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聪艺 《中国报业》2017,(12):20-21
本文以湖北仙桃事件为例,通过对邻避舆情的现状分析,指出新闻媒体在邻避事件中既有积极发挥作用的一面,也有有失偏颇之处。新闻媒体在邻避舆情控制中应参与有道,发挥其在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协调监督作用,构建双向的沟通平台,推动邻避冲突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2.
《商》2016,(12)
邻避设施的建设是政府基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修建的,邻避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引发邻避冲突,近年来我国邻避冲突呈现范围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邻避冲突的频繁发生使居民抵触心理增强,政府公共设施建设受阻,及政府的管理服务形象受到影响的等不良后果。现代治理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决邻避冲突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传统的"政府"与"市场"的概念之上加入了"社会"这一新的单元,多元治理主体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邻避冲突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廖婷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0):39-40
针对增强政府公信力在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中的重要性,以广西平乐县"刷墙"事件为视角,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和成因,最后提出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具体对策来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4.
《商》2015,(22):286-287
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重新探讨了邻避现象的成因及治理路径。垃圾处理项目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酸柠檬市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而选址、建设、维护、监管流程的不规范操作以及对公众参与的弱视,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而推高补偿期望,导致垃圾处理项目最终因群体性事件而无法落地。通过剖析项目当地居民对政府、企业的不信任因子,提出缓解垃圾处理项目中的邻避问题。  相似文献   

5.
梅杨 《商》2013,(9):184-185
随着时代发展,信任危机的出现,政府正在迫切寻找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方法及途径。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才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政策执行力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找到提升政策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商》2015,(12):63-64
民意是政府决策的合法性来源和基础,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内容,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面临着邻避效应的巨大挑战。确保决策过程中的民意顺利表达,争取周围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克服邻避效应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宁波PX项目事件为例,分析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提出了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少华  王芳 《中国市场》2011,(14):123-124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健全政府的资信制度等几方面努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邻避效应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垃圾焚烧厂等公共设施时往往偏向于损害老实人的利益,邻避效应常常导致政策搁置,延误政策进度,加大政策成本。政府应该从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尊重民意,采取协商策略,及时化解矛盾,保证政策公平,强化科学决策,借鉴成功经验,及时加强监测等几方面着手,正视邻避效应,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政府职能转变使我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不断发生的公信力危机事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其治理和绩效评价问题。治理缺失的情况下,绩效评价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的局面,提高其治理水平是解决公信力危机,提高绩效评价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能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纠纷治理机制,使各种社会纠纷尤其是群体性纠纷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构建有效的群体性纠纷治理机制,以应对群体性纠纷所带来的问题是意义重大的时代课题。在当前研究中,多是定量研究而缺乏定性研究,描述性多而分析性少。政府公信力应成为群体性纠纷治理的核心内容。只有在深刻认识群体性纠纷的本质,其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在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基础上探讨群体性纠纷的多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龙 《现代商贸工业》2023,(12):177-179
高质量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环境在后疫情时期面临复杂化以及民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困境,地方治理主体已无法满足各方利益需求,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政府公信力渐呈弱化趋势,致地方政府难以推进高效的社会治理。由于地方政府产生的信任危机:诸如治理理念滞后、尚未明确地方政府与社会主体以及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不完善导致参与渠道受阻、公民信息辨识不成熟等成为了影响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理念转变、机制推进、制度保障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提出治纾困路径,以期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9)
政府公信力作为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的能力和资源。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从公共伦理视角出发树立政府公信力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指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公共伦理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升华政府治理能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选取从公共伦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研究,指出了公共伦理角度下政府公信力建设重要性及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邻避危机愈演愈烈,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垃圾设施类引起的邻避冲突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根据城市垃圾邻避危机的链式演化机理,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城市垃圾邻避危机系统动态演化模型,并以武汉市锅顶山垃圾焚烧厂项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解决城市垃圾邻避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轰动全国的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再一次集中反映出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公共治理危机。以“躲猫猫”事件为研究蓝本,采取“事件-过程”的分析方法,深刻剖析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弥补-提升”的完整逻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回归公共价值、发挥民间有序参与、构建“迅速调查+及时反馈+在线交流”的新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于飞 《北方经贸》2012,(10):25+27
政府公信力包括亲民力、服务力、执行力、解释力。政府公信力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和迫切使命。  相似文献   

16.
县域政府在我们国家的治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因此县域政府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县域政府的信用在社会中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着最基础的地位。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出发,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并做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级指标,包括公信力基础、公信力保障、公信力能力和公信力效果以及四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形成科学客观的县域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不过该指标体系是参考,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是关键,公众的认可是基础,数据的质量是难点,县域政府的负债是公信力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商》2015,(9)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平台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给予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但又造成了公众负面情绪的扩展,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多方面的威胁。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涉及到多个主体,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文引入整体性治理视角来分析在传媒平台下的政府如何规避传媒平台的弊端、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来提升自身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当下,地方政府须利用数字治理提升公信力。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提出应建立四维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数字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体系。并以C市为例,分析目前C市政府在数字治理视角下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是缓解当前我国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引发了苏家坨、六里屯、阿苏卫三地的邻避冲突。通过对三地邻避冲突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利益补偿标准、科学选址,做好城市规划、决策过程民主化以及强化对垃圾焚烧厂的监管,能够较好的治理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20.
杨荣辉  阮梦晨 《商》2014,(24):68-68
相较于国外,国内有关邻避研究起步较晚。考虑到对自身生存权的关注和环境正义的诉求,邻避不能完全归结为个体的自私自利和地方偏狭主义,风险感知、相对剥夺感、对政府和专家共谋的质疑、低成本理论对其有较好的解释。具体到我国,邻避运动是国家自主性及单位制式微、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产物,寻求更具操作性的化解邻避冲突、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手段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