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技术开发》2015,(33):110-111
针对YJ29接装机使用水溶性加胶滤棒,烟支滤嘴切口出现拉丝、丙纤融化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最后切刀切割水溶性加胶滤棒时切割区域温升过高,降低切削速度可以减少切削热,从而降低切割区域温升。采取改进措施给最后切刀电机加装变频器,通过实验确定了变频器合适工作频率,减少了切削热,降低了切割区域温升,减少了烟支滤嘴切口拉丝、丙纤融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YJ24接装机滤嘴供给系统的作用是在输送滤嘴的过程中,保证将符合工艺要求的滤棒在分切、错位、并行等过程中不至于损伤变形或错乱,能使滤棒经分切变为滤嘴段后准确顺利地传送到汇合鼓轮槽与烟支对应会合。但因所使用的丙纤加胶嘴棒弹性较差,加胶嘴棒纸表面有胶,嘴棒表面就与嘴棒错位鼓轮表面运行时增加摩擦力,产生折皱,而折皱变形后弹性更差。因容易掉嘴或者使滤嘴歪斜,造成滤嘴在并行鼓轮处错乱,进入汇合鼓轮不能与烟支正常汇合,从而造成搓板阻塞,产生大量废品,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对接装机错位鼓轮滤棒滚搓导轨的结构分析,发现表面光滑的嘴棒对错位鼓轮滤棒滚搓导轨摩擦小,导轨对嘴棒的控制能力就增强,大大减少了掉嘴和搓板阻塞现象。从而减少了停机次数,提高了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增强了设备的适应能力,而且降低了产品的消耗,保证了产品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文杰 《科技与企业》2013,(23):392-392,394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五类卷烟时采用价格较低的丙纤滤嘴,以求从辅料上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由于丙纤滤棒中的丝束碎软且膨胀系数大,超九卷烟机组运行过程中易出现切割不断滤棒情况,造成滤棒堵塞频繁并产生较大浪费。滤棒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弯曲变形,也会造成超九卷烟机生产中的滤棒堵塞。滤棒堵塞轻则造成设备停机,需要机台操作人员进行清理,重则挤烂切割刀片甚至挤断销钉或则造成鼓轮错位,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如何减少由于滤棒堵塞对生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努力,在设备上安装了一套滤棒检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变频器改造滤嘴烟条分切电控系统,有效改善滤嘴烟条的切割效果,本文分析原有滤嘴烟条分切系统的控制原理,阐述了系统改造过程及改进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MAX70接装机滤嘴供给系统应用6倍长滤棒改造为4倍长滤棒后,由于滤嘴切割鼓轮的转速和滤嘴料斗滑板振动频率的加快,造成大量4倍长待分切滤嘴在生产过程中因振动过度掉出料斗,影响正常生产。通过分析、研究MAX70滤嘴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传动顺序和结构特性,采用降低滤嘴料斗滑板振动幅度的方法,最终解决了4倍长待分切滤嘴在生产过程中因振动过度掉出料斗的现象,使改造后的MAX70滤嘴接装机全部恢复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工作中发现卷烟机切割定位导轨的固定位置由于挤烟易造成位置和圆刀刃口有偏移现象,所以出现烟支长短不一;不仅保证不了产品质量,易造成在线质量抽检合格率低.针对这一情况,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PASSIM卷烟机切割定位导轨改进》的课题,通过对此课题的攻关,以提高卷包车间烟支长度在线抽检稳定性和生产能力的再提升以及节约生产成本,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验证,烟支长度在线抽检合格率将达到90%,比同期提高五个百分点,为降低卷烟物料消耗水平做出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7.
许春林  邓胜勇 《价值工程》2022,41(9):105-107
通过增设梗签回收装置,解决了切梗丝时刀门处烟梗不规则而形成的"空洞"现象,减少了"空洞"造成的烟梗经刀门时压实力的突然释放而由"切削力"变为"刮削力",从而将烟梗刮出刀门区域形成的"梗签".通过烟梗压实性能的提高,一方面减少了梗签造成的原材料消耗;另一方面减少了处理梗签采用压棒后掩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区域科技产出水平不平衡这一现象,论文选择反映科技产出水平的若干相关指标,利用稳健主成分分析来反映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产出水平,根据稳健综合主成分得分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区域之间科技产出水平的不平衡性。最后根据以上分析,论文给出了提高我国科技产出水平以及减少我国各省份科技产出水平差异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班玄耀 《价值工程》2019,38(16):106-108
为了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区域及其周围的安全性,针对既有桥梁工程的确定性体系,通过对黄河特大桥的施工方案的优化,探索黄河特大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方法,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研究,以缩短工期为目标,最大程度提升工程综合效益。通过对黄河特大桥的混凝土简支箱梁快速施工方案研究,把节段预制胶接方案修改成了支架现浇方案,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施工占用的时间,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或避免了长时间高空作业,减少了施工危险等,实现了黄河特大桥的快速施工以及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区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区域的地理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地质特点使各个区域都有其特色,这样就会对我们道桥的建设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这样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在一些地区非常明显的出现一些带有区域特征的道桥裂缝的现象,裂缝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道桥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到了运输的安全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师们,如何修复道桥裂缝是迄今为止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要想有效的把其裂缝及时的修复或者是防止裂缝的出现,我们要深究其形成的机理,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将其问题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首先从机理着手进行分析,找出裂缝出现的原因,把这些原因与其他类似现象做对比,最后,提出针对不同区域出现此现象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行助学贷款是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银行有钱贷不出"和"学生没钱贷不到"的尴尬局面,这引起了人们对这项政策的再思考。通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的分析和对银行和学生二者之间预期效用的比较分析,以及对银行和学生行为选择的分析,认为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机制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最后从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两方面思考,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学生不还贷成本,降低银行风险,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出现了城市蔓延现象.在日本,城市蔓延一般是指缺少公共服务地、向邻近非城市区域弥漫式扩展,这种开发模式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对发展的企业、土地持有者和中央政府等做出让步的结果,并产生了高额社会成本、财政成本和土地成本.虽然日本城市规划者将土地重整视为城市规划之母和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手段,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最近日本政府提出建设紧凑城市的政策,旨在降低小汽车依赖性和重新繁荣市中心以应对不断减少的人口和快速老龄化.  相似文献   

14.
机器换人与居民高储蓄率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重要现象,而关于二者的内在关联及影响机理尚待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技术变革视角,对中国持续居高的居民储蓄提出了新解释。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带来的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储蓄偏好,其他因素不变时,微观主体受机器换人的影响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储蓄平均增加21.45%。该结论在利用不同机器换人和储蓄指标、区域双重差分、工具变量、惩罚回归等方法进行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时均成立。影响机制在于,机器换人虽降低了收入,但会通过减少双倍消费增加储蓄。深层次原因是,机器换人降低了居民的风险偏好,促使其减少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研究还发现,人工智能是任务偏向型而非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升劳动者教育水平不足以弱化其影响,但促进劳动者自由流动、加强劳动保护有助于降低其不利冲击。因此应充分重视人工智能的潜在冲击,积极出台与新技术相适应的配套措施,着力激发消费潜能、释放内循环的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影响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空气质量恶化现象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探索城市扩张与空气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成为热点话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空气质量与城市形态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城市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探索性城市形态指标研究进行了梳理。现有文献表达了以下观点:(1)不同城市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空气污染排放,工业、能源、居住污染排放可以通过规模类形态指标测度,交通污染排放可以通过密度类、形状类、功能结构类城市形态指标测度;(2)通过优化建筑形态、强度、布局,以及构建城市通风廊道有助于降低城市微气候带来的空气污染物堆积;(3)使城市形态更加紧凑,禁止低密度开发,能减轻热岛效应,减少交通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最后对我国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兰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热岛效应也逐渐加剧。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来研究兰州市的热岛效应。根据1999和2009两期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的植被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和亮度温度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基于影像的方法反演出研究区的地表温度,进而研究热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兰州市西北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地表温度低,热岛效应不明显;中部黄河沿岸主城区温度较高,热岛效应相对明显;西南部沙漠和黄土丘陵覆盖区地表温度高,热岛效应最严重。通过GIS的时空分析研究1999-2009年间兰州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得出这10年间兰州热岛效应的变化与植被盖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植被增加的区域热岛效应降低,植被减少的区域热岛效应加剧,说明植被可以有效缓解水土流失。总体来看,兰州主城区城关区和西北、东南部高植被覆盖区热岛效应逐渐减缓,中部黄土覆盖区热岛效应加剧。分析热岛现象产生和异常的原因:沙漠及黄土吸热、保温能力强,热岛效应明显;主城区因加强了绿化,热岛效应有所减弱。植被有降温作用,高植被地区热岛效应相对较低。针对兰州热岛效应的演化情况提出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对于黄土丘陵地区,需要加强绿化,削山重建,改变地表覆盖结构;对于高植被覆盖区,要继续保持加强绿化;对于主城区,除了增加绿地面积,还需要合理规划工业和商业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