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董轶群 《楼市》2013,(Z1):52-55
2012年,末日没有来,房地产市场又在调控中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关注房价、土地、成交量,鄂尔多斯楼市"崩盘"了、年底"地王"频现了、总理提出"合理房价"了……这一年,作为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行业也娱乐了一把,王石婚变了、吴亚军离婚了、任志强被"约赌裸奔"了、诺贝尔得主莫言说他买不起房了……2012年,一桩桩让大家至今记忆深刻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在各种媒介被广而告之,真真假假难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和事,丰富和娱乐了我们的2012年,在中国的房地产界。  相似文献   

2.
又是新的一年。瑞雪兆丰年,2012年末的大雪,不知能否带来2013年的丰收?经济如天气,路面湿滑当前,稳中求进顺延。楼市的"稳"与"进",始终牵扯着购房者的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超过了75%,达53个,较前月的35个有较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和荒诞戏剧中久等不至的"戈多"一样,"楼市末日"最终没有在2012年到莱2012年年初盛传的楼市崩盘预言,最终没有上演。过去的一年里,楼市两度回暖,而在"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舆论下,房价在年初的徘徊之后恢复了涨势。对于普通购房人而言,等待房价大跌这个"戈多",显然不如对住房保障抱有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而在城镇化有如此迅速发展的背后,一些却出现了"空城"现象。本文在社会实践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空城"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及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雨佳 《英才》2012,(2):82-84
万科在全国范围内降价以回流现金、恒大全国性8.5折降价促销、绿城不断出让项目、招商地产50亿增发撤销……2012终于到来,房地产的末日也来到了吗?延续上一年的颓势,新年伊始,地产大佬继续"唱衰",认定降价是2012年的房地产主旋  相似文献   

6.
"那些激进的信托公司,将在这次地产调控中付出代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外贸信托主办的"2012稳进中的财富新动向"论坛上表示。国泰君安证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12年前两季度到期的房地产信托需要重点关注。此时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处于最紧张的阶段,预计部分中小开发商资金链将断裂,房地产信托的兑付存在极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晓兰 《企业研究》2013,(1):62-65
2012年,电商行业硝烟弥漫,从"618"、"815"再到"双11"、"双12",价格战此起彼伏,京东、苏宁、天猫等主要B2C电商轮打擂台,乱花迷眼,究竟哪里是真底价?一时间,"网络比价"成为消费者的热门工具。2013已经来临,价格战何去何从?是否还会延续2012的热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中国GDP增速三年来首次跌破8%,上半年GDP增速7.8%,其中第二季度增速7.6%,连续6个季度回落。对于我国经济增速"破八"该如何认识,接下来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本次GDP增速的回落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投资方面的因素,也有消费方面的因素,还有进出口方面的因素。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  相似文献   

9.
黄晓娟 《楼市》2011,(Z3):72-79
2011年4月20日。距离2012年国庆节杭州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还有620天。这意味着,杭州人的地铁"世纪之梦"正一步步走向现实。当我们可以倒计时迎接地铁时代来临的时候,似乎关于"地铁"这个话题我们应当以更为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去审视、去研判地铁将会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出行模式,改变我们的置业观……在房地产行业,地铁的贯通,最开心的莫过于沿线受益的楼盘开发商。沿线楼盘均套上"地铁"招牌,极力向购房者描绘着地铁将带来的房屋增值和涨价效应。一时间,"地铁我家门前过"的概念沸沸扬扬。5月人居展来临之际,"地铁盘"毋庸置疑是吸引购房者的一大"卖点"。面对人居展上的这场"地铁盘"盛宴,购房者该如何买房?究竟怎样的地铁楼盘增值空间最可观?每个地铁站生活圈内有哪些医院、教育、购物、休闲娱乐设施?《楼市》记者走入地铁1号线每一个站点,解读地铁站点周边生活配套,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地铁买房报告。  相似文献   

10.
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恐将付之东流,中国经济势必希望不在!经济下行、外需疲软、通胀难控……伴随诸多复杂问题,中国经济迎来了2012年。进入坊间传闻的"灾难年",中国经济如何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出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百年前中国出现的"实业救国"潮或许将成为2012中国经济继续上行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邱峰 《上海房地》2013,(4):12-13
2013年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新建)平均价环比上涨达1.00%,为近两年来涨幅首次突破1%,自2012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8个月环比上涨。房价上涨的预期再度掀起了拿地热潮,各地"地王"频现。2012年12月,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9家标杆房地产企业的累计购地金额高达390多亿元,环比增长超过32%。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以来堪称"史上最牛、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新政"在各方博弈之下,并未使房价出现明显松动,房价积蓄了较强的反弹力量,房地产市场失灵的现象再度出现,急需调控加码。  相似文献   

12.
提到2012年楼市的年终盘点,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陈敦林一锤定音:"2012年楼市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坚持调控不动摇与开发企业希望松绑之间的纠结!"回顾过去11个月的风风雨雨,这个"纠结"的确是2012年各种热闹表象的内在。纵观全年全国房地产相关政策,今年的两大工作主要围绕"坚持调控"和支持保障房建设顺利开展。其中,2012年能够坚持调控不动摇,是非常巨大的成功。今年国内外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赵晓 《房地产导刊》2014,(12):46-47
正在当前情况下,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平衡器和稳定器,在经济下行期有通过"微刺激"政策来为经济增速托底的必要。继松绑限购和限贷之后,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又明确将"住房消费"列为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并提出要"稳定住房消费"。继2009年4月之后,"稳定住房消费"一词再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提及,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GDP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真正变得不再是最重要,转型、释放未来增长活力才是当前主题。笔者曾预言,2012年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年代,其特征将是"经济下行、社会震荡以及政府风险"。这一预言正在为2012年以来的国内局势变化所清晰地印证:一季度,中国GDP增长滑落至8.1%  相似文献   

15.
据悉,广州市2007年诞生的27宗区域"地王",竟有24宗尚未开工或者销售。老"地王"还在晒着太阳,长满杂草,而新"地王"又开始新一轮的粉墨登场了。看到这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开发商闲置老"地王"不开发,却又不断制造出新"地王"?这又将会为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地王"频出的背后,开发商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相似文献   

16.
王雨佳 《英才》2012,(3):74-75
一成主业含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进入矿产行业的现象,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还不是很紧张?一贯强势的房地产商,终于承认"被打倒了"。"房地产商,现在不仅是灰头土脸,而且是被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凤凰网年会上如是说。在2011年底万科总裁郁亮抛出"2012年的策略是过冬"之后,各大主流房企2012年的销售目标似乎正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导刊》2013,(Z1):25
(本刊讯通讯员穗房宣)2012年12月20日,广州市纪委对"房婶"事件进行了正式回应。据调查核实,信息是番禺区交易登记中心的一名编外人员受人所托,没有经过任何审批,违规查询"房婶"房产信息,最后被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发布。番禺区国土房管部门正在对泄露隐私人员进行处理。在这之前发生的"房叔"事件已由市房地产档案馆将泄露房产信息的责任人撤离岗位并对其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管理存漏洞,市房地产档案馆道歉"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是房地产档案馆在全面实行房地产宏观调控后,按照现行政策,为满足限购、差别化贷款、契税优惠等需要,专  相似文献   

18.
袁菌 《中国企业家》2012,(10):75-79,9,74
高速增长让京东商城过早成为"公敌"。电商浪潮渐退,京东还未上市,它真是裸泳者吗?如果没有口水站和将死的传闻,那还是京东商城吗?京东商城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肯定要说"Yes",但没准儿偷偷在心里说声"No"!2012年,有关"京东将死"的传闻如期而来。宣称不再发微博的刘强东没按捺住性子,在愚人节发了一张照片后,又开始和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做博上隔空对攻。  相似文献   

19.
董轶群 《楼市》2012,(Z1):60-65
或因"降价"被砸而毁誉参半,或对"降价"一词讳莫如深。在巨大的价格漩涡中,星河湾却在上海,高调祭出"降"字大旗——上海星河湾、浦东星河湾两个项目折后每平方米直降7000—15000元。与之相伴而来的,是豪掷6亿补偿老业主。为什么是8折?为什么是6亿?在这样特殊的市场环境里,星河湾的"降价补差",是实现最大传播效应、实现资金回笼效应、维系品牌价值的一石三鸟的策略?是对资金紧张"补不起"的同类楼盘戗杀?《楼市》记者近日奔赴上海,揭开星河湾"降价补差"背后的一场"惊天阴谋"。  相似文献   

20.
新"国五条"细则是上届政府的谢幕之作,也为过去10年的调控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点。盘点10年来的历次调控,限价、问责、限贷、70/90政策、限购、征所得税……房价不仅没有下降,还出现了报复性反弹,证明其并无良效。那么,楼市调控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房地产的"病"该如何治?是"萧规曹随"还是另辟蹊径?对此种种疑症,要想真正医治好,必须告别"杜康解忧",坚持"刮骨疗伤",即认真反思10年来调控的路径,找出"对症下药"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