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中国汽车工业飞速的发展 中国2010年预计产销量达到1000万辆。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72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2020年产销量要达到2000万辆.中国肯定是世界第一了。中国汽车保有量、销售量:2005年3160万辆、580亿元;2006年498575辆;2010年1亿辆,1.4亿元。汽车后市场前途广阔。“修理城”会有很大发展。汽车修理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希望汽摩配商会给予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国产 MPV 市场异常活跃,发展异常迅猛。2000年国产 MPV 产销量不足万辆,2001年越过万辆大关。2002年产销量超过5万辆,年增长率约近200%。2003年产销量在8.2万辆左右,增长率为75%上下。2004年产销量接近两年11万辆,年增长率约近32%。乐观预计今  相似文献   

3.
郑劼 《汽车观察》2020,(3):34-35
预计3月~4月略微回暖,5月后恢复正常。3月9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2月销量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5.2万辆,同比下滑78.5%;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1.8万辆,同比下滑82%。具体到车型来看,2月份轿车零售销量12.5万辆,同比下降78.4%,环比下降84.8%;SUV零售销量10.9万辆,同比下降78.4%,环比下降86.3%;MPV综合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80.2%,环比下降82.1%。"跌幅超八成,相当于穿越回了2005年时的水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评价道。  相似文献   

4.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高档客车市场总体没有太大的变化。价格在100万元以上的高档豪华客车在2006年1~6月共计销售793辆,比去年同期的714辆多销售79辆,增长11%,与年初预计的增长(今年年初预计高档客车2006年增长大约在10%左右)基本吻合,低于今年客车总体销量的增长率(今年上半年客车总体销量的增长率大约在20%左右),符合客车市场规律。从下面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将看到,价格在100万元以上的高档客车有向两端分化的迹象,也就是说,100万~150万元的产品销量有可能增加,200万元以上的销量也有可能增加,但150万~200万元之间的产品可能会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2009年重卡销量低于2008年已成定局,预计2009年全年国内重卡销量将下滑15%,降至43万~45万辆。"中国重汽集团总裁蔡东在2008年12月20日中国重汽2009年商务大会上说。中国重汽却要在逆境中增长。"2009年,集团公司力争实现全年产销重型汽车12.5万辆的目标,其中整车出口确保2万辆,力争2.5万辆。同时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3~5个百分点。"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说。  相似文献   

6.
陈思羽 《汽车观察》2008,(10):62-63
销量的下滑已经使丰田、通用无暇顾及"座位"的问题。就在通用和丰田为争夺全球汽车销售第一把交椅而冲刺时,日前丰田公司突然宣布该公司2009年的全球销售目标为970万辆(包括其子公司大发公司和日野公司的销量),远低于此前预计的985万辆。而在此前,丰田曾计划2009年销量达到1040万辆。连续下调销售目标,在丰田的历史上罕见。  相似文献   

7.
1~10月,泰国汽车国内销量共计713842辆,同比增加13.6%。其中,商用车销量提升10.6%,这主要得益于前3季民间的购买力良好以及厂商不断推出新车。但是,7月底以来在泰中北部地区肆虐的洪水,却导致10月汽车产量狂跌至11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使得全年汽车产量仅为150万辆,低于180万辆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摩配》2007,(5):18-19
近几年来,汽车制造业以每年24.5%的速度迅猛发展,2005年产、销量均突破570万辆,预计今年将突破700万辆,随之对汽车配件和装饰用品的需求量也空前激增。目前,生产和销售汽车配件及其用品已形成一支庞大的新兴行业。  相似文献   

9.
雷克萨斯的2015年2014年初,丰田中国提出11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不仅是丰田首次提出在华销量破百万辆,也是首次将中国市场的销量增幅上调到20%。但是2014年9月,一汽丰田将年度销量目标从66万辆下调到62万辆;此后,雷克萨斯将销量目标从8.5万辆逐步下调到7.5万辆,这使得丰田中国110万辆预期目标充满变数。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销量预期对于丰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和零部件供  相似文献   

10.
新闻扫描     
《商用汽车新闻》2009,(2):15-15
企来直通车东风中、重卡销量保持行业第一本报讯东风商用车公司经营快报显示,2008年1~11月,该公司累计销售汽车178575辆,保持了中、重卡销量行业第一。2008年,东风天龙继续强势增长,2008年销量接近4万辆,同比增长80%;搭载dCi11发动机的高端重卡逐步被用户认可,全年销售预计达到2000余辆;  相似文献   

11.
雷克萨斯的2015年 2014年初,丰田中国提出11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不仅是丰田首次提出在华销量破百万辆,也是首次将中国市场的销量增幅上调到20%.但是2014年9月,一汽丰田将年度销量目标从66万辆下调到62万辆;此后,雷克萨斯将销量目标从8.5万辆逐步下调到7.5万辆,这使得丰田中国110万辆预期目标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2.
近日,宇通发布今年客车销量目标。预计今年宇通客车将销售超过3万辆客车。宇通集团2007年客车板块销售额超过88亿元,同比增长36%。同时,宇通拟跨越3万辆的年销量门槛,这意味着中国客车业很可能在奥运之年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郑劼 《汽车观察》2022,(4):81-8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3月份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百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9.3%.无独有偶,国内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22%.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摩配》2007,(6):20-21
近几年来,汽车制造业以每年24.5%的速度迅猛发展,2005年产、销量均突破570万辆,预计今年将突破700万辆,随之对汽车配件和装饰用品的需求量也空前激增。目前,生产和销售汽车配件及其用品已形成一支庞大的新兴行业.  相似文献   

15.
赵松 《汽车观察》2016,(9):50-51
2016年8月15日,长安品牌汽车年销量提前实现年销百万辆。然而在SUV这个细分领域,销量却面临着巨大下滑压力。根据乘联会最新的数据显示,CS75作为长安集团SUV领域的战略型车型销量仅在今年1月创下27148辆汽车后,便一路下跌。2月销量1.69万辆,3月销量较2月有所回升,销量达2.2万辆,然而4月份销量却突然降至1.07万辆,降幅达50%左右,6月份销量降至8600辆,7月销量降至6700辆。至此月销万辆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国家信息中心曾对2005年车市做过这样的预测:销售量达582万~585万辆,中国有望赶超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但从1~11月份的实际数据来看,销量目标已经难以实现,估计全年可以实现销售560万辆。如果日本的销量实现预测目标(560万~570万辆)的低线,则中国真的可以位居世界第二了。和全年增长率的不瘟不火相比,2005年11月中国车市的数据可以说是“狂飙突进”。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2.58万辆和54.96万辆,分别比上月增长28.28%  相似文献   

17.
新闻扫描     
《商用汽车新闻》2010,(9):16-16
企业直通车东风商用车2月销量再破2万辆本报讯东风商用车公司2月销量再次突破2万辆,达到20333辆。前两个月,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销量达到42779辆,同比增长240.62%。其中,重型车  相似文献   

18.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3,(9):102-103
国内自主SUV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没有一个合理的售价和宣传手段,是很难在这个市场中站稳脚跟的。面对诸多压力,瑞风S5从上市以来就从容应对,从近几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S5不辱使命。初期销量喜人瑞风S5于今年3月19日正式上市,上市以来就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销量,当月销量即达到2478辆。终端4S店调查显示消费者关注度和好评度都很高。江准瑞风S5相关负责人表示,瑞风S5的市场竞争力凸显,随着3.15曝光事件影响的淡化,以及新版本和新动力总成的陆续上市,预计今明两年销量分别达到5万辆和7万辆。江淮瑞风S5首批推出五款车型,有1.8T和2.0L两个排量,售价在8.98万元和13.58万元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501.73万辆,同比增长7.7%,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与此同时,部分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因达不到预期销量,而宣布下调了年度销售目标,其中,吉利汽车将今年销量目标由58万辆降低到43万辆,一汽丰田将销量目标从66万辆调整到62万辆,下降幅度约6%。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低迷的2012年,国内商用车销量下滑严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市场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在国内经济放缓、企业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成为支撑商用车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补充。海外成商用车潜力市场据统计,2012年载货车累计出口32.14万辆,同比增长10.23%,占商用车出口量的75.03%。其中,重型载货车出口5.02万辆,同比增长22.99%;出口金额达2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