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直以来,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无效率,如果刺激计划的未来代价巨大,中国能不能驾驭?现在,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刺激计划已经产生结果,经济增长确实被剌激起来了。2010年1月,中国经济政策已经出现适度但明显的转变迹象,不过,在经济取得增长的同时,政策制定者们也面临很多直接和间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半年经济增速三年来首度放缓至8%以下,面对欧债危机加深的国际复杂的经济背景,我国已将”稳增长“放在重中之重,且通胀回落也为刺激政策的出台留足空间。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加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从今天起,财富版开设”稳增长如何发力”的栏目,将持续关注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动向和观点交锋。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近2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U型轨迹假说,并予以验证。论文比较了U型轨迹与同期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关系,指出我国近20年来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各相应时期的政府产业结构政策之间,不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相反,开放市场经济中的全球化市场力量具有更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大背景下,产业结构政策是一种无效的经济政策,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则继续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中国政坛发生了两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中央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中央出台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根本上来说,这两件政策的最终落实要通过经济政策来体现,并决定着经济政策的具体走向。及早把握政策走向,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方政府而言,“把握大势、科学预测、准确判断”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回升开始,保持持续增长近10年,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时期。虽然近来美国经济发展出现减速甚至衰退迹象,但对这一时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仍不乏借鉴意义。一、里根执政时期所采取的一些经济政策为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1.减税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美国的滞胀困境,里根政府提出了大规模减税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大规模的减税政策为垄断资本家提供了巨额优惠。虽然短期内减税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里根的减税政策刺激了供给和投资,从…  相似文献   

7.
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世界经济波动和国内经济矛盾的冲击是当前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之一。东亚危机以来经济学界已经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建议,政府也采取了不少对策。诸如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人民币不贬值,暂缓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管等等,这些政策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志奇 《现代财经》2001,21(7):55-57
美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是独特的,它首先表现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来保障市场的竞争性;其次通过适度的经济干预政策把政府的作用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再次政府作为最大的消费者构建了刺激经济和调整产业的结构主体。之后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宇 《发展研究》2012,(6):96-98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民众之间的矛盾关系共同影响了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发展与演进,也解释了这一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政府的本意是希望通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克服市场失灵,但却未能有效克服政府失灵,使这一政策备受争议。本文将结合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在设计与执行中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一政策实践中的新发展,对其未来走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际形势也日趋复杂化。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我国金融行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外部市场缩放,所以政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善或者修改经济策略,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国外政策对中国市场造成的冲击。本文结合我国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调整原则以及政策改革建议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但是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约束 ,其中政策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对全国范围而言 ,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政策落后 ,虽然政府制定了不少政策 ,但是在有效性上存在颇多问题 ,政策特性遭到忽略就是主要问题之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体现出以下几种特性 :公平性、管理性、竞争性、优惠性和保护性。产业政策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政策之一 ,中西部有必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的特性 ,发现现有政策的不足 ,为政策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A large percentage of total investment in China is alloc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t below-market interest rates in pursuit of non-economic objectives. This has resulted in low rates of return and a high number of non-performing loans, threatening the future heal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s a result, reform of capital markets is a high priority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ntry is implementing variou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o deal with serious pollution issues. In this paper we ask how reforms of the capital market will affect the functioning of a carbon tax. This allows us to assess how China's willingness to join global effort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s influenced by China's current efforts to reduce investment subsidies. We compare the costs of a carbon tax in a reformed economy with the costs of a carbon tax in the current subsidized economy. We find that in the subsidized economy the tax-interaction effect dampens the effect of a carbon tax resulting in smaller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than what would result in a reformed economy. Importantly, we also find that the effect on economic welfare from a carbon tax is lower in the subsidized economy; in fact, for lower levels of reductions, the carbon tax is actually welfare improving.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n economy undergoing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carbon tax rate required to achieve a certain level of emission reductions will be higher in an economy with capital subsidies. However,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the tax indicate that the current system with capital subsidies is highly distorting implying that there is a high efficiency cost for the non-economic objectives the government is pursuing by maintaining this system of subsidies.  相似文献   

13.
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促进投资又快又好增长,不仅是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的内在要求。针对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全国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项目和重点项目投资这一状况,主要探讨了在如此空前的投资规模下如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财政扩张与供需失衡:孰为因? 孰为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般认为,在经济出现内需不足和供给过剩的失衡状态时,政府倾向于通过财政扩张来克服经济不景气,即经济失衡是因,财政扩张是果。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财政扩张也是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即财政扩张与经济失衡存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因在于:以带有累退性质的商品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强化了居民消费约束,也促使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供需失衡容易导致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和实行增税政策,这将进一步强化供需失衡局面;尽管面临宏观经济失衡,但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存在很强的工具性约束,短期看财政政策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看,消除危机的政策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在发展模式与外部经济依赖性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内来分析中国经济从抵御金融化到出现金融化趋势的过程。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化和频繁的债务金融危机源自本国发展模式与外部经济依赖性相互作用下金融扩张与生产性积累的背离。对于中国而言,在政府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渐进的金融政策引导下形成的工业化主导的发展模式,能够不断解决经济发展矛盾,同时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谨慎的金融开放政策减轻了中国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依赖,使其得以抵御金融化和危机。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发展模式面临新的矛盾并且对外部经济依赖性逐渐增强,出现了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金融化风险,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期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金融化风险尚未根除,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仍需要政府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积极引导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ssue of macroeconomic control in the Chinese economy where there is a dual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state sector and a non‐state sector) and the financial sector is still under tight control by the government. Given the du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repression, when inflation is a severe problem,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whether it is possible for the government to bring inflation under control without hampering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performance. The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two major institutional features of the transforming Chinese economy.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long‐run effects of changes in government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on the major macroeconomic aggregate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creasing in the interest rate on government bonds will reduce infla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while increasing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on bank deposits will exert a stagflationary effect on the economy: raising the inflation rate but reducing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相似文献   

17.
张羽 《经济与管理》2005,19(7):73-76
日本仅用100多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经济飞跃,被称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之一。但是,1990年-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75%,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水平。经历“失去的10 年”后,日本经济仍很不景气。在2004年里一直陷于衰退状态的日本经济从2005年初开始终于出现趋于恢复的迹象,尽管这一趋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不大,但令人担忧之处依旧不少,并且这些障碍性因素有可能最终导致2005 年的经济难有大的起色,本文主要从经济复苏的基本状况着手,通过分析日本政府一系列相关经济政策,归纳总结出2005年度日本经济复苏的诸项因素。  相似文献   

18.
赵继光  方毅 《时代经贸》2007,5(11X):168-170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形成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迥然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市场化,中国经济的逐渐国际化,政府扮演的角色的重要程度势必越来越小,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将会充分发挥其功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存货投资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短周期和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产业结构升级中周期波动的衰退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复苏期。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特征相对应 ,我国GDP增长正处于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中周期波动的复苏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谷底。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而且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 ,政府仍应采取中性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李颖 《经济与管理》2007,21(12):11-18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影响了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要解决流动性膨胀问题,不应该仅仅从银行体系这个角度来考虑,而应该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这个更为广泛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这意味着仅仅依靠货币当局,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发行央行票据等现有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应对流动性膨胀,难以根治问题。应在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财政政策,通过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起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和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才是应对流动性膨胀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