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式,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农村金融的差异和差距,最终提出中国应从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促进传统农村金融与农村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展的三个方面来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论坛》2015,(4):82
2014年以来,美国经济步入复苏的轨道,美联储正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欧洲、日本经济尚未走出危机后的阴霾。作为新兴经济代表的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全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过去已有下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新业态在中国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新星。在经济新常态且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金融教育将会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将会带来  相似文献   

3.
胡锦娟 《新金融》2015,(3):59-63
自2012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正掀起一股发展浪潮,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强势崛起。由于起步较晚,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尚需新生事物,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还在摸索之中。而美国互联网金融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范本,其经验与教训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不断壮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产品日益丰富,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深刻。对待互联网金融创新在保持积极的态度,更需要注重监管,严防金融风险。本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借鉴美国和欧洲等发展国家的监管模式,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给予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迅速发展,然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与美国迥异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范式。中国长期以来的金融抑制政策决定了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有鲜明的"普惠性"的特征。本文从互联网的内涵发展轨迹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的具体特征,最终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澎? 《国际融资》2016,(8):63-67
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五国连接着亚洲经济和欧洲经济。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不但能加速实体经济合作,并且能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中国和中亚五国已经具备金融合作的基础;互联网金融克服金融排斥问题,时间与空间两维度上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转移;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低成本提供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互联网金融外部性、规模性提供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资金支持。本文最后设计出互联网金融融合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机制,构建区域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确保国别间资金往来的信用保障;构建丝路大众筹资融资模式平台,专项服务于丝路能源开采行业。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快速成长,其各类业务甚至超过金融体系发达的美国。目前鲜有文献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本文试图从互联网在中国的变革、中国的金融抑制环境以及利率市场化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融只是可能导致中国金融脱媒加速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众多因素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与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金融风险问题,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监管、新兴网络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管中立与监管协调等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国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即"FINTECH",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大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美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则已经发展出其独特的生态特点,并在全球迅速扩张行业规模,是研究和经验借鉴的天然范本。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出发,介绍了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在简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并与美国模式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从四方面总结了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并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春亚 《征信》2015,(2):56-60
通过借鉴国外征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等成功范例,探讨推进我国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整合有效信用信息,加强风险监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以技术冲击体制束缚,打破银行业垄断,是中国金融业的创举,也是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传统金融从产品、形态到渠道,中国比美国差了二三十年,而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则是中国距离世界最近的一次──"未来10年,我们完全可以走完美国30年来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倾向的改变,许多国家网络直销的保费在增加,尤其是汽车保险这类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在英国,2013年全年互联网车险保费已占到车险总保费的44%,车险业务因互联网发生了根本转变。73%的美国人在选购车险时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除车险之外,美国等国家的消费者也开始在线研究寿险和年金产品;除英美等国家外,在亚洲发达地区、拉丁美洲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互联网也往往是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常用信息来源。从国外消费者的年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作为众筹融资的发源地,其发展迅速,而中国只是雏形。本文介绍首先它们各自发展的原因,然后有美国众筹的发展正处于快成熟的阶段,但是中国则是处于萌芽阶段;美国众筹市场艳阳高照,而国内阴雨连连等发展特征的比较分析,最后提出美国众筹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作为众筹融资的发源地,其发展迅速,而中国只是雏形。本文介绍首先它们各自发展的原因,然后有美国众筹的发展正处于快成熟的阶段,但是中国则是处于萌芽阶段;美国众筹市场艳阳高照,而国内阴雨连连等发展特征的比较分析,最后提出美国众筹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引发其发展价值和监管变革之争,政府已明确表态要促进其健康发展。美国是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先驱者和领导者,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监管的政策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美国监管机构推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其特点,并借鉴美国经验,提出我国监管机构应当树立软性治理思维、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宗旨、做好法律框架系统设计、明确分类分业监管主体、实施监管机构协同作业、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本科段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和趋势研判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正逐步理解和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捷、高效金融服务及公正、透明的金融信息,并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即将对中国金融现代化、信息化、普惠化和国际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最后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本科段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和趋势研判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正逐步理解和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捷、高效金融服务及公正、透明的金融信息,并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即将对中国金融现代化、信息化、普惠化和国际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最后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网搜索英文“互联网金融”一词,跳出来的内容几乎都和中国有关,可见互联网金融最近突然在中国火了!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宽带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或覆盖率最高,甚至超过美国,所以可支持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拓展;其次,主流金融业在中国以公有经济为主导,民间金融或者在“地下”或者在网上,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已对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进行了诸多理论研究。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指标选择方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结合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较为明显,因而商业银行可通过改革创新应对其冲击;在长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即中国银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是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为监管部门制定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