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业存在投资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其原因是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失衡和房地产业自身结构的失衡。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达到平抑房价、抑制投机、满足居民真实住房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透过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深入观察并揭示反映经济发展规律与本质的货币运行特征。以财政政策的四大主要政策工具为主线,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分析财政政策对货币运行特征的影响机理与程度,以便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观察和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空间和互动架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而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若要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中必须要有货币的相应增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货币供给有密切的联系,并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货币与财政政策协调的主要问题 1.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缺位"和"越位"情况严重 一是两大政策的功能定位不准.过去我国对两大政策的功能并未严格区分和界定,致使各自功能、调控的对象、重点与方式不明确,导致了宏观经济运行秩序紊乱、调控失效.二是两大政策相互"越位".如用银行贷款充任财政拨款和补贴,维系亏损与日俱增的国有企业、支撑巨额"自筹投资"、支付改革成本和缴纳税收,财政与信贷严重扭曲.三是两大政策的调控功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资金规模急剧扩大与资金结构严重失调,资金供需失衡与资金"盲流"严重并存.  相似文献   

5.
谭雅玲 《银行家》2002,(8):56-57
过去人们在谈论国际金融话题时有一个集中的焦点,就是美国货币与财政政策匹配效果对美国金融地位上升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尤其是与20世纪90年代末期受持续金融危机困扰的亚洲、拉美和俄罗斯的比较,都是货币与财政政策不谐和出现金融问题,即货币贬值、股价暴跌.  相似文献   

6.
金融分析     
《安徽农村金融》2008,(1):86-87
明年宏调或有三变化经济面临通胀通缩双重考验。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日前表示,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最突出的特点是面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双重痛苦。自1997年11月份至今,绝大部分年份我国物价水平处于通货紧缩的警戒线之下,其余年份通胀水平相对经济增速而言依然非常温和。同时,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和失业率上升意味着我国经济的确面临严峻的通货紧缩威胁。但是,无论是政府、企业、居民都有很高的通胀预期,因此未来又面临潜在的、巨大的通胀压力。针对这种宏观经济失衡的复杂性,总体来看,有可能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新的年度里发生重大变化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不是要调整前些年的淡化总量政策、强化结构政策的政策走势;其次,货币和财政政策是不是到了双紧的时候。这几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是松紧搭配,财政在扩张,货币在紧缩。而如果2008年认为总量失衡开始明朗化,恐怕财政政策就要从放松转为收紧,货币和财政要同时收紧。最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是不是要加大。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本身价值被低估。如果现在确实认为通胀是首要目标的话,那就意味着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要进一步加快、加大。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直接导致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以及中国在中心—外围模式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失衡。这种失衡通过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经济结构影响人民币汇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失衡,进而导致我国面临国际收支风险,潜伏着货币危机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这种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扩张财政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慷 《中国外资》2013,(6):54-56
本文以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国际渠道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平均工资以及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货币供给与平均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起源于货币虚拟化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的区分。这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大行国际货币发行的权利、而很少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条件,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业已跌入流动性陷阱的南欧各国经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追溯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可以发现,僵化的汇率制度只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失衡的财政支出和经济结构才是危机根源。当前,欧元区各国经济复苏只能在紧缩财政支出、改革经济结构和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通过货币财政政策合作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国际渠道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平均工资以及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货币供给与平均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期关注   2006年财政政策走向   2003~2005年,投资膨胀、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造成宏观经济局部过热,经济增长波动性增强.在这期间,财政政策并没有采用“中性化”的取向,而是侧重结构调整,着重解决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重大发展问题.我们认为,这将是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财政政策的主要着眼点,财政政策将继续实行稳健、松紧适度的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使用来调节金融市场的失衡,把握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本为分别从利率、汇率、物价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来分析他们与股价之间的联动效应。针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中国利率的上调空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情形,分析怎样稳定发展证券市场,如何提出可以行之有效的联动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使用来调节金融市场的失衡,把握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本为分别从利率、汇率、物价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来分析他们与股价之间的联动效应。针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中国利率的上调空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情形,分析怎样稳定发展证券市场,如何提出可以行之有效的联动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比考察了中国1979-2010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的不同经济效应和物价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和区域物价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不同,货币政策对东部区域的经济和物价具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则主要影响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与各区域物价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对不明显。这一发现对构建合理的宏观政策组合具有启发性意义。在政策上,应注重对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使用,并利用产业政策作出有效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运行由总量不足的短缺经济迈入结构失衡的剩余经济,因最终消费不足而形成经济波动,从长期看将处于下调阶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货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加大有关改革力度,引导调整收入阶层的消费预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日韩俄四国为例从区域经济开放程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程度、外部危机共御程度三方面对东北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区域开放程度反映了四国参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所能带来的客观优势,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程度反映了四国参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需要面对的政策成本,外部危机共御程度反映了四国参与货币金融合作的契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蔚华 《中国金融》1992,(11):14-16
经济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运用一系列政策、法规等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实施的控制和调节。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从货币的角度来看,就是对货币供求与社会资金配置结构的宏观调控。而这种调控则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而制定的指导财政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再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1996第1季度至2009第3季度相关数据,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比较分析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效应,得出主要结论有: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货币政策的实施受财政政策一定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制度等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认为是各国实行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政策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导致了危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失衡不会长期存在,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解决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