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股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了个人投资者在不同信息属性盈余公告上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倾向于关注好消息公告,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异常高,受有限注意力制约,其在公告期间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2)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期间大幅上涨,随着公告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恢复到常态,股票价格发生反转,上述发现验证了价格压力假说;(3)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价在公告日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更为强烈,但公告后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解读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1997—2008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对年报披露引起的投资者意见分歧与公告后股价飘移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意见分歧与公告后股价飘移呈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程度随持有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盈余信息内容不会对意见分歧与公告后股价飘移的关系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好消息和坏消息组中都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流动性水平会对意见分歧与盈余公告后的股价漂移的关系产生影响,随着股票流动性程度的降低,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后的股价漂移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盈余公告日的数据计算隐含相关收益率并构造投资组合,研究已公告公司的盈余信息对行业内未公告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可以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并产生"异象",这一"异象"可认为是盈余公告前的价格漂移。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以来,融资融券制度的变迁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不同于以往机制变迁视角的研究,文章基于盈余公告视角,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融券短期交易行为及交易动机.具体来说,文章以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年报为对象,研究了盈余公告发布之前投资者是否存在异常的融资融券交易行为,以及该交易行为是知情交易还是投机性交易;此外,文章进一步结合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和账面市值比两个指标,分析了基本面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盈余公告前存在异常的融资融券交易,且异常融资交易与公告后的股票收益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这种融资交易行为是投机性交易;而异常融券交易与公告后的股票收益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当盈余公告为负面消息时,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这种融券交易行为是知情交易.此外,融资融券过程中的基本面策略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文章的结论揭示了中国市场融资融券交易行为的异质性动机,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规范发展中国市场融资和融券业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2017年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盈余公告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Fama MacBeth横截面回归方法考察了公司高管和机构投资者的内幕交易行为。研究发现:(1)我国股票市场的盈余漂移异象在盈余公告前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股价倾向于在盈余公告前(后)对“好(坏)消息”反应过度、对“坏(好)消息”反应不足;(2)盈余公告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净流入(出)与公司的未预期盈余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盈余漂移异象在不同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效应,在盈余公告前,主板市场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而在盈余公告后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正式盈余公告披露目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计算隐含相关收益率并构造投资组合,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盈余公告信息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相关公司的影响,发现盈余信息在行业内及行业间存在传递性。同时,在控制盈余动量效应和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效应的基础上.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可以认为,这种反应不足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但并未被证实的市场“异象”。交易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此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中国开展融券交易四年来的股市交易数据,探讨了卖空交易对股价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卖空交易有助于加快股价融入市场公共信息和个股盈余信息的速度,从而提升股价的信息效率和降低盈余公告后股价盈余漂移程度.本文研究为确认卖空交易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和促进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8.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惯性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这表明股票价格在较短期内存在继续朝同一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存在“惯性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效市场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短期的惯性现象,因为采用价格惯性策略,即买入前6个月高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而卖出前6个月低收益率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一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采用盈余惯性策略,即买入意外盈利的股票组合而卖出意外亏损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半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这些发现验证了行为金融学提出的“反应不足模式”,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存在“保守性心理偏差”而对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公开信息”反应不足,或是因为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私有信息”在投资者中“扩散缓慢”导致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中国A股市场3290次定期财务公告事件的研究,文章发现:在放开做空限制以后,投资者的意见分歧与中国A股市场的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呈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做空限制会在短期内加剧利空股票的跌幅。这与国内学者的过往研究不同,支持了将意见分歧当作一种风险因子的说法,也从意见分歧这一非传统金融学角度支持了PEAD的风险补偿解释。  相似文献   

10.
张帅 《当代经济》2010,(9):128-129
本文通过对1994年第1季度到2009年第3季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研究表明:在财富效应的方式上,股票价格上涨在短期具有挤出效应,在长期具有财富效应,而房地产价格上升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具有财富效益;在财富效应强弱上,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要强于股票价格;在财富效应的时序特征上,股票价格波动对消费在4季度后的影响较大,而房地产价格波动在当季度就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就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财富效应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经营的稳定性,防止股票价格发生波动,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资本市场失灵。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具有普遍性,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12.
证券分析师是否会为了商业性目的而牺牲专业性?文章利用融资融券制度检验了鼓励交易动机是否会导致分析师有意提供偏颇的股票分析报告.卖空交易使股票在下跌过程中也能增加交易佣金,促使证券分析师给出更加客观的盈余预测.文章采用经过股票价格调整的盈余预测误差绝对值,作为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的度量指标,发现相对于存在卖空限制的股票,分析师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短期盈余预测偏差降低了约0.014,长期盈余预测偏差降低了约0.019,但平均月度换手率上升了约10.9%.公司业绩和盈余预测难度的变化不能解释这一现象.文章研究表明,鼓励交易动机会使分析师发布更加乐观的盈余预测报告,而允许卖空有助于矫正这种商业性动机,增强分析师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3.
陈艳艳 《经济经纬》2014,(2):146-152
笔者研究管理层对股权激励行权价格的操纵行为,结果发现,管理层对行权价格的操纵表现在对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日的时机选择,公布日之前股票价格下跌,公布日之后股票价格上涨。进一步,高管激励份额越高,公司治理水平越低,则行权价格被操纵的可能性越高。行权价格被操纵带来负面的经济后果,分别降低24个月、36个月的长期股东财富(BHAR)高达20%、2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股价暴跌(Price Crash)是指在无任何信息前兆的情况下,市场指数或者个股价格在短期内突然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上2003-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盈余质量、分析师对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盈余质量能够降低股价发生暴跌的可能性。本文以分析师作为信息环境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信息环境之间具有互补作用,在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盈余质量和股价暴跌风险之间的负向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于铭阳 《经济师》2009,(12):91-92
文章研究了实施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实施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在期权计划公告前一季度,上市公司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向下操纵盈余,在期权计划公告后存在盈余的反转;但并没有显著证据表明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了盈余。  相似文献   

16.
童锦治  赵川  孙健 《经济研究》2012,(4):124-136
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大国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外汇储备从贸易盈余时的短期均衡到贸易平衡时的长期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对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在短期内对减少贸易盈余和控制外汇储备增量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期来看则与出口产品的价格弹性密切相关,只有降低那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才能够有效地减少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总体缺乏价格弹性,因此,近年来实行的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在长期内使国家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邱静 《当代经济》2016,(31):86-87
公允价值计量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应借公允价值准则出台的契机,进一步去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95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历年4月30日(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公告截止日期)后60个交易日为事件窗口,研究了中国A股主板市场上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PEAD)及其影响因素,为构造基于年报行情的投资策略提供实际依据.本文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在JAVA、MySQL、Matlab环境中进行绘图、分析.研究表明,我国A股主板市场上确实存在年报行情PEAD现象,且呈现出“迷失带”现象和“50天周期效应”;SUE的符号、公司规模、股票风格、机构持股比例、各类年报财务数据都会对PEAD的方向与显著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以高管年薪、持股水平分别作为衡量其短期、长期薪酬水平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的长、短期薪酬水平及两者的交叉变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高管的短期薪酬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诱因之一;高管年薪与持股水平的相互作用也会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彻底改变了我国"单边做市"的情况,投资者除了可以做多,还被赋予了做空的权利。简而言之,融资融券交易将卖空机制这一存在于众多国外成熟市场的交易机制引入了我国的股票市场。考虑到第一批加入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其交易不够活跃这一问题,文章以融资融券业务开通后的三批较大规模标的扩容的股票为样本进行了研究。使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对样本股票加入标的之前和之后一年的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变得更加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