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追求的一个总体目标。加强农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研究是农机管理部门和企业应当经常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根据系统工程理论的原理谈谈提高农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问题。一、经济效益原理讲究经济效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社会也必须知道,每一件消费品的生产需要多少劳动。”“在决定生产问题时,上述的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正是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能余留的全部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48页)恩格斯的论述为经济效益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1、经济效益概念农机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同其它企业经济效益概念相同,可称为投入与产出或所费与所得之比。在数量上有两种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
“各尽所能”强调每位社会成员都能为社会发展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和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和谐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各尽所能”的实现需要良好的主客观条件,如果人类社会能充分调动每位成员发挥创造新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劳动成为人的需求,那么这个社会发展就达到了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
劳动之美     
《走向世界》2012,(13):12-13
劳动是美丽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但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财富,也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切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劳动。为了生存制造工具,意味着人类劳动的开始。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也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早期的手工工具,到机器生产,再到自动化生产,劳动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在被改造。  相似文献   

4.
李峥钰 《理论观察》2006,3(1):47-4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市民社会的最初经济学解剖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一是从批判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进行分析,深刻解剖了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另外是从肯定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对象化劳动”进行分析,成为使“市民社会”概念发展为描述社会历史的基础性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关于劳动力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珏 《南方经济》2004,2(10):5-9
劳动力产权是和物质财产产权相对的一个概念,物质财产产权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劳动力产权则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劳动力。与物质财产产权相比,劳动力产权同样具有收益性、排他性、流动性、分解性和交易性等基本属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强排他性、有限转让性和使用弹性等。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的自由不断实现和扩大的过程,也是劳动力产权逐步实现的过程。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主要是物质财产的产权得到充分实现,劳动力的产权没有或者只有部分实现,产权制度基本上是物质财产产权主导的单一产权制度。单一产权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最高最后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完善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制度。从财产制度看,就是通过实现劳动力产权,从而确立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这就需要形成“见物又见人”双重财产观;需要培育双重的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需要确立利润共享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深入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管理科学的规律性要求,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而作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统一战线工作,贯彻这一理念,更有其突出的必要性。“以人为本”,讲求的是尊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  相似文献   

7.
卫东 《发展》2002,(10)
西部开发,是党和国家面向21世纪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西部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取决于系统内整体经济优势的发挥。根据“木桶效应”的基本理论,整体经济优势发挥的关键取决于“瓶颈”的解决,否则“优势不优”。人力资源,是以人的生命机体为载体,以人的劳动能力为核心的一种资财主源。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财富生产的源泉。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  相似文献   

8.
董振华 《理论观察》2002,23(3):24-27
针对目前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本文认为对待劳动价值论唯一科学的态度是坚持和发展。那么如何坚持和发展呢 ?本文在分析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所有四种可能性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两条路是行得通的 :拓展劳动概念的外延和重新划分劳动概念。创新劳动价值论正是沿着这两条路发展的 ,它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需要 ,把劳动重新区分为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 ,同时拓展了劳动概念的外延 ,并进而建立了新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无疑是在劳动价值论内部对这种科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依靠社会变革与社会自我调节两条实现途径。前一条途径是打破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后一条途径是改进人的社会行为,其集中表现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变革的宏伟理想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社会调节的宏伟理想。马克思主义应当且只有她才能科学地将生态文明概念纳入其理论体系,生态文明可与共产主义成为相对称的两个概念,成为两面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旗帜。生态文明从五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1)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2)唤起和不断满足人的生态需要;(3)改进社会消费方式、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4)改进社会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劳动生活;(5)改变了人的物质价值观,彰显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同时也因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不恰当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废气污染、水污染和酸雨等,已经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严重的恶性影响.人们开始寻找更健康、更节约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于是“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引导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可特续发展.文章以此为背景,仅研究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问题.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一些提高低碳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姚华 《魅力中国》2013,(19):274-274
所谓马克思劳动观是指,在总结人类关于劳动的认识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劳动的社会历史地位(包括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劳动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劳动概念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当年马克思对劳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过程,正是在对劳动问题的探讨(追求真理)和为劳动者谋福利的斗争实践(实现价值)中,马克思的劳动观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工会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界定出发,对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志平  赵凤莉 《发展》2006,(11):127-127
道德作为人的一种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它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社会功用是相当强和广泛的,从个人处世到治国安邦,都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一种思想保障。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个子体,在遵守道德概念的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好的职业道德会促进一种职业的规范和进步;否则,它也会阻碍一个职业的发展。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职业道德教学的反思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我国需要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辅以“以德治国”的方略。这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政策依据,同时也为职业道德教育提出…  相似文献   

14.
“非典”的传染必须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因此其背后必然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都市化使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而人与人挤成一团时总会出些毛病。现在全球化了,人与人的交往更频繁,这类毛病必定也会增加。“9·11”事件,现代先进知识被用来杀人。抗击“非典”则是用科学知识来救人。人类需要反思,科学的进步到底该落实在哪里,是毁灭人类还是造福社会。把造福人类的技术搞上去,努力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正道。抗击“非典”要求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原来的传统,重新建立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发展经济不能忘记社会事业,鼓励竞争也不能忘记互相合作。合作和互助不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关晶 《辽宁经济》2009,(11):77-77
需要是人们所必须而又缺乏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需求反应。人类为了维护其种族的延续与自身的生存,人们对食物、衣服、婚配、育幼和养老等产生需求。维持社会的发展就要从事劳动,在劳动中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形成各种交际活动。这些必须的事物反映在人们的头脑巾就形成不同层次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也是符合科学的一般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消灭军事劳动和剥削劳动,即消灭战争和私有制,以完善人类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劳动未完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基础是高度智能化的复杂劳动,即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表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具体要求就是依靠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充分而有力的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提高劳动收入、引进国外高质量劳动力、规范股票市场发展、避免中间效用过度增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夯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劳动基础的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川 《理论观察》2004,(2):127-127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家庭安全要求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尤其是防盗方面,人们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时刻为家庭的安全而牵挂。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防范手段大致有三类,一是“人防”,即用人来看守;二是“物防”,主要是通过加固门、窗来实现防盗的目的;三是“技防”,即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18.
现代都市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就在于人类依靠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新型的都市土地。它的形式是土地,它的内容是基础设施。人类需要它的是土地中的组合生产力。所谓现代都市土地,则是装备土地的基础设施与时俱进.不断吸纳当代的最新理论思想和最新科技成果.这是一  相似文献   

19.
“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生产力的概念存在严重的缺陷,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重新建构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并能准确表达其本质内涵的生产力概念。为此,该文提出生产力是人们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实际能力和现实水平;从根本上来说,生产力是标志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消灭军事劳动和剥削劳动,即消灭战争和私有制,以完善人类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劳动未完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基础是高度智能化的复杂劳动,即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表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具体要求就是依靠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充分而有力的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提高劳动收入、引进国外高质量劳动力、规范股票市场发展、避免中间效用过度增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夯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劳动基础的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