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合同法》第134条规定了约定所有权保留制度,而《物权法》第23条规定,除了法律明确规定以外,标的物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所有权保留这种所有权变动时间的约定能否与《物权法》第23条的规定保持协调?对此问题,本文分析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含义、性质、公示与效力,并进而分析《合同法》与《物权法》在适用上的矛盾及解决途径。本文从物权法的角度审视所有权保留制度,并提出未来物权法应当规定所有权保留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6,(11)
物权法将财产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并对其提供平等保护,是一个进步,但他强调对公有财产权的保护,也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矛盾,我们应该认识到,私人所有权才是最终所有权,只有在个人的权利尤其是基本的财产权利获得充分保障之后,人们才能够发挥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私人财产应该与国家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甚至高于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3.
一、水权的概念 水资源的所有权是指所有者对水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处分的权利。我国《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也就是说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而全民所有是抽象的,但却不可分割。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部不存在水资源是归甲所有,还是归乙所有的问题。国家对水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将通过国家(由国务院代为行使)对水资源所有权进行管理(如配置、征税等)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国家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利将转化为消费者(个体或群体国民)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国家并不直接使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保留制度起源于罗马法,设定方式和实现手续简捷;简易交付简化了物权变动的交易过程。两者都具简化交易方式的作用,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点,但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阐述所有权保留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以期待未来《物权法》修订时加入所有权保留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燕春 《中国市场》2008,(18):90-91
随着国企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推进,国家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管理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各种观点。从国家所有权的来源、主体与价值来看,国家所有权应当是一种公共权力,但私法行使方式正成为公权的行使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而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家所有权的私权转化是国有所有权行使方式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央领导对国家文物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并提出了许多诸如“让文物活起来”等政策性要求,从而使文物的确权、管理、使用等问题显得愈加重要。但由于我国文物保护及博物馆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国家文物实际归属不明,国家对文物管理权的混乱,导致文物的实际使用中的诸多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文物保护法》和《物权法》衔接脱节,只关注了公法上的调控,忽略了私法上的管制。因此文章首先对文物所有权的概念和历史演变进行了归纳总结,随后通过调查和分析文物所有权的现状,并从现状进一步得出当前文物所有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商》2016,(7)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将水资源正式规定为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农村集体对于水塘以及自己修建的水库中的水享有使用权。在实务中,由于法律规定的属于农村集体使用水资源的客体的有限性,导致出现用水人避免取水权的丧失而使取水量往往超出了实际需求,抑或村集体或村个人出现卖水现象。本文将从农村水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方面分析其使用现状及法律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入,提出建立合法的水权交易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对小区车库的归属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并未注意到我国小区车库的权属现状,无法有效解决所有权争端。本文首先对住宅小区内车库的类型进行区分,找到其归属的争议所在;随后着重分析了其中两类车库的争议问题,论证合理的解决方式;最后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和各国立法例对车库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帅 《商场现代化》2012,(1):102-104
在国外,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对拾得人权利义务的规定都是对立统一的,即在规定遗失物拾得人的归还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权利人应付酬的义务,即拾得人的获酬权。包括我国台湾民法亦规定拾得人享有报酬请求权。在遗失物归属问题的立法上,历史上有两种立法例:罗马法系不承认拾得遗失物为所有权之取得方法,日尔曼法系则为拾得人有限取得所有权主义,世界多数国家采纳了后者。我国的民事立法从实施《民法通则》否认拾得人享有报酬请求权及不能取得所有权以来至颁布《物权法》的20年间,一直坚持忠诚地恪守这一立法例,立法者把此规定归于与我国道德传统的密切关系上。然而,事实上,这一规定恰恰仅体现了立法者个人的美好心愿,但缺乏现实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物业管理是"舶来品",在改革开放初期由深圳和广州率先从香港、新加坡引进并推行。一直以来,人们对"物业管理"这种社会现象缺乏系统而理性的认识,对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权利和义务的边界认识不清,导致双方矛盾层出不穷。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设立"小区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确立了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这一制度明晰了物业公司与业主权利和义务的法理基础,划定了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边界。本文由此入手,分析物业收费乱象背后的本质,并提出规范物业服务收费的建议。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概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对于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研究,只有放在宏观经济背景下,放在新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中来,才能把相关的理论问题说清楚。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一朵鲜花,要用生产力标准来看待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股份制本身是中性的,既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成为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其具体形式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集体所有制是一个产权主体不清晰的概念,改革严重滞后,还不能说它是民营经济;发展私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实现藏富于民的重要手段,重在落实政策;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经济制度应修改为“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它在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物权法律规则,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法,也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自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有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其存在的一个社会阶段。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弄清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研究中的冷门。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当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正在经历巨大的变迁,其主要趋势是:意识形态影响已日趋淡化,更多考虑自然资源自身的特点,因而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以自然资源的属性及其用途为标准,将国有自然资源分为"国家公产"与"国家私产"进行分类调整的趋势;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多元化调整趋势。这些新趋势为反思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性质与功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深化国企改革,而且对于打破行业垄断,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优势互补和双赢。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却出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均存在顾虑,国有企业管理的行政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的不平,资本市场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对混合所有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准确定性是改革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切入点。既有的定性都不具有法理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只有大胆借鉴英美法系的联合所有制度,重构大陆法系的共有形式,才能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予以准确定性。新的共有形式——集合共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集合共有规则来解释和处理榘体土地所有权,既待合学理和逻辑的要求,更贴近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寇淮 《商业研究》2005,(8):12-14
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创新,使国企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利税分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过程,改革取得明显成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必将助推国有企业向股份制迈进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纯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得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结论。西方学者也对此褒贬不一。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理论,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本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兼容问题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私法公法化的背景下,民事立法者在建构市场交易机制时,有时也会考虑到自治条件的不足,从而引进国家行政管制甚或刑事制裁,以加速自治条件的完善。对于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要不要引入惩罚性赔偿之规定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因为此种主张违背民事责任补偿性赔偿的基本定位而被贴上“民法刑法化”的标签。以“民刑责任关系”来审视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取舍,惩罚性赔偿的存在和发展是《侵权责任法》在民法社会化思潮冲击下的功能修正。是公私法日渐交融趋势下的立法回应,无论在“民刑责任关系”的协调方面,还是社会的现实基础方面,都具有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摆脱了“资本主义尾巴”的处境,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起步,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与国有经济平等竞争”的地位。民营企业家出现由社会边缘力量向主体力量的结构性变化。民营资本也由体制外自我积累性增长变量成为能够打通体制内外、调动国家与社会存量资本的重要变量。尽管如此,民营资本在内外部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抑制发展的因素,还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