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正>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辽宁省农广校在组织全省体系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有效开展。开展体系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辽宁省农广校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对校长业务能力、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师资水平开展培训。经过培训的农广校教师逐渐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行家里手,授课教师成为职业农民的指导专家。2013年,辽宁省8个试点县农广校承担了全省培育任务,占全省项目实施机构的100%。2014年全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省农广校体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秉持“乡村振兴、人才兴盛、产业兴旺”的农民培训宗旨,紧密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产业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链条式培育、一条龙培养,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4S”店,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领头雁,锻造一批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新型耕耘者。  相似文献   

3.
两会声音     
《农民科技培训》2024,(4):49-50
<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社会资本涌入、人才回流,成为新趋势。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创新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授课方式,通过政府发放职业资格认证、定向产业扶持和各类保障激励政策,调动学员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县农广校立足把农民向职业化转变,引领农业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迈进,为全县培育了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为濮阳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回顾总结濮阳县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一、做好宣传发动,精准遴选学员遴选学员在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有培训需求、愿意参加培训的学员招进来,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平凉市农广校把高素质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抓在手上,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培育原则,时刻关注、扶持、服务高素质农民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叠加效应和社会影响。一一、实地问诊把脉,助推产业升级高素质农民中有很多学员都是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或者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是家庭农场主。平凉市农广校在对学员开展7-15天的系统化培训后,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山西省各级农广校把农民技能培训与中职教育衔接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注重把技能培训与中职教育一体谋划、推进和开展。一、着力构建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近年来的中专招生工作中,由于多数县级农广校同时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在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中积极宣传取得中职学历的优势,有效激发了参训农民参加中职教育班的积极性。山西省沁县2016年招收的中专学员有80%来自该县参加过高素质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7.
《农民科技培训》2023,(6):12-13
<正>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农业农村和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关于农广校发展提出的“三个转变”和“三个定位”要求,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高素质农民培育民生实事工程,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基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师资队伍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关键。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2015年底,辽宁省农广校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应用系统录入工作,制定了辽宁省师资库建设方案,省、市、县农广校做好培训师资的录入、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江苏省昆山、句容、东台三地在不断探索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培训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打造出了“一三五”培训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一、“一体化”培育,壮大队伍“一体化”培育重点在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向两头延伸,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前端有政策引导,后续有制度保障,探索形成一体化、全网格培育路径,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主要以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养为例。  相似文献   

10.
《农民科技培训》2024,(3):11-13
<正>近年来,浙江省农广校杭州市中心校(以下简称杭州市农广校)围绕农民诉求、乡村需求和国家要求,高标准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行动(“1”即市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0名,“2”即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200名,“5”即市级农业农村兴业带头人500名,“6”即每年培训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6000名以上),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11.
<正>黄陵县围绕全县“三塬三川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多措并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黄陵县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工作副县长任组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包抓督导方案、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11个培育工作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肥东县自2014年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作用,通过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突出高素质农民培育与扶贫引领作用肥东县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县域中北部地区,陈集等16个乡镇被  相似文献   

13.
<正>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摆上"三农"工作重要议程,把人才振兴作为牵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合作形式持续创新,高素质农民在农业农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责无旁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以农民田间学校为抓手,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校村园社”培育模式,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扎实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一、聚焦产业,建设田间学校聚焦承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农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各县(市)农广校对照“产品精致独特、产业集群高效、乡村和美繁荣”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中国菌都建设、华北高端牧场打造、冀北山区和美乡村创建等“八大工程”,奶业、中央厨房、蔬菜、中药材、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和五条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工作思路,以“五个强化”为抓手,形成“在教育培训中提高,在搭台服务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实现“培训一批学员、带动一方农民、助推一项产业”培育效果。2020年至今,累计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610个,培训35091人次,组织大专学历教育农民生源799人,有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济南市农广校紧紧围绕“聚焦主责主业、深耕农民培育、服务农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农广体系建设作为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服务创新三个体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培养了一大批身在农村、心在农村、干在农村、作用发挥在农村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高素质农民培育教材作为培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在农民培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至2016年起,由浙江省农广校牵头,组织市、县(市、区)农广校人员和有关科研院所及职业院校专家编撰《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丛书》,至今共开发专题性课程教材12种、专修性课程教材12种,经培训使用深受农民欢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在人才振兴基础上带动产业振兴,紧扣全产业链、做好跟踪服务是抓实落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环节,石家庄市农广校找准发力点,汇聚媒体、网络、市场等资源,把握一产专业化、二产品牌化、三产社会化“三化同步”的培育跟踪服务方向,探索出“三产融合+三位一体跟踪服务模式”(简称“3+3”服务模式),即搭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平台,开展基地、线上、线下“三位一体”一站式服务。石家庄市农广校坚持在一二三产业分类开展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让高素质农民培育出成效、见成果,始终是摆在广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洛阳市农广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从“四强化”入手,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一、强化问题导向,增强针对性如何增强培训效果,强化问题导向,增强针对性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是做好产业调研,遴选产业学员,针对产业办班,确保培育针对性。二是预先调研学员培育需求,针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设置培训课程并优选名师。三是针对农民学习特性实行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将调研问题设置成课题,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正从2019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三年来,县区级农广校形成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同时,培训内容从突出产中向全链条拓展,从突出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拓展。在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更好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了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本期专题聚焦部分县级农广校在基层一线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工作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更多基层农广校提供参考,凝心聚力共同开创农民教育培训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