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6,58(12):71-71
“三宝”之谓,在道教有两种提法:一是道教徒入道时,要求其皈依道、经、师“三宝”;其二则是要求道教徒遵循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道之“三宝”精神,这也是道教徒学道、修道、行道过程中的为道方式。我们在此讨论的是其二提法的内容。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中首先阐述,“道”之大,无所不包,其细而无所不入,是无法用具体的形、名、色、象来比拟的宏观整体。继而人们应坚定持守而不丢失的“三宝”精神,他说:“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4,(4):67-68
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集中体现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在老子看来,大自然中水是最接近"道"的,以水为师是超乎寻常的人伦道德,会达到"上善"的效果。分清楚是非善恶,修身养性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而《老子》(即《道德经》)中提出了"信"、"慈"、"勤"、"俭"、"知"、"行"、"谦"、"朴"、"厚"等一系列的关于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概念,很显然《老子》也是一部经典的伦理学著作,老子借谈自然之"道"而指引人伦之理,其伦理思想匠心独运、造诣笃深,本文将围绕"上善若水"这一核心观念来重新梳理和解析老子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渠扬  崔冬冬  谢恩杰 《消费导刊》2009,(23):232-232
通过研究认为,《老子》为传统体育养生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子以"道"为万物本源的本体论和"反者道之动"的辩论法上。建议: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传统体育养生学也不例外。我们应当从《老子》哲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其在传统体育养生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老子哲学思想梳理的基础上,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提出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不弃与珍惜的用人之道,上善若水的经营之道,反者道之动的决策之道,以期对当下企业家管理思想的重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商道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道家圣者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即能把握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并能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者,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道家另一位代表庄子则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中国儒家也崇"道",如《系辞传·上》曰:"一阴  相似文献   

6.
傅佳元  陈金昌 《中国品牌》2012,(12):103-103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棵树深信基业长青之道,在于取法自然,故循自然之道,行和谐之路,在实践中形成了以"道法自然"为本,以"健康进化"为体的三棵树生态文化,创造了让业界和社会肯定的奇迹。倡导健康观念创造健康生活世界的本质是自然,天地万物,由自然之道而生,自然呈现的状态是健康。2002年,三棵树成立,并在业内率先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首先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道”。“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实际上也是老子的处世方法。《老子》中所论及的“无为”、“不争”等.均是“弱者道之用”方法在治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运用。老子的方法论,基于哲学的分析,落实于具体的实践,实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如何提升企业家的自身修养?企业家应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本文引用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的思想,从一种独特的、与时俱进的角度探讨现代企业家的修身之道,以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运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刚"与"柔"这对辩证范畴中,既蕴涵用弱守柔、谦下不争、海纳百川等多重"柔"的意蕴,亦涵盖以柔弱为刚强、以刚济柔等多重"刚"的追求."柔"与"刚"的辨证关系,反映在管理哲学中,即体现为一种刚柔并济的控制之道,为我们今天在管理中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情感等软控制因素,为培养管理者谦下包容的情怀等提供了来自古代哲人的"醒世恒言".显然,老子"刚"与"柔"的辩证智慧对今天的管理中合理地运用控制之道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刻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0.
马林 《广告导报》2007,(2):58-58
道者,宇宙,社会,人生之真谛也;老子之道,道路,道理,首先也;广告之道,广告之道路,道理,首先也。天不行天道而风雨不时,地不行地道而山崩地裂,人不行人道而覆灭更替,广告不行广告之道而自生自灭,万事万物自有自己的存亡之道。  相似文献   

11.
卢毅 《商场现代化》2007,(21):67-68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文章即从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两方面论述这一思想境界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毅 《商场现代化》2007,(7X):67-68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文章即从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两方面论述这一思想境界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福 《商》2014,(47):252-252
彭战果老师的一次佛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一”的问题。根据我个人之体验,我已经直观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都并非真正的道,并且感觉到这个一是不能言说的,一旦言说,就会落到具体层面的东西,但当时我还不能说出所以然。这个一既然为万物的本源,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老子的“道”,或古希腊的“逻各斯”,因此追问一,就是在追问道和逻各斯。为了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课后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并带着这个问题重新阅读了《老子》,突然发现老子说出了我的想法。我们来看老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元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哲学家老子就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并指出“反者道之动”。老子的福祸观告诉人们,当一件事情的有利方面在发生作用的时候,它的不利方面也同时  相似文献   

15.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讲的一句话。世事皆有道。在2005年中国卡车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一汽解放的致胜之道是什么?这就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完善客户关系,打造“感动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如何提升企业家的自身修养?企业家应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本文引用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的思想,从一种独特的、与时俱进的角度探讨现代企业家的修身之道,以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运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商》2012,(13):168-168
天命观是中国古代原始初民因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对上天的认识,韩非的天命观,他吸取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对《老子》的"道"的范畴进行了改造,提出"理"的范畴,又继承了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观。  相似文献   

18.
道德对论     
<正>道,是无象天门德,是有形地户道,是无象天门。道就是天机之门。指心扉。《庄子·天运》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注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道,在人的天门,指鼻、口或天庭。《老子》曰:"天门开阖,能无雌?"河上公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云:"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  相似文献   

19.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在《老子》一书中,关于圣人、侯王怎样治理国家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说明,道家所关切的政治是以侯王、君主、圣人和国家、天下为其价值指向的。道家主张宽松的政治而反对政治苛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老子那个时代,不存在什么比"治国"、"用兵"、"取天下"更大的政治,正因如此,老子的古代管理思想将这一切相混而获得了浓厚的政治情趣。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有十分强烈的谋略意识而成为"君人南面之术"。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0)
当今社会治理正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治理主体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由此出现了多主体治理下,社会的"有为之治",这种"有为"以政府的"无为而治"为前提。春秋时期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统治者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治国态度;现今,政府以"无为"手段行社会"有为之治",诠释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理念。本文以政府视角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无为而治"和"有为之治"的内涵,其次指出"无为而治"的必要性,并说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无为而治"的要求,最后探讨了"无为而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