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职工持股制度给我们的启示阙君蓉杨洋李文鹣美国实行的职工持股制度,是在重振美国经济,改善传统劳资对立关系的宏观背景下产生的。根据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原因,我们可将实行这一制度的企业分为两类:一是为拯救本企业而动员职工持股的公司;二是实施职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2.
职工持股计划与股票期权计划——中国企业激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职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与股票期权计划在国际国内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职工持股制度与将股票期权提供给企业员工与其经营者所产生的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在中国国企中实施职工持股制度与股票期权制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实施这些方法的政策建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孙敬水  黄秋虹 《经济问题》2013,(1):11-17,3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计划,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国际经验看,日本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国强民富。其重要举措在于加大公共投资,鼓励民间投资,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鼓励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教育科技投入、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确保社会稳定;提高劳动者报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经验教训,为中国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一是通过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本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和达到完全就业;"十年后我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为20.8万日元,约达到现在2倍的水平"。计划不仅深刻论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问题,还详细描绘实现计划后的国民生活状况,并列有提高程度的详细数字,让人们觉得经济政策与自己  相似文献   

5.
职工持股与国企多元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继刚 《经济管理》2001,(14):29-34
职工持股不仅在微观上有利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和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宏观上更具有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稳定的政治意义,但搞了职工持股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职工持股的有效性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借鉴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做法,作者对职工持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国企多元化改革中,职工持股必须由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在制度上进行设计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职工持股: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西方职工持股计划(ESOPs)及我国股份制企业已经实施的内部职工股制度,通过对西方规范的ESOPs的分析,我们认为,重建我国企业内部职工的股制度,可以发挥职工持股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以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职工持股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工持股制度(简称ESOP或ESOPs)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普遍推行,它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文章针对职工持股法律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职工持股制在实践中的若干具体问题的探讨,集中于职工持股制度适用的企业和职工范围、职工股占总股本的份额、职工购股资金、预留股的设置、职工股的流转等问题的讨论。其次,对中国职工持股制度中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咨询》2007,(6):35-36
《中国财富》用一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9.
职工持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这是由于企业向职工发行股票的目的不同,同时和职工持股比例高低、企业规模大小都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职工持股制度面临以下难点问题:职工出资的能力和企业实际资产规模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风险问题仍然是很多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最大障碍;在已经建立了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里,客观上还存在着职工与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三种效益工资制度激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劳动者在生产要素结构中地位的提高,企业的报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为代表的刚性工资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工作激励为目标的效益工资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就股权工资、期权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激励因素浅析如下。一、股权工资制股权工资包括职工持股计划、送购股计划、股票面值计划、股票增值优惠权、绩效达成计划和影子股票计划等方式。其中职工持股计划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职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Ownership Plans,ESOP)最早起源于美国,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