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心村”是由于农村人口流动、迁移以及农村村落无序扩张造成大量宅基地闲置的现象。“空心村”现象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广泛存在,不仅破坏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和谐,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极大浪费了农村的土地资源。中国农业大学张正河教授带领的团队对我国中部地区“空心村”宅基地的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前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空心村”问题 ,“空心村”问题既造成大批土地浪费 ,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已经成为村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了解其形成原因。在此 ,笔者就“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作如下探讨。(一 )“空心村”问题的形成原因1 思想认识不够从 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造起了新房 ,形成了农民建房热。一些农民大兴土木、盲目攀比 ,在农村之外聚居成新村 ,致使老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废弃地和空白地 ,而由于对新村宅…  相似文献   

3.
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住宅的空间布局以及村内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的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全面整治“空心村”,整理农村土地和科学规划农村住宅,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省安福县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产生了许多"空心村"。为了破解农村建设发展"无地、无序、无钱、无力"等难题,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村实际,探索总结了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管理、统一整合的"空心村"整治"四统一"模式。目前,全县"空心村"整合闲置土地13.5万平方米,兴建绿化带和公用设施3.75万平方米。统一规划,遏制无序乱建科学规划是抓好"空心村"整治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空心村是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伴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村庄废弃和土地闲置浪费。全国空心村占地大约1.14亿亩,相当于5个北京市的总面积。根据测算,治理空心村可以挖掘30%~40%的增地潜力。现在,每年有近1500万青壮年人口从农村转移,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改革开放35年来,中央出台了15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解决“三农”问题。但客观情况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无一例外都是财政弱县和农民穷县。黑龙江省70个产粮大县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有21个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有60个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如何控制“空心村”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是如何控制“空心村”的清河县人民政府“空心村”的出现有其原因。“空心村”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河北省清河县控制“空心村”,向旧村要地的做法,值得借鉴。河北省清河县隶属邢台市,下辖8镇12个乡,320个行政村,50.9万亩耕地,总人口...  相似文献   

7.
“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着"空心村"现象."空心村"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从聚落空间形态的角度入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空心村"形成的四个主要原因,并探究了解决"空心村"问题的五项对策,以期有为"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荣萍 《农业经济》2006,(10):25-26
一、目前“空心村”现象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走向农城镇,其中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经过拼搏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位置,纷纷的把家安到了城(镇)里,造成原来的旧宅子“人去屋空”,而整个村子呈现出“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的景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空心村”现象。  相似文献   

9.
"空心村"不仅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对农村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危害,而且也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为了让"空心村"变废为宝,本文分析了中国最基层行政单元的乡镇政府治理"空心村"面临的角色困境,并提出了重新对乡镇政府治理"空心村"的角色进行定位的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现行“空心村”改造模式的弊端入手,借鉴城市经营理念,提出村庄经营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空心村”改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探索“空心村”治理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模型,为“空心村”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指引和案例参考。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1)协同治理是“空心村”治理的有效路径;(2)空心村治理既是空间结构的优化又是公共事务的治理,其理论基础由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和社会科学的治理理论构成;(3)空心村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包括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研究结论:“空心村”协同治理理论模型能有效诠释并指导空心村整治实践,也为土地资源和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积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务输出机会的增多,农民增收途径的多元化,农村住宅空间结构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村庄外围大量涌现出结构优良、装饰华丽的楼房,而村庄内部多为破旧、老式甚至于闲置的住宅。这种外围新建,内部闲置的农村农住宅空心化的聚落现象,许多学者称之为“空心村”。一、空心化的形成机制农村住宅空心化是我国广大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空心村的形成受两大力量的驱使:一是来自内部的力量,如欲望驱动、观念使然等;二是外在的力量,如经济状况的普遍好转、交通条件的改善等。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定州市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采取自行拆除为主、依法强行拆除为辅的方法,促进“空心村”治理工作的开展,收到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建章立制,搞好宣传。从修订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入手,定州市规定各村制定村庄规划,按10年村庄不外延的思路绘制了规划图。结合《土地管理法》、《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河北省宅基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了《定州市开展“空心村”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各乡镇办今年治理4~6个村,到2003年全部完成。要坚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业现代化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空心村”等问题不断涌现。基于此,党和国家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合农业农村生产要素,最终形成产业新业态。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实价值包括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以及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产业融合实现路径在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种要素流动、推动科技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据中科院2012年3月份公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显示:"我国农村空心化整治现状潜力约114亿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远景理论潜力约1.49亿亩."这意味着,全国空心村整治潜力已达到近5个北京城的面积.另据相关调查显示,空心村在我国绝大多数村庄普遍存在,部分村庄"空心率"已近50%.空心村整治既具有巨大的潜力,又有巨大的现实需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经济》1995,(12):22-26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八五”回顾和“九五”思路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综合分析处一、“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主要问题(一)“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1.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八五”期间农村改革继续坚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放活”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六字方针(多予、少取、放活)的最后两个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给农民松绑,给农民更多的“自由”,让农村经济活起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后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指出:“要重点改革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某些环节。”新总理的话为“放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就是要革除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开放就是要对内和对外开放国营垄断经营的领域。总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时下,全国各地农村正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各级干部都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实践“三 个代表”思想。但是,笔者却发现有的干部下基层,只光顾离城镇较近的、交通便利的、各 方面条件较好的农村,而不去过问边远的、交通不便的、经济条件差的农村。群众把这种做 法叫做“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那么,我们应该多往“锦上”“添花”,还是多往“雪中”“送炭”呢?毫无疑问,应是 后者。因为,目前广大农村中处于“雪中”的群众比处在“锦上…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三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也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课题。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 ,农村劳动力可区分为农业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三个密切相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与此相对应 ,本文具体界定了“消化”、“分化”、“转化”三条渠道 ,以期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心村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乡村聚落分布现象。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农村居民新居的外迁而旧宅虚置或废弃导致旧宅基地的闲置或废弃状态。空心村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一、空心村的成因浅析西方国家的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过程也必然伴随城市化过程与逆城市化过程,而逆城市化过程只是在后工业社会才出现。空心村在我国的出现,是与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联系的,它既反映了城市化的共性(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从事非农产业成为非农业人口),也反映了在特定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