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亚经济的调整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恩富  夏晖 《财经研究》2003,29(7):34-38
本文描述了东亚经济及其模式的一般特点,重点阐述了其显露和隐含的问题。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尽快形成由日本和中国领先的“双头鹰结构”,或由日本、中国和韩国三足鼎立的“鼎形结构”,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要在和平条件下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其中,“东盟 中国 日本 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组织的不断完善,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将为东亚和整个亚洲经济的高效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低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度上分析,日本某些内在制度的“疲劳”,内在制度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造成转型期日本经济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经济是我国长期研究与借鉴的对象,因而日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内在制度“疲劳”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地完善,但内在制度  相似文献   

3.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正在走出谷底,步入缓慢恢复轨道,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由于遭受多重因素怕“复合萧条”的打击。扩大出口和各种“经 对策”的疚日益递减,扩大内需,推动了个人消费增长才是今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松下易名     
陈言 《经济月刊》2008,(4):54-57
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日本松下要彻底告别“松下”,成为“Panasonic”了。在很难出轰动性经济新闻的日本,松下易名拔得了今年日本经济新闻的头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但经过短短几十年,日本经济再次崛起,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日本奇迹”。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研究造成日本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探究日本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期发现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王飞 《经济学动态》2004,(11):10-113
20世纪的90年代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毋庸多说,“失去10年”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的发生期间。泡沫经济时期企业和居民相信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土地神话”,结果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同时膨胀,土地神话的破灭使得资产和负债情况严重受损,地价的下跌直接打击了信用风险最集中的银行部门,动摇和破坏了日本经济信用体系的根基。资产和负债的严重受损、信用体系的破坏是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内发式发展论--一种新的地域经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发式发展论”是日本地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成为日本经济成功的理论基础之一,“内发式发展论”的重要特征,是强调在开放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内发式发展,并注重强调本国、本地区的特色,全方位地思考一国及一个地区经济如何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20多年了,尽管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若干问题,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今天,如何振兴中国民族经济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笔相信“内发式发展论”对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新 《经济导刊》1998,(6):46-50
经济猛开快车之后都有一个大的调整,这几乎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铁律。而世界经济格局正是在各主体经济的增长与调整之中不断演变。战后英国经济的衰落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使世界经济演变成了“三极”格局,日本产业的转移又带动了“四小龙”、“四小虎”的起飞,创造了亚洲经济...  相似文献   

10.
陈言 《经济月刊》2004,(5):22-24
日本主流媒体的调查显示,“厌中”情绪在日本民间很有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意”基础.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态度蛮横。日本右翼分子活动猖獗,而日本政界和学术界人士在谈中日关系时却总是只谈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朱建文 《经济问题》2002,(3):64-64,F003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尤其是“政府宏观管理”方面的失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可谓“前车之鉴”,启示良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扩大内需,抑制经济泡沫化,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奇迹似乎已告终结,经济的弹性正在下降,因此美国经济也可能感染上轻度的“日本病”,日本的教训是美国的前车之鉴,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可忽视的是,即使美国经济不会陷入“日式泥淖”,也会受到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经济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私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虽然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对资源配置作出决策,但这种决策在相当程度上包含了政府“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诱导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政府采取的财政、金融、税收、立法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协调作用,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1.经济计划。在日本,政府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各种指导性经济计划向企业表明政府的政策主张,提供经济信息,指明经济走向。日本编制的计划依其背景分成三大类:首先是“复兴”计划;其次是“经济自立”计划;再次是发展经济计划。如按时间上划分可分为长、中、短三大类。长期计划主要是预示性,给企业以方向和蓝图;中期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较为现实地给企业以引导;短期计划是预期  相似文献   

14.
张光全 《经济导刊》2009,(12):40-41
所谓政府经济行为,是指政府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干预经济,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目的的效果。政府经济行为存在的意义是普遍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历史都留下了政府经济行为的深刻痕迹。如日本的“政府指导与产业政策”,法国的“指示睦经济计划”,美国的“向贫穷开战”,“经济复兴计划”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采用集中计划体制,用计划、行政命令等直接干预经济,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亚以日本为首,亚洲“四小”、东盟四国、中国随后的“雁行形态”经济发展模式倍受中外学者关注,大量的研究从正面积极评价了这一创造出“东亚奇迹”的经济理论。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以及中国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后,对“雁行形态”的重新探讨蔚然成风,褒贬不一。本文对该理论最新的研究动态做一综述,这对中国未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定位及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雁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机制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增长机制。笔者认为,未来东亚经济的增长机制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秦凤鸣 《当代财经》2003,(6):30-31,44
目前,日本财政政策的选择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渐进式的增税减支对日本经济走向全面复苏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日本严峻的财政状况和金融业的危机促使日本政府尝试通过新的途径进行结构改革。2003年财年,日本政府试图在“没有改革便没有增长”(No growth without reform)的口号下坚持既定的基本政策,寻求财务省和日本银行的紧密合作,刺激私人需求和经济增长,加速2003财政年度的税收改革,期望公司部门能重新振作,并以刺激私人需求为主促成日本经济缓慢复苏。  相似文献   

18.
李天国 《经济论坛》2005,(9):8-10,15
一、日本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 从战后以来到90年代初为止,日本经济基本处于高速增长或平稳发展状态。加之以大企业为中心实行“终身雇用制”和“年资工资制”等原因,日本的就业状况非常稳定,失业率很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进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失业率从1992年开始上升,到1995年突破3%大关,当年物价下跌,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大量的银行不良债券显现出来,公众对经济的恢复失去信心。1998年上升至4%,并接近5%,2003年上升至5.3%。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投资相对增加而对其他东亚国家投资相对减少,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雁行模式”进行重新研究和解释。“雁行模式”在本质上是经济而非政治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是有差异的。由于在实践中东亚整体的经济事实不再符合“雁行模式”的存在条件,导致其最终崩溃。由于中国地区经济的差异性特征,“雁行模式”可以在其内部重构。  相似文献   

20.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东亚地区的经济区域化进程。这里的“东亚”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以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互动为纽带形成的一个区域,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两部分。其中东南亚国家即指“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IO国;东北亚国家主要指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和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