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30多年来,《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为己任,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开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管理、科技法制与政策、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评价与预见、人才与教育及综述等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为己任,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开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管理、科技法制与政策、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评价与预见、人才与教育及综述等栏目,并适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30多年来,《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为己任,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开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管理、科技法制与政策、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评价与预见、人才与教育及综述等栏目,并适时开设专题栏目。《科技进步与对策》历年来入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30多年来,《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为己任,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开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30多年来,《科技进步与对策》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为己任,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开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4-16日,由《科技进步与对策》主办、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协办的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张晓副院长、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孙斌副所长分别在大会致辞;参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被确定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针,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的强大引擎。在协同与融合理念下,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建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治理水平、助推新兴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国防科技大学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运用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产学  相似文献   

8.
瑞猴含笑辞旧去,金鸡昂扬报春来。《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在纪念创刊 20 周年和蝉联中国期刊奖的喜庆中,迈进了灿烂辉煌的 2005 年!2004年,祖国盛事联翩,本刊佳音频传。中华人民共和国 55周年华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推动了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极大地丰富了科技进步的含量,为《科技进步与对策》的发展提供了崭新机遇和广阔空间。2004年是《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创刊 20周年。“以科技进步为轴心,融科技、经济、社会于一炉”,引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科技促进…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探索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发展。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以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的数据为基础,把江苏的各主要指标数据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找出江苏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归纳江苏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25-26日,"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何继善、张寿荣、钮新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张良成,以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推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消除科技创新"孤岛现象",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条件。文章通过在湖北省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调研,并针对湖北省十五个城市的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对策有:营造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环境、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结构、大力提高科技服务体系的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协同、加强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为目标,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点,结合湖北特色禀赋和现实需求,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的SD模型,预测湖北省创建议程创新示范区核心指标演进趋势,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预测期内,湖北省GDP、水资源总量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但高新技术贡献率、水环境保护、科技人力资源增长相对缓慢。对照预测分析,从科技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贡献、水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19日,《科技进步与对策》编委会年会在武汉举行。编委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张寿荣,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朱耀仲、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刘传铁、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浩等30多位编委出席会议。会议由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编委会副主任杜耘主持。会上,刘传铁厅长充分肯定了《科技进步与对策》在科技管理领域的影响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96-196
为配合2005湖北“信息化与和谐社会构建”论坛系列研讨活动的全面开展,由湖北省信息学会、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共同发起本次征文活动,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来稿,邀请您共同探讨“信息化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当今最具热点和前瞻性的时代主题。本次征文入选论文将由《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结辑出版。  相似文献   

15.
文化科技创新融合表现在三个层面:科技进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源泉通过开源和合作平台开发技术,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转型;文化与科技的双向互动带动新业态出现。在此背景下,上海应结合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研发整合、推广关键技术应用、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等方式,全方位对上海文化科技产业进行布局,实现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协助上海的各产业领域保持创新、持续因应环境变迁而转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企业要想在新技术革命浪潮实现跨越发展,亟需通过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为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探讨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明晰《科技进步与对策》未来发展方向,2014年10月25-26日,"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企业家代表、高校学者等近300人出席,限于篇幅,本期专门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及部分优秀参会论文,以飨读者。因发稿时间紧促,发表时未经领导专家审阅,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以协同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九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研讨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科技创新瓶颈和价值困境破解、创新治理体系机制构建以及创新发展的对策路径等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进行理论诠释,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之间非线性效应影响机制模型框架,展望创新驱动及创新生态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8.
以协同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九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研讨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科技创新瓶颈和价值困境破解、创新治理体系机制构建以及创新发展的对策路径等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进行理论诠释,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之间非线性效应影响机制模型框架,展望创新驱动及创新生态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9.
李芸芸 《经济师》2010,(6):183-184
文章选取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北省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的分析,指出目前促进湖北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存在税收优惠范围狭窄、方式单一、优惠时间过短、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作为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开展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现有科技创新活动中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知识服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