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时期,土地征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监管缺失、公共利益界限模糊、农村集体农民成员权被架空、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征地中土地纠纷不断,乱象丛生;保障征地农民权益,理顺土地乱象,需要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出资人制度、严格公共利益、保障农民成员权等几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使农民权益的保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现行土地管理法的约束,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不能享有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不仅所有权得不到尊重、使用权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土地的主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土地权益也得不到合理补偿,由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探索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权益的有效途径,缓解社会矛盾,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必须创新。从尊重现行土地管理法的思路出发,对广大农村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集体土地采取不同的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从尊重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思路出发,变土地管理法主要是约束农民集体行为为约束政府的征地行为,才是最终之本。  相似文献   

3.
袁京辉 《消费导刊》2009,(1):250-25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在现行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制度中却未受到同等的对待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时,其使用权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其所有权由国家取得,而国家却未对集体土地所有者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标准没有反映土地所有权的应有价值,也违背了物权的平等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因而当前亟需变革农村集体土地行政征收补偿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以实现各类物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荣材 《商业研究》2006,(18):149-155
探讨对当前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模式,学者们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存在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各种改革主张,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农民私人所有三者并存土地混合所有制或复合所有制;保留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许多改进,但在土地征占用、土地流转、宅基地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改革探索的空间。因此,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尽快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并加快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尤其是要明确界定农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探索完善农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以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6.
刘刚  赵文新 《商业时代》2015,(9):114-115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当前要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长久不变,以此为基础来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构造新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员资格取得的条件,普遍推行新型农地股份合作制,理清农地所有权在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打造新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法人治理机制,形成完善的集体成员土地所有权取得与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目前我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时代特征、公平与效率、当代农民对土地的根本要求以及意识形态观念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该确认给农民,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依据,即历史依据、效率依据、公平依据、现实依据和意识形态依据。文章提出,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只有具体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农民,并以"土地所有权证券化 土地经营权家庭化"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实践上将给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宋志强 《北方经贸》2014,(12):49-49
三农建设要求将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上。农民权益保障需要相关法律共同发挥作用,为其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其对策是: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享有的权益;确定公共利益的界限;改善土地征用的程序;构建完善的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征地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一)受益主体不够明确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有三种:一是村农民集体,二是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三是乡(镇)农民集体。这样的规定使农民丧失了土地所有权,所谓的"集体所有",其实是一种"所有者缺位",最终导致了征地补偿受益主体不够明确,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遭受了侵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残缺。则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提出构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以期完善集体土地产权,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立法对土地的规定实质上是国家享有所有权,农村集体并不享有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质是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的核心在土地的用途上.本文认为,国家应将集体土地根据用途进行严格分类,将集体土地中的农用地明确归国家所有,将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真正归集体所有,允许宅基地进行流转.  相似文献   

12.
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我国农业建设发展特色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三农"问题中的土地问题是当前亟需在法律上进行调整、在实践中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在权的归属的基础上,强化侵害集体土地权益救济机制,以及建立土地征用的司法审查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及流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村金融支持的视角进行探析,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权是政府在公共利益目的下所独享的公权力.从考察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革入手,分析现有土地征用相关法律与产权理论内在机理之间的矛盾及其原因,进而得出农村集体组织及其成员在集体土地中被征用时应享有与国有土地所有者同样的权益的结论,并建议以此对现有集体土地征用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同时对现有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如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与家庭承包经营权分离后,并不改变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一样,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不应当改变原承包农户对土地的承包关系。这就可以使农户在土地经营权进入流转后继续维护其对承包土地的合法财产权利,从而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基础上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实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佳 《商业研究》2005,(4):165-169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革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配置,化解现存悖论;改革只能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王福强 《中国物价》2011,(9):47-49,52
宪法意义上国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平等的,但在下位阶法律体系中却是不平等的。权利主体在主张权利时受到若干制度限制,如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分别被限制使用,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为了不完全所有权。因此,需要从立法角度,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解除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程序,提高土地出让金补偿.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分割,关键环节在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必然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及房屋所有权等进行确认登记,而其核心是土地权。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关键。针对河南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主体模糊,界定不清,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残缺,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导致制度效率不高和边际效率递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原因,指出我国未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加强立法,明确界定农民土地产权,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