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意义旅游产业与交通系统的耦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 水陆空立体交通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贵州旅游产业与交通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水平进行研究。方法/过程 分析了两系统相互影响和耦合的作用机理, 构建了旅游产业和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测度了两系统的发展水平, 并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贵州省旅游产业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平稳提升, 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较低, 两系统由极度失调向中级协调发展, 且时序特征明显; 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与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有较大关联, 彼此互相促进。基于研究结果, 提出贵州稳步提高旅游产业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两个系统存在天然的耦合性,其耦合过程可以促进两个产业系统向更有序的结构协调发展.该文通过选取西部12省2014年~2019年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各省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整体而言,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尚可,仅西藏、青海、宁夏三省份处于失调状态.云南"旅游-康养"系统在西部地区间耦合协调度最高,达到0.7979,且近年来始终保持在中级协调状态;宁夏最低,仅为0.2548,和西藏同为中度失调的省份;贵州是耦合协调水平增长最显著的省份,由2014年的勉强协调提升至初级协调并接近中级协调水平.同时,西部地区间存在区域异质性,西北地区大部分省份的耦合协调度低于西南地区,受制于自然气候,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这些省份的产业系统未能实现良性共振.因此,要重视借助优势产业的要素禀赋,强化对弱势产业发展的支持,从而实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与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灰色关联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GM1, 1)对未来五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00—2018年新疆旅游产业与城乡融合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各子系统对城乡融合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865~0.955之间,城乡融合各子系统对旅游产业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832~0.948之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其耦合类型均处在颉颃阶段,其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逐步发展到轻度失调;在未来五年内,新疆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但其耦合协调等级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  相似文献   

4.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依赖的。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物理学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2000-2010年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耦合互动效应显著;但总体来看,两系统协调等级还处于较低水平。云南省应努力提升铁路与航空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构建旅游交通集散体系,使交通系统和省域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对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和健康的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并以此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推进低碳旅游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旅游发展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以青岛市1999—2013年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生态文明与低碳旅游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青岛市1999—2013年城市生态文明与低碳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生态文明与低碳旅游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二者的协调程度整体走势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疆2009—2019年标准化数据,通过构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剪刀差法以及耦合度协调模型,测度旅游城镇化发展指数,并分析评价其协调发展性。研究表明:(1)新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逐年提升;(2)两者耦合度一直处于较低程度耦合状态,整体协调度等级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3)新疆旅游发展系统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剪刀差总体呈现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文章探寻了有效推动新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新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能源系统与金融系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者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通过构建能源与金融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型熵值法测算能源与金融系统2000-2019年动态发展水平,并且借鉴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与金融系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金融系统虽在初始阶段落后于能源系统,但目前已实现了反超;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已由初始的中度失调,发展至2019年的初级协调,正逐步向优质协调的方向迈进;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度可以分为低质量的平稳期、快速增长的拉动期以及新常态的稳定期,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三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分析浙江省11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城市旅游化发展的绝对水平来看,浙江省11地市可划分为最优、较优、一般和较差四种类型;根据城市旅游化发展的耦合协调等级,浙江省11地市可划分为协调、勉强协调和失调三大类。文章针对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给出了推动城市旅游化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准确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是政府采取有效举措的前提。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构建起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使用四川省乡村振兴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断点”现象。最后指出,可通过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机制,设立动态化、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补全各地乡村振兴发展短板以及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四川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简称T-U-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作用机制的分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T-U-E系统的协调等级进行测算分级,并从时空分异视角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值在研究期内跨度较大,整体协调情况已从失调发展到协调,在末期皆处于优质协调等级.②长株潭城市群各市的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些许差异,空间分布由基期的"北及东南高,西南低"转为"南高北低"的格局.③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皆有显著增长并达到较高水平,但三市各系统发展不完全同步,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刻领会,对山西省黄河板块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选取2022年山西省评选的黄河板块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追溯其发展模式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并对黄河板块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开发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黄河板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为黄河板块乡村旅游发展以及山西省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起到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协调推进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绿色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重点分析省际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其时间演化规律及空...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旅游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功能的内涵,构建包括旅游资源、旅游生态、旅游经济、旅游社会环境四大子系统在内的旅游环境承载水平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环境系统承载功能协调耦合关系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量化测度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系统承载功能的互动耦合和协调发展均有一定的提升潜力,同时协调发展程度在!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契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以往的乡村旅游实践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会因为政策管理、产业规划、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等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此,文章借助共生理论构建协同一体化的“乡村全域旅游共生体”系统,从共生组织构建、全域规划共谋、业态共融发展以及利益长效共享等方面入手,打造乡村全域旅游的“全新样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测算的甘肃省14个市州2015-2020年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分析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是甘肃省各市州2005-2021年乡村振兴水平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区域之间的增长差异较大;二是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测度出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正向交互影响:绿色普惠金融提升1个单位,乡村振兴水平提高0.62个单位;乡村振兴水平提升1个单位,绿色普惠金融提高1.59个单位;三是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存在差异:邻近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对本市州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邻近市州乡村振兴发展对本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挤出效应。最后,本文对未来甘肃省如何推动绿色普惠金融更好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表现为延续的小幅下降。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常态下成都市应树立新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旅游景区协同合作,发挥热门景区辐射作用;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构建新疆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1994年至2013年的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新疆农村农村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函数值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整体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却变化显著;同时发现以2003年为分段点,2003年之前新疆长时期属于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型,2003年以后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表明新疆的农村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匹配化程度偏低,甚至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