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中国会展》2015,(1):54-54
《中国会展》编辑部:你们好!我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中国会展》杂志,受益匪浅。每期的杂志社拿到手,同事们都是相互传阅,从中汲取营养。我们还直接把杂志里的相关经验运用公司的实践中我觉得,《中国会展》杂志一直是行业里最优秀的刊物、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中国会展》2012,(15):32-32
《中国会展》编辑部: 你们好! 我是一位贵刊的忠实读者。刚接触《中国会展》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杂志每年的第1期都特别的厚,内容非常丰富,里面涵盖了过去一年中所有重大的会展事件以及各项数据。可以称得上是一本《会展小年鉴》。  相似文献   

3.
《商界名家》:中国的汽车赛事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或者协会来组织的,作为民间汽车赛事组织者,您是怎样想到要做这个卡车大赛的?李上雄:我应该是中国最早接触汽车赛事的人。我在《中国汽车报》工作了16年,早在1991年,我就参与组织了中国的场地汽车锦标赛。1995年,F1准备进入中国时,我直接参与了F1在中国的宣传。所以我对汽车赛事的环节非常了解。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编辑朋友: 您好! 我是《中国会展》杂志的个人订阅者,已持续了很多年。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出于对贵刊的热爱,我把近年来自己在接触责刊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告知你们,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编辑朋友: 您好! 我是《中国会展》杂志的个人订阅者,已持续了很多年。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出于对贵刊的热爱,我把近年来自己在接触责刊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告知你们,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下一任美国总统要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应对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崛起。有一种论点认为中国是一股威胁力量,必须予以打击或遏制。而其他人则指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经济发展是一种机遇,美国的政府应该通过接触与合作的方式利用这一崛起的力量。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合作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欣闻《WTO经济导刊》创刊十年,正好是我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十年多一点的时间。记得我刚接触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信息并因工作需要在中国企业加以宣传和推广的时候,我所能看到的只是国外的一些零星资料,我所能做的就只是将联合国提供给我的几本专著翻译成中文,甚至在开展有关的培训、研讨活动时,  相似文献   

8.
1982年我在西安交大计算机系念完了本科,真正接触网络是在1984年,当时计算机在中国都很少见,更别说网络了。那时新华社在世界各地的记者发回的稿件都是用电传机,要把发回来的密码再翻译成中文,十分麻烦。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新华社请我们帮忙建一个新闻发稿系统,使发回的稿件可以在电脑PC机上直接修改,不再用电传机。1985年这个新闻发稿系统被我们研制成功,叫远程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商用网,其实这个远程网已经十分接近现在的网络,但是那时谁都没有想到网络会有今天这样广泛的应用,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出来创业。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中国会展》2013,(1):68-68
《中国会展》编辑部:你们好!我是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会展专业在校大学生,通过最近几期刚刚接触到你们的杂志。作为一名新读者,我有一些想法想跟你们交流一下。我在阅读《中国会展》时发现,贵刊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Logo”。很多优秀的刊物都有一个明确属于自己的“Logo”,可以说,这是一本刊物的品牌灵魂,对于提升贵刊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用心写“实”,祝愿《中国检验检疫》杂志越办越好;从“心”出发,希望有《中国检验检疫》杂志的陪伴,我作为检验检疫人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我接触检验检疫工作刚刚3个月,而《中国检验检疫》杂志已经走过了30年.  相似文献   

11.
陈楠 《商务周刊》2011,(6):76-77
李晶有个很长的头衔——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她用尽可能简结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职业:"我的职责就是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既向外国投资者解析中国市场的行情,也为中国企业提供国外市场的动向。可以说,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与中国市场的发展相联系的。"1990年代初,中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留美求学的李晶也处在职业生涯的选择阶段。"我在美国接触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专家,他们想在中国投资,但不知道如何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两岸广告业因为接触行业时间差、生活习惯差,市场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台湾因较早接触欧、美、日、港等国家及地区先进广告的熏陶,在经验值上是比较丰富的,但以经验过活的时代过去了,大量的台湾广告精英进入大陆。对于大陆市场规模,我常说在内地13亿人口每人赚1元,就是13亿元人民币。台湾2300万人口就算每人一样赚到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宗佩民 《浙商》2010,(6):28-28
以服务业、网络、智能化等领域为代表的后工业化时代,经过2009年一年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我在与许多企业接触过程中也进一步证实了。未来的5-10年,上述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马勒动力总成公司最初在2004年和中国企业接触。随着对中国的关注持续升温,我们在上海成立了马勒技术中心,建立起了本土工程师团队。我在2007年年初就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互动     
正腾讯在东南亚的营销作风,比起中国内地要高调得多,或者可以说是"自信",很能折腾。腾讯的"自信"其实,我并不是为了腾讯去吉隆坡。我的采访本里原本是华为、美的这样的东南亚"中国代表"。我以前觉得,对比起海尔、TCL这类在东南亚曾经抛头露面,但结局差强人意的国际化前辈来说,这些中国品牌已经代表了正在上升的、新的中国货形象,但从我接触的第一个当地中国货代理商的  相似文献   

16.
通用银行集团:为比中贸易融资藉此次随同菲利浦亲王和其他比利时企业家访华之际,我谨向中国工商界人士及金融业的同仁们表示衷心地问候。1986年以来,我有幸多次访问中国。每次的所见所闻,加上与中国工商界,尤其是金融业的领导人广泛深入的接触,使我了解了中国经...  相似文献   

17.
关田刚司 《华商》2014,(2):84-84
我来中国15年,中文已相当流利。别人以为我对中国语言的理解无可挑剔,事实是,我仍常碰到很“囿”的时候,因为中国人的“潜台词”是比中文更玄妙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我步入营销领域的第14个年头。在这14年里,我先后在国企、外企和民企接触到了营销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营销的林林总总,多多少少都懂得了一些。韩寒曾说:你懂得越多,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种莫名的感触。2010年12月,我应邀参加《新营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营销领袖年会,看到会议的主题《回归营销的本原》时,联想到之前的感触,突然领悟:在营销生涯中,很多时候要学会忘却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才能回归营销的本原。  相似文献   

19.
刘荣 《国际广告》2009,(5):116-117
益普索推出针对中国商业精英的调研,归纳总结了这些高端人群的广告认知、媒体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关》2004,(1):20-21
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仅有政府采购是不够的,应该鼓励中国地方和企业更多接触美国中小企业,推进中低层经贸往来,培植在美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