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医学科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实验室生物可引起重大安全事件,每个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工作者都需高度重视实验掌握室生物安全问题。本文就科学研究要具备安全实验室、树立科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科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遵循科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四方面,阐述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医学科学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诸多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亟需面向战略管理需求加快完善评估工作机制。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国家实验室战略管理特点,论述评估在战略管理全流程中的职能作用;其次,比较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等大型科研机构评估实践,从战略管理视角讨论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最后,结合现有管理问题和国外经验,提出推动我国国家实验室评估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保险专业实验室如何建设与管理,是我国保险教育界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高校保险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总结和比较国内外实验室建设与国内高校文科实验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保险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实验室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关键支撑。通过梳理、总结美国联邦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结合我国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北京市在科技教育领域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条件,从实验室架构、战略定位、筹建主体、空间规划、经费来源、运行机制等方面给出操作性建议,并提出要注重跨界融合,充分利用学科群,加强对产业的培育、支撑和引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鲜有研究针对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进行理论阐述及体制机制探讨。以我国布局国家实验室体系为研究背景,探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现实逻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剖析国家实验室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推动国家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依据;②协同创新理论强调各类创新要素协调合作与相互作用,有助于国家实验室体系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③合作博弈理论探讨决策主体均衡问题,对于实验室与外部单位建立良好互信决策机制大有裨益。基于理论分析,围绕政策引导、运行成长、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4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未来,国家实验室体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围绕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驱动因素、运行成效和科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一章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已经更加凸显。因此,将分析总结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具体阐释新形势下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和核心力量,通过对2002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及数据的比较分析。提出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IBM实验室为例,基于文献材料、网站资源和论文数据等信息,探析大型工业实验室的基础研究特征。IBM实验室基础研究方向选择是技术强项、科学主流、产业需求和科学家自由探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构间的合作存在官产学研协同和地理邻近性等特征,并体现了企业战略。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主要表现为遵循科学规范,建设学术特征显著的科研激励制度,实施开放的人才流动制度。这为我国企业研发机构尤其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和核心力量,通过对2002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及数据的比较分析,提出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IBM实验室为例,基于文献材料、网站资源和论文数据等信息,探析大型工业实验室的基础研究特征。IBM实验室基础研究方向选择是技术强项、科学主流、产业需求和科学家自由探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构间的合作存在官产学研协同和地理邻近性等特征,并体现了企业战略。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主要表现为遵循科学规范,建设学术特征显著的科研激励制度,实施开放的人才流动制度。这为我国企业研发机构尤其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联合研究实体的国家实验室网络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联合研究实体CMI的埃姆斯国家实验室网络化案例分析后发现,拉力(国家战略需求、问题综合复杂)和推力(自身发展追求、自我能力局限)共同驱动国家实验室网络化。强实力、精专业的优质网络节点、相似-差异-分散-役使四重属性叠加的网络关系以及星形网络结构,基于点、线、面三维视角形成了国家实验室网络化基本相态。在国家实验室需求的基础上,网络化规则体系通过实践探索自发生成,且反作用于网络化实践,为网络化文化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成为实验室网络化持续演进的文化根基。最后,从网络化方式、依靠力量、相态、规则、嵌入情景与自主发展5个方面,总结出国家实验室网络化规律对我国国家实验室网络化发展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联邦政府拥有众多的国家实验室,其中能源部实验室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研究系统.美国能源部每年对属下实验室的承包商进行绩效评估,以促进实验室管理运营效率及效能.绩效评估的核心是绩效评估与指标计划.该计划确定了8项绩效目标和若干项分目标.绩效评估工作由驻实验室办公室牵头负责.整个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制度化、程序化程度高.评估指标设置客观准确,评估主体呈多元化.评估结果最终在因特网上公布,并与实验室承包商的绩效奖励经费挂钩,而且是能源部与承包商续签实验室管理运营合同的重要考量内容.  相似文献   

13.
省部共建实验室可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类。与国家实验室相比,省部共建实验室有其独特的发展定位,布局呈现区域特色。可以通过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不断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加强共建项目的过程管理评估,健全科技投入管理机制,优化投入结构等5方面进一步加强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C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其信息搜索、评估、关联、附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牵引9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以资源基础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为支撑,凝练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一般理论模型——SBIP模型,并指出了今后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SBIP模型拓展了相关研究领域,对我国国家实验室通过优化创新资源捕获过程来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 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 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 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 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 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 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 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 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 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 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 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 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17.
Bounded rationality in laboratory bargaining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ummary.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 on two-player sequential bargaining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at features some forces present in multi-round monopoly pricing environments. Buyer-seller pairs play a series of bargaining games that last for either one or two rounds of offers. The treatment variable is the probability of continuing into a second round. Equilibrium predictions do a poor job of explaining levels of prices and treatment effect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equilibrium model, we consider models that allow for bounded rationality of subjects. The quantal response equilibrium model captures som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results.Received: 30 April 2003, Revised: 10 December 2003,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C78, D82, D42, C91. Correspondence to: Timothy N. CasonThis research was funded in part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BR-9809110). The experiments were run at the Economic Science Labora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the Krannert Laboratory for Experimental Economic Research at Purdue University, using the z-Tree software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 (Fischbacher [8]). David Cooper, Rachel Croson, Charles Noussair, an anonymous referee, and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at the Economic Science Association and the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ic Theory meetings provided helpful comments. Timothy ONeill Dang, Thomas Wilkening and Marikah Mancini provided expert research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