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3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活的理论,不断有后人继承发展其理论。特别是中国,在领袖人物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得到创新。本文以毛泽东为例,从毛泽东理论的产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树立的光辉典范以及毛泽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等方面阐述领袖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的地位和历史贡献.指出了是毛泽东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且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商》2015,(3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的民主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也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认识,在延伸至对毛泽东民主观的探析。毛泽东的民主观在坚持与马克思的民主观一致的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个人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强调把理论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赢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法宝。毛泽东在党内最早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这表明他在理论上已自觉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实践上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建国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坚持马克思中义中国化原则所取得的胜利成果。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为时人、后人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生动壮观、复杂多样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早期发展观产生的大背景是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毛泽东进步师友及其学术思想与人格魅力、个人的博学勤思的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活动,共同促成了毛泽东发展观诸多层面的成形。  相似文献   

7.
刘涛 《商业时代》2012,(13):18-19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新局面的一条重要经验。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及经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在中国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周游 《商》2014,(50):50-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党的丰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项伟大工程的伟大成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价值观与之融合,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1937年所撰写的《矛盾论》一文,通过对哲学上的矛盾本身及包含着矛盾的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十分核心的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用矛盾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不仅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于我们生活的今天来说,也是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可因循借鉴的思想指南,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0)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结晶,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果。毛泽东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8):57-58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而言是实践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发展的历史、认识结构与实践结构具有同构性。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实践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的开山之作。对《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来解读,可以凸显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深远影响,又把这一历史命题重新提到了世人面前,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表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等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是一种外在的游离的成分,而是一个活着的现实及其过程,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它是为真理的发展不断开辟道路的.  相似文献   

13.
李洋 《消费导刊》2013,(12):153-153
探讨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使用的宣传方式,对于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冀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75-76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中国民族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民族观对我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文华  杨先春 《商》2014,(7):79-80
对《实践论》与传统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关系进行考察。得出《实践论》不仅对“行”这个概念进行了科学的改造,而且科学地总结了知和行的关系。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8)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有极大的贡献,艾思奇帮助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代表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等。艾思奇一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努力宣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也给后人留下经验和教训。本文阐述了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及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邢冰 《中国市场》2009,(5):44-4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进展,是在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法律思想、邓小平法制理论及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法治理念。本文借回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做了回顾,并以法治理念为起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定含义,以此来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与其有着密切联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思想来源,毛泽东思想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淑婷 《商场现代化》2008,(16):397-398
毛泽东邓小平的民营经济思想,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宝贵财富。由于历史背景、指导思想等诸多原因,两者既有广泛的一致性,也有着不同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