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继学 《活力》2010,(14):55-55,57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犯罪手段凶狠。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罗志华 《活力》2009,(11):79-79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18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对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家长、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人手,分析其成因,探讨对策。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道德教育在防止犯罪中的作用,和青少年道德教育如何开展作一初步探讨。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1979年至今,特别从最近的严打情况来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总犯罪的比例在增高、目前已占犯罪总数的70%到80%。如今年6月,杭州市公安局通缉的35名罪犯中,青少年有30名,占85.7%,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必须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团伙犯罪是其突出特点。从心理学家阿德勒"自卑感"与"补偿"理论出发,拓展出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研究的新视角,同时对冀东地区团伙犯罪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了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原因,即自卑感的来源和过度补偿的表现方式,并引申出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洪肇 《活力》2004,(9):99-99
据有关材料证明,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有增无减,而且在个别地域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朱利安尼在1994至2001年担任美国纽约市长,在降低城市犯罪率方面,政绩卓著。而他在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的非常规之举,更是被广为称道,并一度成为管理学上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孙碧涛 《活力》2005,(11):91-91
伴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与变迁,诸如贫富差距的加大、失业或潜在失业的增多、流动人口和移民潮、环境污染、官员腐败、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汹涌而至,尤以犯罪的激增对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影响最为巨大。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同样受着社会治安恶化的困扰。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业人口数量多,如果各阶层的犯罪率相同,占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犯罪自然就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犯罪。农村中农民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治安形势的走向。解决好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就找到了我国解决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李军  杨映华 《活力》2005,(11):104-104
一、宏观不良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1.不良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首先,政治动乱和变革造成的社会动荡会使青少年形成一定的犯罪心理。由于政治动乱使社会基本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国家法纪废驰,社会无序,人心恐慌,这种状况必然使青少年正常的心理失衡,激发恐惧和破坏欲望。其次,不良的社会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不能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事实证明,当社会经济出现严重比例失调、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或者发生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时,青少年犯罪率就会明显上升。另外,当前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所带来的社会情境的变化和对人们心态的冲击。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由于市场经济注重竞争,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鼓吹金钱和财富,这恰恰是迎合了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的。但是,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市场中不正当竞争大量存在,青少年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便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步入犯罪歧途。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近几年日益突出,分析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年龄低、团伙化、智能化现象,预防工作存在学校法制教育、管理不完善,社会关注不足等问题,犯罪原因本文以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政府领导层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动层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此期间,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国家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男性犯罪青少年和在校中学生为对比分析对象,旨在经过对犯罪青少年与在校中学生就应时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两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实际情况,并为当今社会减少青少年犯罪和维护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应对方式提供必要的参考,从而为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培养健全的人格提供心理学依据,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孔琪 《活力》2014,(12):43-46
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生命的延续所需要的条件的体现,与人生活中的每个行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犯罪行为也不例外。对需要与犯罪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从需要的角度对犯罪问题进行干预。本文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入手,举例说明人的各层次心理需要与犯罪的关系,并探讨在我国当前社会犯罪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如何从心理需要的角度来抑制犯罪。  相似文献   

13.
王巍 《活力》2010,(8):177-178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关人士及部门对此均极为重视.有人甚至将未成年人的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不断打造治安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应对犯罪问题。浦口区作为南京市治安状况多发、多变、复杂地带,负责辖区治安防控的公安分局派出所加大管控力度,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情景预防手段,以期减少该地区的犯罪率问题。犯罪情景预防技术注重研究犯罪时空、条件、机遇等外在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和管控,旨在以提高犯罪成本,设置情景防范网络应对社会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与个体心理行为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一般中学生差,家庭环境不良,同时伴有多种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心理行为与家庭环境状况的多个因素可以预测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某些从业人员利用岗位、职务之便大肆进行金融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银行信誉.根据广东省关于经济犯罪的统计,金融犯罪的比例高达30%以上.其中,金融从业人员的犯罪就占居相当大的比例.遏制金融从业人员的犯罪已成为治理经济环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思考靳东祥近年来,犯罪心理学在解决我国犯罪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第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有以下特点:犯罪呈直线上升趋势,犯罪团伙化、犯罪行为暴力化、侵害性犯罪突出、犯罪年龄低龄化、激情犯罪较多、法制观念淡薄、主观恶性不深、未成年犯罪人文化素质低等.特别是犯罪不断呈上升趋势表明,强调刑罚达到报复和惩罚目的,实施有罪必罚、罪刑相当的策略与手段,并未见到预防效果,青少年犯罪比率不断攀升.司法实践也显示,对未成人犯罪均作出起诉处理,结果适得其反,有违法律惩罚与教育的初衷.针对未成人犯罪的特点和未成人的可塑性,为切实保障未成年权益.遏制未成年犯罪上升态势.建立未成年不起诉相关制度并放宽标准的做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即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然而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家庭是教育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防线.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经济急剧转变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家庭教育缺陷也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戴彩霞  余际 《企业导报》2013,(2):260-260
当下,精神障碍者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他们犯罪之后如何安置执行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方面的法律,现实生活中各地标准又不一样,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