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异质文化语境中考察异国或异国人形象的建构正在成为国内文学研究界的一个新热点。针对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问题,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和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借助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引出在西方政治经济的权力话语支配下中国人形象他者化论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夹缝中的“他者”形象——论《喜福会》中的华裔美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福会》中的华裔美国人,在不得不刻意融入美国文化的同时,却被弱势的本族文化所束缚,带有尴尬的双重“他者”身份,生活在夹缝当中。本文试图介绍华裔美国人在祖国母亲中国人眼里的他者形象以及他们在美国人眼里的他者形象,同时分别剖析这些现象的根源,主要剖析形成这种双重文化压力的根本原因。最后新一代的华裔对其文化身份有了新的认知,达到了中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BBC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时重点是需要妥善处理中西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差异性,难点是如何以西方"他者化"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其折射出来的中国听觉和视觉文化意象,从而构建"他者化"中国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东方主义长期以来被理解为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一种俯视和误读,而后殖民批评家赛义德提出的一种折中的“东方主义”,期望东西方文化在开放和多元的语境下交流和对话,当代中国文化中出现了这种东方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理论旅行"强调外来理论本土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历史情境意义。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建基于西方话语理论旅行与中国现象本土批评的双向互动过程,在它面对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一方面有着批评介入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又误入了学科夺权的理论迷途。在对于"人"的根本意义的理解上,"文化诗学"则在洞察"文化研究"价值缺憾的同时提供了我们超越于它之上的一层更高的价值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文论长期笼罩在西方文论的话语权之下,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一书则高唱我国当代文论坚持本土立场,重视民族文化,走古今对话、中西对话的实践之路。他的这一观点,有利于增强我们重建文学理论的信心,治疗我国文论的“失语症”。  相似文献   

7.
对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调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思想和哲理是博大精深的,“天人合一”这一理念就高度凝练地表达了人对自然所应持有的基本态度。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可持续开发的前提是文化观念的转变,应避免“人本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泛化,变西方的“人本主义”为东方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在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美国经典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讲述了一个千年木乃伊复活并与现代美国人对话的故事。电击实验之前,木乃伊是沉默的被凝视物;复活之后,木乃伊成了平等对话的参与者。通过安排这样一场对话,坡不仅颠覆了东方主义学者眼中的东西方不同形象,而且借木乃伊之口打击了现代美国人在文化、政治、科学和种族方面的优越感,对西方的文化霸权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领导思想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但由于不同的地理生活条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早期文化火花的不同导引,以欧美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在领导思想方面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 一、人性认定差异与“行为科学”、“人才学”的各自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曾植诗学观念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其中最显著的是“中道”观,体现在他的“不取一法,不坏一法”之圆通深湛的识见上。此一识见,无论是诗学渊源、诗史评说,还是诗境创造,沈氏都有精微的阐说。同时,“中道”观还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根柢,这在沈氏学思与诗学中也有充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江兆民是日本近代著名的自由民权理论家,对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东方卢梭”之称。虽然他宣传的是西方的民权思想,但其学说中却渗透着许多中国古代的思想,他对待中国文化并不象很多日本启蒙哲学家一样极力批判,而是相对温和。他的学说积极吸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12.
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重要商埠,自古就被中国乃至全世界所公认。今天,我们都十分清楚地知道在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进行“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的过程中,如果武汉商业能重现昔日国际性“大武汉”,“东方芝加哥”的辉煌,将对武汉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代商业的竞争更多地依赖于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熟悉江南小城镇,其诗歌《盖上几张油纸》《一条金色的光痕》《太平景象》、散文《我的祖母之死》、小说《家德》《老李》《船上》均为江南小城镇文学。徐志摩的江南小镇城文学展现了江南的诗情画意,抒写了对于亲人、同学和家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以及对于穷苦人的同情。徐志摩热爱江南小城镇,但作为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海归”,其江南小城镇叙事常常以“他者”为视角。  相似文献   

14.
蒋云 《新智慧》2004,(9B):58-59
一、日本的化背景 我们知道,日本化在世界化区域概念上属于东方化。东方化广义上泛指欧洲以东的化,狭义上是指中国化和印度化。日本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中国化的输入运动,尤其是公元7世纪的“大化革新”,中国传统化被“批量”引进到日本。到了近代,日本又提出“明开化”,引进西方化,这样西方化又融会到日本的传统化之中,构成了人们现在所称谓的“日本化”。  相似文献   

15.
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典诗学以其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识,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由艾兹拉.庞德倡导、名噪20世纪初英美文坛的“意象派”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16.
波希米亚是西方19世纪以来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希米亚文人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学现象,最终蕴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心,真正给予波希米亚主义意义转型,为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相似文献   

17.
倪志娟认为,女性因其独特的生理特征、社会文化教育和法律对女性的不公、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父权制的高压统治而失去应有的活力和主体地位,沦陷为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且欠缺的、顺从的、沉默的他者。文章将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帕多瓦公爵夫人》中的贝雅特丽齐与"他者"相结合,探析其性格特征及悲剧性命运的成因,进而指出和谐、包容两性的视角更有益于两性的身心健康,更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中,民族实业家的管理思想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和"的优势;善用自身优势,创造名牌产品,重视市场营销;注重西方科学管理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经营管理;重视企业战略管理;灵活的经营指导思想。对民族实业家的管理思想,既不能评价过高,也绝不能评价过低。  相似文献   

19.
他者性教学交往是对主体性教学交往和主体间性教学交往的超越,它一改以往的交往范式的知识论特征,而将交往的伦理性置于首位,从而在根本上实现教学交往范式的结构性转型。他者性教学交往是以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为依据,对他者负责的交往,这里的责任是自我对他者的道德承诺。自我在责任的承诺中、并在责任的践行中表达着对他者的尊重、实现着自我的超越,并构建出异于分配范式的教学正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标志设计融现代感和信息感于一体,但常缺少本民族文化的韵味。在现代设计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应更强烈地意识到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设计发展的方向。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是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并与时代观念相结合,这样的设计才能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