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杠杆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作工具,在成熟资本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在中国仍处于萌芽阶段.本文结合“十八大”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探讨杠杆收购对于解决当下国企改革瓶颈的意义,同时与发达国家比较分析目前我国杠杆收购发展的外部环境,旨在洞悉杠杆收购这种工具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在各改革相关方的视角下对于杠杆收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新刚  杨红 《企业研究》2006,(11):34-35
一、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及定价现状 中国的管理层收购起步较晚,是在中国渐进式转型的产权改革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是在缺失了很多市场的环境中进行的。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具有价值创造和财富转移的双重特点。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可以以2003年为界,此前的收购多表现为管理层通过设立新公司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之后的收购则多以管理层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的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目的,更有第一大股东出让股权而使管理层控股的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禅让式”管理层收购,这些表现在“后MBO时代”的隐性MBO常被称为“曲线MBO”。这一收购方式的出现,和我国财政部自2003年4月开始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出台了一系列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有关的法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管艳  张中 《中外企业家》2006,(12):20-23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从大股东转移到管理手中的行为。它是一种通过改变企业资本结构来提高企业绩效的资本运作手段。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的杠杆收购浪潮中,之后被更多的国家效仿和采用,并具有了与美国不同的特点,经济学家们对MBO给出了多种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虽然实业家跟"门口野蛮人"的故事一再上演,但KKR收购中国雷士并没有出现类似桥段。这一精心安排、皆大欢喜的收购背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这一收购,是否会成为资本和实业"牵手"的又一经典案例?对于雷士照明来说,这家港股上市公司正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雷士照明累计涨幅40.1%,创下自2010年香港上市以来单月最大涨幅。截止到1月3日,雷士照明收于0.29港元,市值达到12.3亿港元。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行为.管理层收购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的兼并收购浪潮中达到了顶峰.1980年至1989年间,美国杠杆收购案达到2 385起,其中大约有一半为各种形式的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6.
舒萍 《山东审计》2001,(1):23-24
杠杆(Leveraged)在财务上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与股本的比率。所谓杠杆收购(LBO),是在发达资本市场上,由一批投资者通过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从而购得目标企业大部份股权或资产的行为。所以,杠杆收购实质上是借债买下企业的行为,通常收购者是有一成本钱,其余九成由投资银行代收购者发行垃圾债券和向商业银行贷款筹集(称“自备一成,贷款九成”)。如果杠杆收购是由目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则称之为“管理层收购”(MBO),如果由管理层、职工共同发动,则称之为“经理职工收购”(MEBO),如果管理人员只从整个企业买下某个…  相似文献   

7.
鲁宾斯坦写道,“早期这些收购行动多为敌意收购,这也使得这个新兴的产业背负了诸如‘公司掠夺者’或者‘门口的野蛮人’等误解。”  相似文献   

8.
余玮 《现代管理科学》2010,(5):98-99,115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通过控股母公司张裕集团,管理人员实现对上市公司“张裕股份”的管理层收购。在对“张裕”的MBO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市场对管理层收购事件反应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转让机制,转让价格的确定缺乏市场监督,管理层收购存在定价过低的现象。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实施环境,在管理层收购定价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市场性约束。  相似文献   

9.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4,(19):105-108,13
柯利明的投行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一番"将一切量化分析"的看家本领。去年还尚未盈利,今年就被高溢价收购。这不过是疯狂的电影行业和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掌舵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1岁。《老男孩》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暴富神话"背后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一、管理层持股(MBO)的效用机理分析 MBO, 即 Management Buy-outs,译成中文是"管理者收购"或"管理层收购"、"经理层融资收购".在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MBO是LBO即"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私破分众     
分众传媒(NASDAQ:FMCN)的私有化终于有了明确信号. 2012年12月20日,分众传媒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由CEO兼董事长江南春和9家投资财团提出的私有化要约收购协议,以每股5.5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7.5美元收购分众传媒,涉及融资金额约27亿美元.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完成退市交易.如果私有化获得成功,这将成为迄今为止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规模最大的中国公司以及最大的杠杆收购案例.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是在杠杆收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手段。MBO通过授予管理层以“管理层股东”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问题。但是表面上问题缓解并不等于问题根本解决。尤其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国家股或者是国有法人股对上市公司具有超强控制能力。控股股东选择的控制权代理人是不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的“不完全股东”。  相似文献   

13.
MBO的杠杆收购特征决定了融资是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管理层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取所需的资金,因此不得不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融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MBO案例,归纳了不同融资模式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根据这些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使委托者和受托者合二为一,形成一致的经济利益目标函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陈对  杨佳佳 《电子财会》2004,(4):63-64,F003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实施MBO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权,获得本公司控制权,以达到重组本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收购行为。近年来,粤美的、佛塑股份、宇通客车、深方大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行为,激起了企业产权改革的新浪潮,给国内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实践证明,MBO通过明晰产权,重建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业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上市公司产能扩建急需资金,如何选择融资方武是公司管理层面临的决策难题.本案例以中国A股市场上第一家主动取消增发的上市公司--福耀玻璃为背景,阐述了公司取消增发的前后决策过程以及公司管理层面临的困惑.本案例主要适用于公司理财、公司治理等MBA课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此次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这一经典案例的实证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财务指标法对双汇国际控股公司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其采取杠杆收购这一并购策略以及新型支付手段给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和新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融资收购 (management -buyout,MBO)是杠杆收购 (leverage -buyout,LBO)的一种。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借债或其它融资方式所得的资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 ,从而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进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一种金融工具。一般而言 ,利用杠杆收购来重组目标公司的实施主体 ,可以是其他公司、合伙人、个人以及机构投资者 ,也可以是目标公司内部的管理层。当杠杆收购的实施主体是目标公司内部的管理层时 ,一般意义上的杠杆收购就成了管理层融资收购。从管理意义上讲 ,MBO是对现代企业制度 (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兴的股权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MBO)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管理层收购达到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0家,更多的上市公司正跃跃欲试.但是,MBO收购主体的合法性、收购定价、融资等问题层出不穷,2003年3月,财政部发文:"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尽管如此,MBO没有真正退出舞台,又摇身变为曲线MBO.综观MBO在我国的发展,从刚刚引进时的众星捧月到2003年初的紧急叫停,充分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经济体制、国企改革的脱节.实践中MBO存在的最大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收购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二是收购价格的公允性.本文拟对收购过程中的融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