代理问题的关键。本论述了代理问题的类型、企业经营长短期行为的报酬激励方式与特点,说明如何通过报酬制度的设定对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协调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MBO中的内部人交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艳 《商业研究》2004,(23):109-112
目前 ,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过收购国有股权和国有资产 ,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完成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但在实际运作中 ,国有资产转让的暗箱操作、转让价格的非公正性等内部人交易问题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 ,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代理人问题 ,政府的寻租行为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 ,实现收购主体的多元化、加强承诺机制和法律机制的建设及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资产评估体系是解决内部人交易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随各地情况不同而不同,但都不外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几种。寻租行为却千篇一律的存在于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之中。寻租行为易于滋生腐败,导致行政效率降低,市场紊乱,需要采取严厉措施进行遏制并加以有效地控制。就保障性住房实施中存在的寻租行为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就寻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保障性住房实施的特点及其中寻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两点应对措施:加强公众参与及多方监管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声誉作为“隐性激励”对“显性激励”的替代作用,考虑国企存在声誉激励机制的扭曲,有必要建立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模型,重点研究了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企经理人更容易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营业绩不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数据资料检验了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0企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认证中介理论”和Chemmanur-Fulghieri模型所表明的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被扭曲,因此投资者通过承销商的声誉等级来区分发行企业质量的信息甄别机制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形致使我国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功能和“认证中介”职能严重缺位,这是导致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投资者“逆向选择行为”普遍、低质量发行企业充斥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管理层改变这种状况的政策取向应包括IPO企业筛选机制的市场化、承销服务费用的市场化、推进和完善“保荐人制度”以及促进承销商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刘丹  蔡凌伟 《商业科技》2013,(26):68-69
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代理人行为偏差相关模型,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上述股利分配现象的动因。结果发现在公司股利分配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是代理人(控制性股东)的过分乐观和过度自信;监管部门将分红与再融资相挂钩的政策也促使公司进行股利分配,这正是“羊群行为”之信息瀑布产生原因;两者相结合,能够对股利分配占股价比例不高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羊群行为”做出合理解释;证监会的准强制性分红规定是上述“羊群行为”信息瀑布的重要成因。总之,本文发现认知偏差和监管制度都会对企业股利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以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为天然的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寻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针对民营企业,投资者对“八项规定”的出台做出了负面市场反应,而针对国有企业,投资者对“八项规定”的出台做出了正面市场反应,并且上述市场反应均在高寻租企业中更为明显.这说明,民营企业的寻租活动发挥了“润滑剂”功能,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国有企业的寻租行为则主要体现出“绊脚石”的逻辑,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进一步,以政府补贴为切入点,对不同产权性质下寻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寻租活动均有助于获得更多政府补贴.民营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国有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这是因为民营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政府补贴可以弥补资源的短缺,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而国有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政府补贴将进一步造成资源冗余,引发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9.
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动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马蔡琛 《财贸经济》2004,(11):50-54
政府预算过程中超额预算资金配给和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诱发了预算管理中的"设租"与"寻租"活动.预算管理寻租行为具有合法性、寻租成本最大化以及租金难以耗散等主要特征.通过引入"委员会决策机制",构建利益相关主体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模式,约束预算资金供求双方的行为,将会有效地治理预算管理中的"寻租"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新财富》2001,(5):10-11
寻租通常发生在被管制的经济中。在管制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对价格、市场准入、项目审批、额度限制等管制措施,使一些稀缺资源的价格远比没有管制的市场均衡价格要低,因此人们都希望从管制者手中低成本地获得这些资源,从中牟利。这种行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寻租”。而管制价格与市场均衡价格的差额就是“租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