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劼 《会计师》2010,(10):15-16
<正>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满足交易主体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筹资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日益扩大。衍生金融工具准确的会计计量成为当今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缺陷逐渐显露,已难以适应其会计计量,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谨慎态度,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开始应用于我国的会计计量中,特别是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适用性提出质疑,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主张废除公允价值,以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公允价  相似文献   

2.
李锋皋 《会计师》2011,(9):21-23
<正>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公允价值主要涉及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运用。本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及其监管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该文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导出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运用的会计监管问题,并提出创新监管指标以完善会计监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交易的杠杆性,成为游离于传统财务报表之外的巨大潜在风险源,并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体系提出挑战,针对这一问题,IASC和美国FASB在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我国尚未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鉴于我国的帝际情况,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建议可以实行表内历史成本计量,表外披露公允价值及其他相关信息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受到冲击,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一种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公允  相似文献   

6.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应用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因为无法揭示这些衍生金融工具背后隐藏的收益和风险而备受指责。于是,美国会计界开始关注和重视公允价值。在一直主张采用公  相似文献   

7.
刘文利 《中国外资》2012,(19):17+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也在不断加大对规避风险的需求,由此产生了衍生金融工具,并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关计量问题受到质疑,一直是金融界研究的重点。在我国仅于2006年才在新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衍生金融工具,其发展尚属初级阶段,还存在在一系列问题,当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较为困难。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优越性,并对我国目前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发现和处理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9.
周炬 《金融会计》2007,(9):19-22
公允价值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特点出发,探讨公允价值成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必然性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允价值会计因被指责具有"顺周期效应"而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本文论述了顺周期效应的根源,即财务报告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和次贷产品的复杂性;剖析了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实质,即金融工具是否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文章揭示了金融机构欲在金融工具领域废止公允价值会计、更广泛地应用摊余成本的动机,并在阐述美国金融工具计量实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会计长期目标"的正确性。文章还论述了识别非活跃市场和强迫交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中国外资》2013,(8):92-92,9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企业所在的经济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转变,无形资产,股票,债券,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大量"新资产"不断出现,历史的成本计量模式难以对此做出可靠的计量,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抉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全新计量模式,并逐步应用在会计准则中。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对策,将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张新颖 《会计师》2008,(12):54-55
<正>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标志着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己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历经三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新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然而,公允价值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备受争议,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议,其实就是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善兵 《会计师》2008,(12):19-20
<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本金融工具及其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对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在企业会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范企业金融资产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以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北辰实业为例,本文分析了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间选择的财务影响及其决定因素。与成本模式相比,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将大幅提高其账面价值,加剧了企业当期净利润的波动。北辰实业在A股年报中采用成本模式,而在H股年报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主要源于以下因素:(1)香港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2)两地监管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态度不同;(3)两地投资性房地产信息披露的差异;(4)资本市场成熟度与投资者的理性程度的差异。最后我们总结了本案例对于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监管层推行公允价值会计与应对会计国际趋同三个方面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选择权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开始,金融工具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允价值成为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公允价值对历史成本的完全替代尚需时日,因此,现行的会计准则采取的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共存的混合计量模式,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许多改进混合计量模式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公允价值选择权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君 《现代会计》2006,(3):9-11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0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涉及确认与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问题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随后于2000年2月又正式发表了第7辑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继而在国际国内都掀起了一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旋风。目前在国内,讨论的焦点主要是“现阶段公允价值是否可取代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加何计量”。大体上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更具优越性,且已经具备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所以,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一种观点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些弊端,且受客观条件所限,现阶段还不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第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同时并存。笔者比较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实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是未来一种趋势,但是,在现阶段还不宜用公允价值完全替代历史成本,即在我国这一特殊国情的条件下,采用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共同计量这一过渡模式还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8.
丁桦 《会计师》2010,(12):13-14
<正>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模式及其意义我国于1997年开始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在199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在新会计准则中并未发生变化。公允价值作为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第一次被列入准则而进行了规范。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已颁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项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主要运用在金融工具领域、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债务重组领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领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领域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贯彻实施,在将来的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更加频繁。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活动控制的市场环境。当前,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金融工具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0月财政部于颁布《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字[1997]51号),对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场内商品期货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予以初步规范。2004年7月财政部于发布《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业务会计核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提出将金融工具划分成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规范。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具体,而且准则内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难点,但随着市场发育以及企业风险意识增强,近年来我国商贸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越来越常见,文章结合商贸企业实际案例就公允价值套期保值会计具体核算进行研究,旨在为商贸企业提供一套可供参考操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