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展示我国当前的农民工社会政策执行现状入手,逐步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社会政策“缺位”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建构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对策与建议,提出应当通过社会政策来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排除社会歧视.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生存权与发展权保护并重,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市社会资本的构筑有利于农民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加速市民化进程。当下,农民工在城市中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组织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其城市融入过程。因此,应当建立以政府政策制度支持为前提,以社会文化环境支持为基础,以组织为核心,以自身能力和文化素质提高为动力的农民工城市社会资本构筑框架体系,不断丰富农民工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组织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存量,以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当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给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形态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基本以聚居为主,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以及"城中村"之中,使得这些地区的社会问题相当严重。为研究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相关社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如何让这些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从社会排斥的角度探讨了农民工如何被城市排斥问题.笔者认为,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的关键是如何适应的问题,包括职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心理适应等,而影响农民工社会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以及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维权意识能力弱、行为修养不得体等,因此需要从国家、城市、农民工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6.
简议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权是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农民作为共和国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社会保障权。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一直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不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体制、三凄和思想观念方面的。要改进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抓紧制定有关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阶层"亦工亦农",游走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既不能完全融入城市,也没有完全脱离农村,是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社会冲击最深刻的体会者,其复杂的社会心态是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剧烈碰撞的反映。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农民工阶层的代际更替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工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社会心态趋向于更加理智、健康。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可以解释为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生活实践中,按照城市人的方式和规范要求,进行自我调适和模塑的行为选择过程,指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中国西部农民工有不同于其它地区的一些特点。西部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既包含中国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共性问题,又包含西部地区在社会转型进程中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所释放出来的过剩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现象,也是实现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农民工在给我国城市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却在社会保障方面享受着与城镇居民不同的待遇,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滞后正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民工的经济收入相对于城市人的工资来说比较低、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公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因此,农民工在居住状况上呈现出边缘性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六种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存在问题分析,试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工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依靠社会网络求职,在城市中也生活在社会网络之中;由血缘和地缘关系构建而成的社会网络只不过是一种非正式组织,难以起到保护其权益不受损失的作用.目前来看,建立农民工工会是一种次优的选择;但是由于农民工的具体特征,农民工工会的建立有一系列的困难;文章针对农民工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农民工工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应从不断完善政策入手,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消除身份认同差异;实行分类管理与层次分明的保障体系;积极筹措,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相关立法,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权中的作用;建立涵盖农民工的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了博弈论中的模型对企业的社会资本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外部社会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的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增强员工的合作,降低内耗。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设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仍处于制度建立的初期,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呈现出多样性,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和农民工都不愿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障项目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未能与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相协调。本文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国内关于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和谐社会劳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甘肃2001年至2006年的相关数据从职工工资增长状况、劳动者就业状况、培训机构发展状况、工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状况和劳动争议状况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认为甘肃在提高就业率、缩小各行业职工工资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减少劳动争议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尽早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快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进程,有利于缓解当前城镇养老保险的压力.当前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许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新旧体制之间产生的结构性摩擦与矛盾.政府应当适应农民工收入不稳定、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特点,建立低费率、低待遇、且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简易的制度安排和参保办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资本理论为网络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深入分析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关系基础上,提出构建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以实现其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采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方法探索我国社会节能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社会节能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与政策的支持,这不仅因为现行的财经制度和政策及其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经济的产物,对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节能过程的财经及其政策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还在于现行财经政策对推进我国社会节能的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因此,运用价格机制与财理政策对社会节能过程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渐进主义道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毫不动摇地奉行区域和谐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充分拓展区域管理创新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