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质押监管,特别是动产质押监管的兴起和发展,让人比以往更加关注作为担保物权制度之一的动产质押。有法学家断言,动产质押已经衰落了。情况果真如此吗?间接占有制度在动产质押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方介入后,又是如何实现其相关职能的?一、动产质押的占有和间接占有民法学家王利明  相似文献   

2.
对物流园区动产质押联盟发展模式进行探析,有利于释放园区中沉没的资本信用,充分利用园区中物流企业闲置资源,缓解动产质押物流监管企业各自为政的失信风险,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阐述共享经济与动产质押联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动产质押联盟内可共享的资源,构建物流园区中动产质押联盟的发展模式,提出加强动产质押联盟间的协同与融合、促进联盟与成员的信息共享、优化联盟成员选择与联盟收益分配、完善信用评估与监督体系等建议,以期对动产质押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动产抵质押担保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露 《交通财会》2004,(11):26-30,3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动产融资状况,对动产质押与动产抵押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动产质押担保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担保机构现有动产抵押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万明 《中国储运》2010,(10):81-83
动产质押授信业务作为银行的金融业创新产品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行业规范,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动产质物权凭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高风险企业,存在着金融企业的固有风险,通常要采用担保方式来有效地规避风险,动产的质押和抵押担保就是其中的两种主要形式。由于银行没有物流经营资质和缺乏对动产管理的经验,于是便委托物流公司对动产进行监管,将风险予以分散。那么对于物流公司而言,动产(质押、抵押)监管的风险是什么呢?将如何对风险进行防控,又如何分散呢?下面以动产质押监管为主要形式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动产质押业务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大批物流企业趋之若鹜,但不容置疑,动产质押属于高风险的业务,各种隐忧始终相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失惨重。2012年,动产质押融资监管业务在这一年遭遇了自该业务产生以来的最大打击,由于重复质押、虚假仓单的泛滥,钢贸行业的信贷危机在长三角集中爆发,引发了一股钢贸老板跑路潮,在中物联评出的十件大事中,第十件大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 二、纳入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范围的担保类型包括: (一)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 (二)应收账款质押; (三)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押; (四)融资租赁; (五)保理; (六)所有权保留; (七)其他可以登记的动产和权利担保,但机动车抵押、船舶抵押、航空器抵押、债券质押、基金份额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除外.  相似文献   

8.
质押是担保物权的主要形式之一,分为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两种。按照《物权法》规定,权利质押又分为七大类,其中第三大类是提单质押和仓单质押,属于提货权利质押,前者是针对进口企业的到港货物,后者是针对仓库内的存储货物,  相似文献   

9.
监管责任,是动产质押监管业务中的焦点问题,十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物流公司应该承担怎样的监管责任。笔者以动产质押监管的委托关系为出发点,拆分保管责任,把质物的担保属性和物流公司的本身职能相结合,按照不同的业务模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来探讨物流公司的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0.
顾建明 《中国储运》2012,(9):113-115
动产质押属于高风险的业务,各种隐忧始终相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灾难。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成为质押业务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对于控制风险.见仁见智,而强化业务评审管理,控制系统性风险则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高风险企业,存在着金融企业的固有风险,通常要采用担保方式来有效地规避风险,动产的质押和抵押担保就是其中的两种主要形式.由于银行没有物流经营资质和缺乏对动产管理的经验,于是便委托物流公司对动产进行监管,将风险予以分散.  相似文献   

12.
船舶,属海上可移动之物,且移动不损其价值,按民法上对物的分类应属动产之范畴,如果以其为标的设定担保物权,按物权法定原则,应设定船舶质权,因质权之标的为动产或权利,而抵押权标的则多为不动产。然船舶价额甚巨,对其运营需专业人员尚能为之,如果将船舶作为质物,必然要求转移对其占有。但转移船舶的占有,一方面会给质押权人增添保管费用,另一方面使得质押人无法对船舶继续加以使用,又因质押权人并不享有船舶使用权,船舶将处于闲置状态,这对于社会而言将是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质押转移质物占有所带来的弊端,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特别…  相似文献   

13.
博客评论     
其实质押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你买房贷款不就得质押房产证等契约吗?仓储企业中的仓单质押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仓储企业与之合作其实也是一种市场行为、目前,仓单及动产融资业务是很多银行为企业,尤其是纯贸易型企业推出的短期贸易融资产品之一该业务是以动产和货权质押为核心,以产业链为依托,以票据业务为平台的新的贸易融资组合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银行和仓储企业带来很大的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所以我觉得,今后我国金融业将会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大发展,在这个趋势下,仓储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很正常,不能说有风险就不涉足了,人吃饭还会噎着呢,难道会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经营网点多、仓储设施好以及主办众多的现货交易市场等有利条件,通过动产质押监管的方式为企业构建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型融资渠道和利润增长点的仓单质押近年来发展迅速,业务规模成倍速增长,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一领域在创新涌动的背后却是难以掌控的危机四伏,从震惊全国金融业的上海钢贸案可见一斑。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已将我国动产融资领域的监管与规范提上议事日程。由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着手建立动产权属统一登记系统,并于6月7日召开了"2013:滨海动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3,(8):98-98
上一期我们请读者讨论《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发表看法,读者积极响应,踊跃参加,投函致本刊编辑部谈了自己的看法,对此我们向读者深表感谢,并在本期"编读往来"栏目中刊登部分来函。本期"访谈"栏目刊登了本刊记者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文章。吴敬琏先生呼唤重启改革议程令人振奋,尤其是以民营企业居多的物流业,更是期望改革能给行业和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行业和企业做强做大。另外,本期的"特别策划"栏目,刊发一组有关动产质押风险的文章,揭示几个典型案例,给业内敲敲警钟。希望从事物流金融的读者,把您对于动产质押的想法告诉我们,为行业的健康发展献出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对于动产监管的担保物,物权法对抵押担保物(简称抵押物)品种有明确的规定,其包括现有和将有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对于质押担保物(简称质物)品种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与抵押物品种相同,所不同的其是现有的,而不含将有的。对于质物和抵押物统称为监管物,在这里以质押为主加以论述,监管物除需特殊说明的以外暂称为质物。  相似文献   

18.
市场需求拉动无限商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栏目就“仓单质押”这个话题编发了四篇文章,力图从不同侧面对其运作及相关理论做一立体推介。 我们经常讲,理论是实践的路标。而在“仓单质押”不断创新的运作之中,理论却明显滞后。在国内的物流论坛上,部门讲设想,专家说理论,企业谈自我,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的两张皮现象屡见不鲜。让实践多一些创新,让理论言之有物,让二者之间能够无缝链接,则是本刊的初衷,亦是中国物流界的幸事。 通过“仓单质押”短短几年在创新中的不断拓展,读者难道不能明显感觉到传统仓储业的锐意变革与有力崛起么?而恰恰是这种变革与崛起,才使得仓储业为金融界和企业界之间构筑起坚实的合作平台,把动产质押融资演绎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9.
物流监管业务,是指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授信服务,同时以该企业自有或银行认可的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凭证作为质押或抵押担保,并委托监管人(一般为物流公司,下同)在物流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仓储、货代、运输以及加工等)对质押物或抵押物(以下统称监管物)实施监督与管理的物流延伸服务。客户是指物流监管业务中负有质押物或抵押物交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即质押人或抵押人。从风险把控的角度上讲,物流监管业务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其实就是客户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20.
吴亚斌 《中国储运》2009,(10):85-87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贷款,可以采用法人或自然人信用担保形式,亦可采用不动产,以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或机器设备等作为抵押来取得资金。而供应链金融业务打破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创新引用处于流通领域中的动产来质押融资。物流融资业务是一种在国外首先出现的新型的融资服务,是属于金融新工具的一种,是银行授信贷款业务的扩张和延伸,物流融资业务是银行与物流公司共同合作,为拥有在库、在途货物所有权的企业提供以货物或代表货物权利的凭证为质押的新型融资授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