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对于企业取得市场份额、获得经济收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企业网络关系中开展技术创新,需要加强同上游供应商、下游厂商、同行竞争者以及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的联系。应为企业提供有助于创新的信息、机会和资源,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由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及政府组成。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研究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中介机构是联系技术创新源泉与技术创新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则是整个创新系统的营造者和维护者(或者说是宏观调控者)。他们处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中,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共同推动着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发育不良、创新资源缺乏、创新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较低等原因,其创新主体结构表现为以政府为技术创新“准主体”,以推动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发展为方向,以积极培育创新中介组织为侧重点,以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有机联系和合作为突破口的渐进结构。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的创新主体结构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动力要素归结为政府政策支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中介机构的其它支持,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动力要素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209家生物制药企业协同创新现状的调查数据,验证了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强度及成员间信任度对其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及研究机构无论在关系数量还是在关系强度方面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都是最为显著的;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同行业企业的网络联系,并重视提高与政府、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其他企业的联系频率;在网络结构方面,企业应着重成为大学、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的中心,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内外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依赖性;合作通过企业介绍的数量主要影响绩效中的技术标准制定,企业与客户间相互信任也对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其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的协同,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台湾新竹科学园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大陆科学园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剖析了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创新要素定位及其协同机理,分析了以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为核心的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进程,由此提出对大陆政府、科学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其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的协同,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台湾新竹科学园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大陆科学园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剖析了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创新要素定位及其协同机理,分析了以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为核心的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进程,由此提出对大陆政府、科学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软环境对高新区创新网络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其内部培育出发达的创新网络。只有在高新区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创新网络,高新区才能获得内在的发展动力,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否在区内尽快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创新网络,还主要与创新网络发育所依托的软环境有关。一、高新区创新网络的运转及完善过程高新区创新网络的运转及完善过程如下(见图)。图高新区创新网络的运转及完善过程在高新区的软、硬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运行机制的激发和调节,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等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了创新网络。在网络上,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体系(RIS)的网络结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分析,提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是把区域创新的主体要素和对象要素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区域创新的合理构建形式。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中介机构是创新技术供需双方的纽带;地方政府是区域政策创新的主体。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重要功能是保持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某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中介组织和金融市场组成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也称区域创新网络,它体现区域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构成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有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区域创新系统可以看成是发展企业和区域经济的一种制度性手段,它可以激活资源和信息,增加灵活性,减少不确定性,使企业更好地控制环境,凡是存在经济活动的地区、就会有复杂的网络关系。有了多样化的网络关系,创新才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其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各个主体在实现该体系的各功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存在着合理的相互联系机制。其中,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所以,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正日益促进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法国主要研究与创新政策、计划,国家创新体系改革进展。主要优势技术领域及国际科技合作等。长期以来,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公共科研机构一直主导着法国的科研,大学在国家研究与创新决策中影响较小。推进高校自治改革旨在强化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大学和企业、公共科研机构的伙伴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法国前瞻布局新兴战略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法国政府持续强化研究与创新的积极政策和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由政府、大学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关联企业等要素构成。在理论上提出了各构成要素对科技创业活动影响关系的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青岛市科技创业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各要素对科技创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锦  顾江 《现代经济探讨》2013,(5):57-60,64
文化产业创新具有文化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并且具有城市特色。文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以及文化中介机构等共同组成了文化产业创新主体。文化产业的创新机制包括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前者,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技术创新会加强核心技术应用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创新柔性人才是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机制;后者,产业政策引导文化产业创新,借助市场结构整合形成文化产业网络创新系统,创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催化新产业链。文化、技术、人才、政策、市场网络和商业模式这6个要素形成了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主要机构,在创新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进步、培育产业精英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创新网络的发展,大学内的科研和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及整个经济的运行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网络是由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多种主体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具有内部协作性、根植性、开放性和稳定性及其与环境的依存性等共同特征。创新型网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同时,由于国内外区域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生命周期阶段对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进行纵向分析,探讨不同阶段高新区的功能定位.运用PAEI模型和隶属度函数分析表明,在初创阶段政府的功能相对较强,在成长期企业的功能较强,在成熟期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需共同发挥功能,在衰退期,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功能更需加强.最后提出主体功能转换的路径对策,即从资源型优势向功能型优势转变,从空间聚集向交互型集聚转变,从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经济下的科技创新行为主体一般都是纯粹的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他们主宰着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而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都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则成为创新的核心,脱离企业和企业行为的创新不可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创新过程的网络化。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被认为是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线性模型”。而今天,创新过程正演化为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表现为各个子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创新目标的效用化。对在传统经济下的研究单位来…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管理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建筑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水平偏低的现状,运用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与内部创新要素管理、合作创新管理行为间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发现建筑企业的合作创新管理与内部创新要素管理行为之间存在表里配合关系,它们共同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但前者的影响程度相对于后者较弱。增强对人才、知识和资金等技术创新要素的管理能力,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等组织间形成和发展合作创新网络,将是未来改善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受到成本、经验等各方面的阻碍,而企业集群化发展则有着成本领先、持续创新、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要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核心、区域创新文化环境为基础,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体系,发挥集群优势,实现集群内各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长三角300家风能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交互式学习结构、知识创造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间的交互式学习结构通过中介变量(知识创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与其它主体的交互式学习,充分利用交互式学习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提高自身的知识创造能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