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技术不高”悖论的成因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技术部件与其最终产品在生产环节中的分离,是导致我国高技术不高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技术产品具有核心功能集成化与整体功能模块化的特点,新国际分工使具有高技术的核心部件与最终产品的生产在国家层次上发生分离:发达国家从事高创新率、高附加值和高进入壁垒的核心部件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惯例化的、低附加值和几乎没有进入壁垒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而OECD国家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仅将R&D投入作为一国高技术发展状况的判定标准,没有考虑到产品价值链在国家间的分解,这使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统计幻觉"。对高技术的政策支持已不能再是笼统的高技术产业、企业,甚至高技术产品,而应当锁定为具体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2.
发展立体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立体农业,走立体农业产业化之路。立体农业不仅仅指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农业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和运销等环节,甚至还包括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工程。立体农业应着眼于整个区域的生产力的立体布局,要有一种现代农业的观念,农业不仅仅包括产中这个环节,还包括产前、产后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废物利用(如沼气)。立体农业是一个完整的大循环生产模式,立体种植的产品,包括主产品和副产品可从事加工或养殖;立体养殖的产品用于加工;加工剩下的下脚料用于养殖;种植业产生的烂叶子等和动物粪便,用于沼气生产;沼液用于防治植物病虫…  相似文献   

3.
畅言 《资本市场》2011,(4):90-91
<正>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也是产业化高度集中的行业。医药行业的产业链总体上分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具体包括药材种植、原材料加工。产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医疗保健等不同的领域。目前在生产领域,我国约有4000家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制药企业;在流通环节,约有1万家批发企业,10万多家零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05,(2):46-47
工业的增长主要是由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工业的扩张拉动的。原材料工业的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加工工业拉动的。从国际产业分类看,制造业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原材料工业,主要提供作为工业或建筑业材料的半成品,如钢材、铝材、水泥等;二是加工工业,或加工制造业,主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为社会提供消费或生产用的最终产品,如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机器设备等。  相似文献   

5.
1.以社会最终产品为中心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平衡体系的理由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全社会总产品(包括劳务)的核算。社会总产品包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两部分,但对最终产品的核算应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点和中心。以对最终产品的分析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的平衡核算体系,这主要是由社会最终产品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国民经济运动的主体是社会总产品,运动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虽然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历经相同的运动过程,但是对整个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循环来说,这两种产品的运动起着显然不同的作用。就一个再生产的完整时期来看(比如一  相似文献   

6.
荷兰奶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荷兰对其生产的奶制品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奶业的正常发展。荷兰奶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之上的,即:安全、高质量的最终产品只能从奶业公司都遵守的已设定标准的产业链中生产出来。也就是说,不仅仅最终产品必须达到各项标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去组织生产。因此,对最终产品和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荷兰奶业对奶牛、饲料、牧场、牛奶检测、奶制品加工、最终产品都有严格的书面标准。这些标准或以法令或以行业规章的方式颁布执行。这些法令、规章是在政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不同网络分工组织的效率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工和企业分工是劳动分工的两种基本形式。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劳动分工形式即企业网络分工悄然出现,网络分工组织及其具体形式的变迁备受关注。所谓"企业网络分工",即若干家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或产业领域(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以某种或几种联系方式组成相互依赖的企业簇群,进而合作生产某种最终产品的劳动分工形式。企业网络分工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与企业分工相比,它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最终产品;而企业分工则是在企业内部完成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最终产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加工产业链的泛长三角纺织业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10年县域尺度的工业企业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基于加工产业链视角,研究泛长三角纺织业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模式。结果发现:(1)泛长三角纺织业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格局,集聚分布在长江下游沿岸、环太湖和环杭州湾等地区;(2)纺织业空间格局演化以2005年为节点,分为"东南方向集聚、西北方向扩散"两阶段,长江沿岸和环湖环湾地区的纺织业多转移至苏北、皖江城市带、浙西南等欠发达地区;(3)七大加工环节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模式各异,上游加工环节受石油价格和市场等国际因素制约,空间格局相对稳定,而中下游的加工企业追逐低成本及面向消费市场,空间格局较显著,纺织业的空间格局演化模式主要以扩散式转移为主,除服装环节外均有发生,而集聚式转入仅包括化学纤维、成品制造、服装等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采购、运输、贮存,从原料到成品的各道加工工序、包装,以及成品的贮存、运输、销售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对商品生产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又在不断地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如何通过各生产环节的合理化科学化来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对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应该问一下,现行的生产方式是不是最优的?如果不是的话,如何找出最优的生产方式?只要现行生产方式还不是最优,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由此  相似文献   

11.
于维洋  王宏 《经济论坛》2007,(20):115-117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财政支出效率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财政资源按照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生产效率是指公共商品或劳务供给方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静态的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构成;静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构成。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加工改造制作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过程;动态的生产关系即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蕴涵在四个环节整体之中。由此,我们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00,(9)
即为经济社会 (即一国或一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的意思 :(1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 (往往为一年 )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是计算期内 (如 1 995年 )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 )国民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国民生…  相似文献   

14.
武金琢 《经济论坛》1999,(11):41-41
随着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运作环节紧密连接,正在朝着经营一体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设置的与农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已不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市场农业要求实行农业经营一体化。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运作环节,是由不同的经济主体来完成。其中,农产品的生产由农民来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加工企业来实现,而且多数加工企业设在城市;农产品的流通由国合商贸部门的销售企业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生产、加工、保鲜、包装、储藏、运输、营销全过程的信息化,概括地说,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联系的信息化;农业信息的内涵,应包含农业的资源、生态、科技、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我国棉花价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出现了国内棉价大幅高于国际棉价的局面,对国内棉农、流通企业及下游生产企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我国棉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课题通过阐述我国棉花价格变动特点及原因、分析当前国内外棉花价差对我国棉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梳理并评价我国棉花价格调控机制的历史演变、研究美国等国家的棉花调控机制与政策,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棉花价格调控机制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稳定棉花市场,保持棉产业链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调控手段:在棉花生产环节重点实施以"差价直补"为主的生产支持型与棉农收入补贴型价格调控相结合的政策,在棉花流通环节重点实施带有反周期补贴性质的"定量收储"价格支持措施,在棉花加工环节重点实施优化关税配额、滑准税和非关税等措施;调控方式:尊重价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棉花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本课题同时提出了完善我国棉花价格调控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一是健全棉花生产与棉农收入补偿政策机制;二是完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机制;三是完善滑准税和反补贴等调控措施;四是理顺棉花价格调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全面地分析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模式和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同期日本,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2)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以后向模式,而日本制造业主要是以前向模式。(4)中国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日本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中间产品为主,专业化于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5)中日两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且其国内的生产分工程度均在不断加深。(6)中国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且有一定的攀升趋势,而日本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位置,但有一定的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经济论坛》2006,(7):92-93
一、价值链与竞争优势M ichaelE.Porter最早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供应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中创造价值的过程;二是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各环节、各单位创造价值的过程;三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与顾客的链式关系中创造价值的过程;四是在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发及产品的促销与分销等活动中创造价值的过程。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的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划分上游环节与下游环节。上游环节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下游环节包括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  相似文献   

19.
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无论是宏观活动还是微观活动,其过程不外是由这样三个环节循环组成:目标——手段——结果→目标——手段——结果→……。其中,目标环节是信息的加工处理阶段,包括历 史资料的分析,当前情况的监测、未来变化的预测、行动计划的制订等;手段环节是目标的实施阶段,包括实施决策、即时调节、免疫操作、防范控制、维持秩序等;结果环节是目标与手段相互校验、相互适应的阶段,为下一轮循环的运行提供现实基础。在上述过程中,预测自然是极为必要的阶段。因此,凡事预则立。不言而喻,预测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产力结构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生产力,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力;第二层次是条件性生产力,包括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三层次是宏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