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是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等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一系列代理契约关系的联结。企业经营者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或为了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声誉以获得丰厚的酬金,会向股东、债权人等利益主体披露会计信息的激励约束机制。但这种机制是不充分的,因为在委托代理关系巾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性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本身固有缺陷等经济利益而故意歪曲客观事实,报告虚假的会计信息。投资者根据不可靠的信息所采取的投资决策行为就无法起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效,甚至会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财务异化是多种形式的:首先是企业财物被公司大股东左右;其次是被经营者左右;再次是被国有股代理者所左右。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治理财务异化的对策是:确定产权主体的经济理性;寻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建立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股份制的出现和企业规模的增长,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成为常态。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单个股东监督上的外部性这四大原因,使得道德风险性质的代理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此时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就成为随之产生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过去的30多年中,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总和,由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形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无疑是这一系列契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委托经营者根据委托人的利益,在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9.
泊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梅克林认为,公司治理应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法马和詹森进一步提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翟风普 《经济论坛》2006,(10):136-13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泉和原动力。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造假动机,是造假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另外,政治利益也是造假者造假的一个主要动力。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代理者)的两权分离,双方利益不一致,当造假者对暴富的渴望,对官位升迁的企盼,对出人头地的向往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时,就不得不依靠采取各种手法来改变单位与国家、单位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与分配关系,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一些单位为达到转移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发行…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新古典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为一种生产函数,追求在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这种单一的企业目标显然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难以有效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产生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它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企业行为可以看作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组织,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博弈的结果。现代产权理论构造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者即委托方授权给经营者(代理方)资产,并监督使其为所有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代理成本,它用来解释当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产生的效率损失,出现效率损失的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各自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因此,企业治理旨在提供解决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机制或者制度安排,即如何设计机制以使经营者更好地完成所有者的委托。  相似文献   

12.
第一,EVA改变了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是委托代理关系、雇佣关系。传统做法对企业经营的好与坏通常以利润为主要评价指标,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收入、能力评价都与企业利润挂钩,从而利用留存收益成为经营者较喜爱的筹资方式,较少考虑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股东(所有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实行EVA评价,经营者只有努力经营,创造更多的净利,自己所分得的净利才更多,  相似文献   

13.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与最佳报酬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辉  张明华 《经济问题》2002,(6):14-16,39
从委托代理矛盾入手,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委托代理矛盾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出风险偏好与报酬安排的最佳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风险偏好是契约安排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只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之比等于他们各自的风险偏好之比,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激励报酬安排。  相似文献   

14.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会计人员既要对所有者负责,也要对经营者负责,必须时时注意协调委托者与受托者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而在实际中。会计常常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以财务信息的形式服务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都依赖于经营者。  相似文献   

15.
谈谈经营者的期权、期股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期权、期股激励方式的功能 在现代企业里,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为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集团,这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营者采取“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刺激,经营者这一自利行为偏离并损害了所有者利益。在所有权极其分散进而在所谓“所有权壳化”的“内部人控制”企业里,这一偏离显得尤为突出。在现代企业理论中,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所有者无法确定企业收入水平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中,所有者必须考虑自己的行动对于经营者行为的影响:一方面,经营者会采取措施实现自己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即经营者的激励相容制约;另一方面,经营者的期望效用不能低于机会成本(经营者在经理市场上可以得到的市场认为合理的报酬所带来的效用),即经…  相似文献   

17.
陈国炎 《发展研究》2006,(12):112-113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公司治理解决的问题其实质主要是解决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其核心是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的有效控制并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员行为选择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潇 《经济问题》2002,(1):53-54
按照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人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选择都是受经济利益支配的,他们的行为选择原则是预期期望经济利益最大化,所有者在委托代理中投入的是物力资本,而经理人员在委托代理中投入的人力资本,他们在这场委托代理的博弈中遵循着不同的收益规则,所有者遵循物力资本的资本资产计价模型,经理人员遵循的是人力资本计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人力资源确认与报告模式的经济学基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报告是解决企业经济资源信息如何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需要建立一个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以解决人力资源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问题。企业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经济组织,其基本委托关系有以下几个:①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②企业内部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③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④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间接委托代理关系。这些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契约关系,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契约约定,形成契…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代理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不同,经营者更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了规范经营者的理财行为,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