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医疗卫生领域中个人自掏腰包支出与"看病贵"密切相关。新医改方案中政府期望通过增加投入来降低个人自掏腰包的支出比例,从而在近期内切实缓解"看病贵"。该文利用近10年的卫生总费用和相关经济数据,结合新医改中政府的投入,分析估算了政府投入对于降低自掏腰包支出与卫生总费用比例以及自掏腰包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政府投入真正到位,则短期效果会比较明显;分析同时表明新医改中要想保持更长期的效果,除了增加政府投入外还需要社会支出的大力支持,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17年,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该文分析了我国卫生筹资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地区差距,研究与总结了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绩效先进及落后国家的规律性特点,并提出未来我国应适当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该文还从"两分法"及"三分法"统计口径提出我国卫生筹资结构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考虑到我国的地区差异性,建议采取差别化的卫生筹资政策,重点提高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卫生支出水平,降低市县级政府的支出比重。  相似文献   

3.
在“新医改”与“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背景下,科学制定卫生总费用筹资战略对发展卫生事业、满足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照我国卫生总费用总体筹资战略,在对山西省卫生总费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契合当地现实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战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4)
我国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仍将保持持续的增长。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第二十二大项"卫生和社会服务"中的我国近十年卫生费用的数据,包括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及个人卫生支出在内的卫生总费用从四个方面分析卫生费使用投入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张晓云  贺川 《当代财经》2021,(11):28-40
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财政投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对于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省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卫生总费用筹资数据双重视角,通过构建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投入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政府间互动和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同时,区域间财政透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异质性因素对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强度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前大部分省份处于递增效应阈值区间内.因此,应提升财政资金投入强度,拓宽公共医疗筹资渠道,增强各省份医疗服务供给上的协同合作与空间联动,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低、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因素分解方法考察中国卫生支出在过去近30年的增长特点,将卫生总费用增长及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的变化,分解为人口数量增长、人口结构变动、健康模式变化和非人口学因素影响四个独立可比的部分。结果显示,尽管非人口学因素决定着卫生总费用增长,人口学因素却主导着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的变化。人口学因素中,人口总量缓慢增长和人口结构快速转变推动着卫生支出规模不断上升,但健康模式变化显著削弱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举办的福利事业。搞好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实现医疗卫生现代化,对于保护劳动力,从而保证各项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对于有效地防治人们病痛,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八一年列入国家预算的卫生支出和公费医疗经费,比一九五○年增长了五十余倍。医疗卫生投资占网民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明确,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投入也日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政府卫生投入的效率和效果就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估。本文初步设计了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对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国家卫生费用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部门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费用支出经历了从国家包办到个人支付的转变,特别是最近几年,个人卫生费用的支出速度增长强劲.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十三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发展基本现状。方法描述分析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统计数据,总结宁夏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结果“十三五”期间,宁夏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全区卫生人员总数71979人、医疗卫生机构数4574个、床位数41261张,2019年全区卫生总费用为341.06亿元,与上年相比降低了0.72%。其次,宁夏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3969.83万人,与上年相比降低了9.06%,出院人数达到107.11万人。结论“十三五”期间,宁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各类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的问题,但依然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医师工作负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基本医疗卫生体制中,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范围是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确定的,医疗保险支付是按照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决定的,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享有更高的医疗保险,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大,也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险补贴。随着政府卫生支出中医疗保障支出比重的增加,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却降低了。  相似文献   

12.
樊敏杰  殷强 《经济经纬》2023,(6):109-120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和宏观数据,考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补需方”和“补供方”维度来看,两项支出对医疗总费用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主要体现在住院费用方面。“补需方”有利于降低自付费用进而降低患者医疗负担,而“补供方”则会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2)“强基层”对各类医疗费用均呈现出不同的降负效应。(3)各分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分别通过提高患者就诊频次、增加医疗资源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等渠道,进而对医疗费用产生不同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结构,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降低居民医疗负担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不仅影响到国民的健康,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实现卫生医疗服务区域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现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区域均等化。文章论述了我国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区域均等化的实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医改"对于一些国家而言既是对公民权利问题的回应,又是治理社会危机问题的一种政治努力。就权利而言,那些缺乏医疗卫生保险的公民是否应该得到政府的帮助而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权?从危机的视角来看,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不断膨胀,无论是个人、社会保险机构,还是政府都已面临严重的支出负担压力。一旦个人无法支付医疗卫生费用,医疗保险机构与政府由此造成的入不敷出以及财务赤字严重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性的医疗危机就爆发了。因此,医改就其性质而言,可以被视为如何通过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以实现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控制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居民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过大,会给居民带来一定经济负担,并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本文利用2007-2009年山西省来源法卫生费用核算表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现状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对比,寻找与发达省份间存在差距,为降低居民现金卫生支出比重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三林 《广东经济》2009,(12):31-35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支出的增加,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有较快增长,但其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并且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导致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并降低居民消费倾向。因此,今后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方面的中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经济全球化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全球化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会先增加后减少;经济全球化增量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量正相关,即在短期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加,但在中长期没有这种影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引致大政府的命题是有条件的,其机制为大政府提供社会保护和促进社会发展,即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实施助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CGSS2008的数据对公共支出通过调节收入差距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中国区(县)一级的公共支出总量不仅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还通过缩小收入差距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教育支出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微弱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各项公共支出对收入差距幸福负效应的调节作用均对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对高收入群体不显著,教育和社保支出对低收入群体显著。政府应继续增加公共支出总量投入,同时重点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保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在安排各项公共支出时应向低收入者倾斜,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徐红  陈林 《当代经济》2023,(5):32-38
通过官方统计年鉴和政府政策文本考察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城乡和区域差异明显;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等问题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大政府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上移部分中央和省级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等优化路径。通过优化改革,推动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中国大陆199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GIS技术、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与Markov链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的空间格局分异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测度。GIS可视化方法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空间非均衡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中部地区在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具有显著的均衡性。对比来看,以绝对指标衡量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地区差距明显大于相对指标,换言之,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所度量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空间分布更为均衡。从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来看,东、西部地区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水平的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地区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Markov链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状态之间的流动性正在得到改善,有助于地区间的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水平实现"收敛",但初始公共卫生支出水平较低的省份若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则十分困难。以此为基础,在明晰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前提下,从空间均衡理念出发,提出促进公共卫生支出均等化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