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生态住宅是21世纪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生态住宅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创造、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生态住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当前的状况,从国家政策、规划建设、市场营销策略等三方面阐述了促进生态住宅在我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战略的提出,生态设计成为了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住宅的生态设计师将人、建筑、自然三者统筹在一个系统当中,从而体现和谐发展的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因此加强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一方面能够提高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本文将从生态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研究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住宅是一种新型的住宅发展模式,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目前对生态住宅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态住宅内涵的剖析,指出生态住宅区别于其他住宅模式的核心在于:生态住宅是应用生态学和建筑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前提,能够进行自身良性生态循环,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不构成任何危害的居住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住宅的几点原则:加强生态住宅的全寿命管理,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建材、设备的环保化,住宅空间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的自然化;以及生态住宅的文化休闲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而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生态住宅的概念,分析了发展生态住宅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生态住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各个方面.当前生态消费已是国际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从食品、服装、用品、住宅到汽车等许多领域,无一不有.从我国现实看,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生态文明,消费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积极发展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生态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许多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就是发展可循环经济、促进社会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中环境保护是中心,发展生态经济和建设生态社会是两翼。落实到房地产建设就是建设生态住宅,这是一项将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住宅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活动。生态住宅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也涉及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住宅在功能上更趋于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它将许多自然能源有机地导入住宅,使人在自然状态里选择连通自然的门径。因此生态住宅的建设,是正确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生态社会的一个伟大创举。为挽救生态环境的破坏,解决城市发展的生态危机,人类首先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已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住宅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而住宅的首要特征就是居住,构成这个整体的部件就是房屋的各个功能块,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等。人们往往要求它们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又能使整个房屋达到生态居住的要求。这也是摆在现代室内设计师案前的重要课题。在当今社会,住宅的发展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紧密相连,社区环境、区位、服务的水平决定了人们的居住水平。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由满足于住的需求开始向绿色环境住宅的需求发展。如今,如何达到生态住宅和绿色环保装饰效果是许多购房人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成都市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住宅建设对改善成都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成都市生态住宅建设的特点,从申报建设、规划设计、能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化、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生态建筑材料、物业管理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成都市生态住宅建设的内涵,并在分析了未来的生态住宅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住宅是我国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昕 《城市建设》2011,(4):344-345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多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室内家居环境的需求也从单一变得多元化。同时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也影响着室内设计同时也影响着住宅室内设计。住宅室内设计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对空间进行灵活处理,同时兼顾技术、艺术、文化、生态.创造更适合人居住的室内空间。  相似文献   

10.
吴向明 《经济师》2007,(10):53-54
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居环境的优劣受到普遍关注。人类希望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向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因此,加强对全社会的生态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法,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的居民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并尝试从中对影响生态道德意识的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道德的建设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方向发展提供可行的措施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恶化的自然环境、缓解了紧张的人地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合理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有利于生态移民成效的长久维持,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典型县——西吉县为例,在分析其生态移民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现状,探索西吉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将来的生态旅游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新乡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在农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产生的生产转型,是推进和维护农业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在当前形势下,为加快新乡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应从制度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科技兴农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新乡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建筑作为建筑界积极迎接可持续发展挑战做出的选择,是建筑界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所做出的积极回应。国外对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生态建筑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尚在起步阶段。当前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缺乏广泛的实践,生态建筑研究的经济合理性始终不能解决,生态建筑应当符合地方自然、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resents a commitment to advancing human well-being, with the added constraint that this development needs to take place within the ecological limits of the biosphere. Progress in both thes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assessed: we use the U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as an indicator of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n indicator of human demand on the biosphere. We argue that an HDI of no less than 0.8 and a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less than the globally available biocapacity per person represent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is globally replicable. Despite growing global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explicit policy goal, we find that in the year 2003 only one of the 93 countries surveyed met both of these minimum requirements. We also find an overall trend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twenty five years that improvements to HDI come with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r increases in Ecological Footprint, showing a movement away from sustainability. Some lower-income countries, however, have achieved higher levels of development without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per capita demand on ecosyste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中蕴涵着许多深刻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化发展的思维。分析其中精华:有"天地人一体"的生态化思维,包括生态价值论、生态和谐论、生态系统论等;有"天地人中和合"的生态化目标,包括人内在的生态化、人外在与周边生存环境一体的生态化;有"与天地参"的生态化行为,包括以人为本"明于天人之分"、"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知和知常知变"的和谐推进方式、"知止知足知生"的创新发展模式等。探讨古代生态化的思维、目标、行为等,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对于丰富生态文明内涵、促进当代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1990年以来UNDP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然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获得的主成分与HDI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替代传统的人类发展指数编制方法,其形成的动态权重结构还可以有效地透视人类发展差距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如预期寿命、知识教育和体面的生活等)在整体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变化。对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尽管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在经济、教育和健康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三项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地区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经济发展差距,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带来的片面、不协调的人类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强调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地方政府的服务型转型,是消除不平衡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市场竞争和绿色产品需求情境下,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智力资本要素影响生态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和条件路径。通过对188家制造企业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会根据外部情境选择不同的高生态创新实现路径。其中,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中最具核心价值的资产,是企业实施生态创新的必要条件;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创新过程中发挥权变作用;市场竞争和绿色产品需求是企业实施生态创新的外部推力。智力资本(某些)要素缺失或错配是导致低生态创新产生的内在原因,而绿色产品需求弱、市场竞争不激烈是导致低生态创新的外部原因。上述研究结论可为企业生态创新实践提供直接理论依据,对指导我国企业实施生态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有关学者努力探寻能定量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模型和方法,其中生态足迹就是一个通过相同单位比较人类需求与自然供给的易懂、清晰、直观模型。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县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一些相关指标,进行地区间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从江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000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3896hm^2,虽有人均生态盈余+0.05422hm^2,但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从江属弱可持续发展等级。依据分析弱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