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率互换的基本功能是改变参与者的资产负债结构,最早出现于1982年,本文介绍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基本功能,同时介绍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情况、发展趋势等,并分析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该文首先分析了中央银行货币互换交易的实质,认为中央银行基于本国货币开展的货币互换交易会改变基础货币供应量,因此可将货币互换视为一类特殊的货币投放与回笼渠道;文章从丰富流动性注入渠道、调节货币供求关系、促进双边贸易发展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货币互换的政策功能,指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货币互换作为一种操作灵活的交易方式,将会为各国中央银行更多使用,以满足政策调控需求。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接连与国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高达6500亿人民币。中国为什么要与他国和地区进行货币互换?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正迈向国际化?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互换的含义及功能,接着比较了六种货币互换协议的具体作用,并指出此轮货币互换的真正目的,最后通过分析一国货币真正国际化的条件,得出央行频签货币互换协议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但并不能与人民币国际化划等号。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接连与国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高达6500亿人民币.中国为什么要与他国和地区进行货币互换?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正迈向国际化?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互换的含义及功能,接着比较了六种货币互换协议的具体作用,并指出此轮货币互换的真正目的,最后通过分析一国货币真正国际化的条件,得出央行频签货币互换协议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但并不能与人民币国际化划等号.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接连与国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高达6500亿人民币。中国为什么要与他国和地区进行货币互换?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正迈向国际化?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互换的含义及功能,接着比较了六种货币互换协议的具体作用,并指出此轮货币互换的真正目的,最后通过分析一国货币真正国际化的条件,得出央行频签货币互换协议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但并不能与人民币国际化划等号。  相似文献   

6.
朱睿 《金融研究》2008,(12):I0032-I0035
一、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指在交易所外进行衍生品合约交易的场所,是同场内市场相对应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品种不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包括远期和外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与货币互换、利率与货币期权。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之货币互换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宇 《上海金融》2013,(4):32-36,117
货币互换作为央行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已经在实际中为我国和国外主要央行所实践,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央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实践的介绍,提出:应在传统的互换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币与境外其他币种的互换,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文章重点对现阶段以货币互换形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策略选择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货币互换在双边金融合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对此次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与其他央行的货币互换、“10+3”框架下的货币互换以及人民银行与其他货币当局进行的货币互换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央行间货币互换在金融安全网建设中的作用和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发挥货币互换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应更加突出其在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应用互换这种金融工具可以有效管理诸多风险。自从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债务危机的发展和投资流向的转移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为此出现了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互换,是指互换双方达成协议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转换彼此货币种类、利率基础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一种交易。互换交易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冰之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在日本福冈召开了联合峰会,强调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以应对金融市场动荡,并倡议扩大三国间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此举对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及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中韩以本币形式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尤其值得关注。它既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积极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预示着“人民币首次以官方姿态迈出国门,开启了国际化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1.
陈祥 《时代金融》2009,(7X):22-24
自2008年12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各国家地区金融管理当局相继签署了总额约合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货币互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指出各国政府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流动性风险,应对危机,最后认为我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将增强国际金融市场信心、推动双边贸易、促进我国金融管理水平提升和金融创新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贸易,近年来国际间的金融风险不断蔓延,我国同周边国家与地区签订了大宗的人民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互换协议的签订,一方面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背景下,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可以有效的缓解国际贸易的收支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稳定金融市场,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解人民币互换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金融互换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数量上,市场风险涵盖了信用风险,包括实际敞口和辅助敞口两个部分,实际敞口等于互换的逐日盯市价值,辅助做口建立在远期利率和汇率的预测上,通过仁德曼─—巴特尔模型进行测定。金融互换的风险可以通过准确的预测、对冲交易、金额结算、互换衍生交易、抵押或担保、保险等方法加以管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双语     
2006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5.
货币互换是指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息方式相同但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之间的交换。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央行分别与境外央行签署了总额为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对于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等具有深远意义。但在进行货币互换的同时,也要警惕和防范货币互换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冲销与电子化交易确认是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新兴交易管理业务,代表着危机后场外衍生品市场信息更透明、更集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利率互换交易规模的扩大,制约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因素逐渐显现。为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国际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备推出了利率互换冲销和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相关业务的推出与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银行间利率互换交易的标准化程度,降低了市场整体风险,提高了市场成员的资本利用效率和授信管理效率,是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资讯     
《金融博览》2009,(7):14-15
中国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发布;人民银行公布内地和香港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相关细则;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与他国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货币合作外交最先开展的内容,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货币互换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货币互换对中韩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现阶段,货币互换对两国贸易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宣布将现有的双边临时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为长期互换协议,将该六国央行彼此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构建成一个货币互换网络,并允许在彼此签署特定双边互换协议所规定的必要市场条件下,网络中的任何一国央行可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向其他五国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如果说此前的临时互换协议有助于减缓金融市场流动性压力,减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互换安排则将作为一个审慎的流动性支持手段,继续行使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为均衡全球经济发展,切实便利双边贸易与投资,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经济体央行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安排。本文分析了发达经济体央行建立货币互换网络对全球以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签订的主要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管理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来,美联储基于不同目的多次与其他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我国央行为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于2001年开始使用货币互换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实践对我国央行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拓展货币互换工具的使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