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唐敏 《现代食品》2022,28(1):93-95
沙棘叶多酚是从沙棘叶里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多酚,由于植物多酚的结构是多样性的,所以沙棘叶多酚具备多种生物活性.在沙棘叶多酚中具备一种较为特殊的活性,这就是抑菌活性.基于其抑菌活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将沙棘叶多酚应用于苹果汁保鲜中.由于沙棘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多酚,所以对人体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人们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于苹果汁保鲜中.本文从沙棘叶多酚的提取、沙棘叶多酚的抑菌机制及在苹果汁保鲜中的应用等角度出发说明沙棘叶多酚在食品保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食品精准溯源系统应用正是上升推广时期,很多食品企业争相搭建自己的溯源系统平台,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食品企业向借助食品精准溯源系统迈向大数据时代的最佳时机。在黑龙江垦区应用食品精准溯源系统的推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将应用食品精准追溯系统的优势及黑龙江垦区部分农场应用情况做具体说明,为企业锁定中高端客户群及企业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腊菜籽进行处理,并与普通菜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脱皮处理腊菜籽后的压榨油脂酸价最低,为0.58 mg/g。冷榨腊菜籽在低温下多种酶仍具有活性特别是脂肪分解酶,因此氧化值最高达1.22 mmol/kg。脱皮后的菜籽颜色最浅,其次是冷榨菜籽油,通过烘烤后的颜色偏深,是因为皮中的糖类焦化,从而影响油品质量。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中腊菜籽C_(22∶1)含量为43.35%~46.38%,普通菜籽C_(22∶1)含量为8.06%。腊菜籽在高温(蒸炒、压榨)处理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丰富的风味物质,提高了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05,(10):18-18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而引起的疾病。产生职业病的艟害因素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5.
食品辐照是将食品暴露于电离能中特定时间的过程。由于该过程不加热即可杀死有害细菌,故通常也被称为“冷巴氏消毒”。从历史上看,食品辐照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次年就发现了这种奇妙的射线还有灭菌的作用。于是,人们很快就开始了将X射线用于食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09,(1):10-10
面对种类繁多的美昧佳肴的时候,您是否可曾想到,这些食品很可能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残留,随着降水不断淋溶到江河海洋中;长期高强度的海洋捕捞作业,使海洋鱼类、特别是近岸鱼类种群不断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食品市场也越来越丰富,食品种类也逐渐增加。食品在满足人们味觉享受以及生活需要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或是为了更好的保存食品,"改善"食品的味道,在食品中添加一些添加剂。人们生活水品提高的同时对自身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成分是否对身体有害,很多人开始质疑。毋庸置疑,诸如、苏丹红、王金黄、硫化钠、工业硫等不安全的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大量的食用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进行监管,同时消除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区,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品基础上确保人们的健康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辨“毒”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很多食品如果处理、加工的方式不当的话,都会自身带有或是产生对我们身体有害的毒素的。所以我们食用前一定要了解那些食物可能带有毒素。下面是我们总结的一些可能会“带毒”的食物,希望可以给您提个醒儿。  相似文献   

9.
邵金宇 《现代食品》2020,3(5):116-117
乳酸菌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群,能够保持人体健康,维持肠胃的正常环境,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病原菌等有害菌体有抑制作用.由于乳酸菌的功效突出,并且富有营养,常应用在食品制作中.乳酸菌发酵可以让食品更有利于储藏,提升食品的风味.本文将分析马铃薯乳酸菌的制作流程,研究马铃薯乳酸菌饮料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日前提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有害反应。他提醒公众,应谨慎使用中药制品。因不合理使用中药制品而引起的有害反应,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六种情况: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辩证用药不当可能引起有害反应,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可能引起有害反应,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其中样品前处理是食品安全分析中必要且关键的环节.二硫化钼是一种结构类似石墨烯的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及活性位点多等特点,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二硫化钼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食品样品前处理领域的...  相似文献   

12.
张娟  吴丹丹 《现代食品》2021,27(3):139-140,150
食品安全是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显著改善,食品种类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也影响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测标准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的食品市场,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适用范围过窄、修订不及时等。本文简要分析二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袁京磊 《现代食品》2022,28(1):14-16,20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中,能诱发肝癌并导致死亡,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有害因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为防控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工作,只有做好了抽样检测方法的选取,掌握相应的检测技巧,才能够提高食品抽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维护和保障食品安全。基于此,本文针对食品抽样检测的基本工作,对抽样检测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有效解决食品的各种安全威胁,为人们提供安全、绿色的食品。  相似文献   

15.
张运国 《现代食品》2022,(3):127-129
食品抽样工作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与食品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受外在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食品抽样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风险,严重影响了抽样工作的落实效果.基于此,本文围绕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现状,对常见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能有效降低抽样风险点,保证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上最难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如何优化技术检验质量,提高食品检验效果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更应该重视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防止微生物污染。目前,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较为常见,做好此类致病菌的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效率。要做好以上工作,需要一套成熟的检测技术。目前,在实际的应用中,单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比较流行。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了PCR技术在实际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改进该技术有效性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很多新型的检测技术被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在对食品开展检测的过程中,不同的食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从而充分检测出食品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及时追究相关生产厂家的责任,禁止有问题的食品流入到市场中。基于此,本文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程序,避免人们食用有害食品而损害身体健康。现阶段,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检验的规范化,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工作已经趋于正规化、专业化。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人们对其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样品采取合适的采集方法及检验方法,因此,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主要项目、样品采集方法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够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 draw lessons from two quasi‐natural experiments (the transition process in former Communist countries and the rapid globalization of food chains) on the optimality of farms and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more generally. I argue that (a) the farm structures that have emerged from the transition process are much more diverse than expected ex ante; (b) this diversity is to an important extent determined by economic mechanism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initial conditions and reform policies; (c) non‐traditional farm structur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ransition because they were optimal to address the specific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d) there is more diversity than often argued in the farms that are integrated in global food chains; (e)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contracting) innovations in food chains may lock existing farm structures in a long‐ru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f) indicators based on farm structures are not a good measure of welfare effects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food ch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