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正在不断的健全完善之中。但是,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完整、要求不严格等较为突出的问题,除需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建设和推动信用评级等配套设施发展外,发行者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与债券价值和风险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信息披露也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家》2018,(9):12-12
为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推进债券互联互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公告》围绕着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3.
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理性投资的基础,也是保证证券市场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国内相关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对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分析较少。该文在分析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开设丙类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对其监管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丙类账户交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短时性、关联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对丙类账户的对敲、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异常交易行为及风险进行探讨,从交易模式、信息披露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丙类账户交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发展做市商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理顺监管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很大进展,但市场分割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影响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我国债券市场制度改进的重要性,建议国家采取适当措施,逐步推进直至实现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人民银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依托,推出了《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规定了短期融资券管理的基本原则、监管框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核心规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主要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统一互联债券市场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由相互分割的交易所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债券交易柜台三个市场构成。整个市场在交易主体、托管体系和监管主体方面存在割裂现象,阻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有机整体的形成和发展。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构建统一的债券托管体系、理顺债券市场监管体系三者有机结合,是构建我国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的重要路径。其中,主体联通是基础,托管联通是平台,监管联通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监管的演进史迹中,我们发现,政府对债券市场的行政干预力度大,且始终不曾提及信息披露制度,尽管监管立法日趋完备,但其实际执法效果欠佳.我们认为,政府应将其着力点明确无误地放到以创造高效、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而不是通过强化交易所的国有化程度达到其"私利性目的";建立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管理机构不能取代行业自律组织.  相似文献   

9.
佟洁 《会计师》2013,(6):54-55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逐渐形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也日趋成熟。但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乐观,尚存在如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不足、披露内容缺乏实质、流于形式、公司内外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规范运行,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内控披露的措施,以期能够对上市公司今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3,(11)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逐渐形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也日趋成熟。但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乐观,尚存在如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不足、披露内容缺乏实质、流于形式、公司内外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规范运行,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内控披露的措施,以期能够对上市公司今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银行监管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现代银行监管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关系入手,分析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披露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披露失真。提出分步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在内容和披露程度上往往会受到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173家沪市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性差异分析,着重分析了自愿性信息披露中战略信息、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在内容和披露程度上的差异性,在验证确实存在行业性差异的同时,分析了造成差异性的原因。针对这种差异性,本文建议应采取差异化的信息披露监管策略、实施分行业的规范化引导、制定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业标准等。  相似文献   

13.
黄嵩 《金融博览》2013,(9):9-10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有两种类型: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二者受不同部门监管,在不同市场上流通。前者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后者由证监会监管,在交易所市场交易。这种安排是由中国债券市场被分割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评短期融资券的推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翎 《中国金融》2005,(12):30-31
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两个配套文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办法》主要规定了短期融资券管理的基本原则、监管框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核心规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主要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短期融资券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建立银行问债券市场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场外交易(银行间市场)为主、场内交易(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体系.但从总量看,我国债券规模还比较小,同时,受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束缚,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并在发行、交易、托管等环节上存在分割.在诸多制约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中,债券市场的多重监管和托管结算系统的分割是本质性的阻碍因素.本文旨在介绍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托管结算体制及其发展经验,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方关注。但是,我国在绿色债券的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不统一,缺乏权威、不够规范绿色认证评估体系和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等。本文主要从建立保障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构建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体系、明确绿色债券评级、构建较为完善的绿色认证评估体系、统一并细化规范信息披露标准、加强信息披露指引和完善自律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绿色债券的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研究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率曲线三因子与未来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全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经济增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债券市场比交易所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有更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比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更能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且对经济增速的预示作用强于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大多属于制度驱动性行为,其信息披露普遍是为满足证监会和交易所方面的要求,公司自愿进行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本文对我国加强与完善自愿性信息披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姚前 《中国金融》2021,(7):43-45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尚未完全统一。2020年7月,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这标志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总的来说,目前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仍然面临着业务条块分割、联通模式有争议等突出问题。本文拟从金融科技视角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联通方案,为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债券发行数量和品种大幅增加,债券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有力助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但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债券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做市商制度发挥不充分、债券市场监管权力分割、信息披露制度执行不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完善做市商准入与考评体系、重塑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