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稠油井筒掺稀降粘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稠油在油藏中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但在井筒流动中,流动阻力大大增加。稠油生产中,可以通过井筒掺稀油降粘方式,改善井筒内流体的流动性。本文通过对掺稀油井筒温度场的模拟计算,分析掺稀油工艺、掺稀油比例以及掺入温度对掺稀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稠油开采油井工程分析设计软件包是在充分总结稠油开采实践的基础上,面向稠油开发过程中各类油井开发的工程分析设计的计算工具。不仅能对蒸汽吞吐工艺、井简降粘工艺进行参数分析与优化,也可对稠油电加热开采、掺蒸汽、掺稀油、掺化学剂等降粘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场和抽汲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是适用于稠油开采任意井型、多种机型、多种杆型、多种泵型的工程分析设计综合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3种常用稠油降粘输送方法的降粘原理,并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情况。针对掺稀降粘法,利用欢喜岭油田稀油资源替代部分稀释剂的稠油降粘方法更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电泵井多处于稠油区块且绝大部分采用掺稀生产,为提高其系统效率、使生产参数更加合理,开发了电潜泵掺稀井生产参数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可对环空掺稀和空心杆掺稀两种降粘工艺下的电泵井生产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和排液量,优选电潜泵泵型和泵级数,优化油井的工作参数,选择符合功率要求的电机、电缆等,计算井下压力、温度、泵效、功率、效率等工况指标。  相似文献   

5.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近年来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水井分注管柱失效、采油井检泵周期缩短,卡封压裂管柱窜现象,通过对100多口井的示功图分析和现场跟踪资料对比,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油管丝扣磁化和粘扣,粘扣率达9.4%,有些油管螺纹全部粘坏、有些油管螺纹剩余末端3扣、有些油管螺纹剩余6扣(见图1)。由于出现螺纹粘扣的问题造成管柱漏失,导致了油水井频繁作用,既增加了作业成本,又影响了油水井的生产,还加重了作业工作的劳动强度,严重地制约了油田的开发,为此,很有必要对油管螺纹粘扣问题进行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稠油和稀油的生产过程中,对油井产出液的含水率测定,经历过化验、含水分析仪两个阶段。含水分析仪在测定稠油含水率时,黏液粘在含水分析仪的探头上时而测得含水率100%,时而含水为零,含水分析仪在稠油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利用油水密度差的特性,通过两个液位计的位差计算出井流物的含水率。在油井的生产中期以前准确度高,操作方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油田稠油掺水降黏生产工艺是目前各油田普遍采用的稠油冷采主要工艺,但由于受掺水压力波动、调控阀门及水表计量准确度等综合因素影响,油井掺水量计量误差大,掺水修正系数波动大,无法准确核实油井产量,给油井生产管理和措施制定带来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稠油井掺水计量稳控措施,介绍了实施原理、现场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项技改措施实施简便,操作简单,掺水量稳控效果好,计量准确度高,性价比高,能有效降低油田稠油油井计量误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稠油翻转计量分离器及其油井产量密闭计量工艺,采用计量设备进行容积式连续计量,该技术在计量设备内设翻转器和两个计量腔,计量时液体轮换通过两个计量腔,使其计量过程象流量计一样密闭、连续.解决了稠油油井产量计量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减少了计量误差,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又为钻井试油、"三次采油”、高含水期稀油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油井产量计量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的油田施工作业中,普遍存在着油井结蜡的现象,油井结蜡很容易造成抽油机的抽油负荷加重,降低了采油油率,使油井的生产产量降低,严重的更有可能造成油管堵塞,不利于油井开采作业,因此,本文将主要根据油田施工作业中油井结蜡的相关机理进行研究,并找出相应的油井结蜡清防技术,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油井清防蜡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锦州油区属疏松砂岩油藏,成岩作用差,油藏类型复杂,稀油、稠油并存。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修井作业中的漏失在稀油井中日益明显,在作业过程中易造成修井液进入地层,污染地层且不能达到很好的作业效果,洗井、排砂和作业后油井生产恢复期长。针对此问题,开发研制了新型稀油暂堵技术,经室内性能测试,新型暂堵剂具有良好的造壁性能,封堵率和恢复率都在90%以上,能够满足不同油井洗井的需要,且不造成油层污染。在2012-2014年现场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密度法油井计量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概述 为解决大庆油田高含水期油井计量问题,自1989年以来,我局对已建的计量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共计改造和新建密度法油井两相计量站1000余座。这项技术的推广实施,使大庆油田的油井计量技术水平实现了仪表化、自动化和微机化,为油田稳油控水的开发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高了油井生产管理水平。 密度法油井计量技术的核心是应用密度计测量高含水原油的含水率,与传统的油井两相分离器相配套,再配用微机实现油井分离器的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以实现油井的油、气、水产量计量。  相似文献   

12.
示功图是油田生产中分析井下生产工况的主要方法。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基于计算机的示功图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有监督学习方式受限于依赖主观经验进行训练样本分类。对此,本文采用无监督学习进行有杆泵抽油井的故障诊断。将示功图进行8方向链码的重画,提取其图形特征向量。然后由模拟退火算法优化谱聚类的方法进行故障的分类。将本文所提出方法用于一口抽油井的故障诊断中,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东部E油田为疏松砂岩稠油油田,原油性质较差,为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含硫的重质稠油,大部分油井产能无法满足最初油气田开发设计要求(ODP)。经过前期综合分析判断,目前该油田主要存在完井防砂、地层能量不足和原油流动性差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油田进行了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以及敏感参数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油藏历史拟合,并对油井的压裂效果进行了模拟,通过优化参数,实现南海东部E油田开发增产,解决了该类油田开发生产中的难题,为油田未来的开发、油田增产挖潜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稠油是一种比较粘稠的石油,具有较高的粘度和较大的密度,国外通常称其为重油,国内一般叫稠油,主要是相对稀油而命名的,稠油主要有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几种。本文主要以某油田为例,首先对火驱实验原理及开发技术进行了一番分析,其次,指出了阐述了火驱重力泄油在超稠油开发中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井油稠结蜡给正常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影响油井稳产、高产。本文针对目前文-卫-马-古油田自身特点,对传统井筒降粘技术和清防蜡工艺技术管柱和配套工具进行研究、优化和应用,使油稠结蜡躺井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脉冲发生器做功降粘技术作为油田油井增产新方法之一已经得到普遍关注,但是其作用效果未知,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简易的做功能力试验装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介质,对发生器的做功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过程简单、数据录取方便。  相似文献   

17.
正西北油田不断研究具有特色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自主创新形成了稠油掺稀开采、化学降粘、储层改造等十大技术系列,破解了稠油开采难的"魔咒",一举跨入我国陆上十大油田之列。来到塔河油田,星罗棋布的采油树静静地散布在戈壁深处;入夜,点点灯光在苍穹下熠熠生辉。谁也想象不到这里曾经就是被称为进得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人用聪明才智创新勘探开发新理论,用不懈的努力发明新工艺、新技术,用一个个世界领先理论和技术,破解了超  相似文献   

18.
移动式油井原油产量计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油田油井计量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制一种小型化高效分离、自动连续稳定运行、准确度高、撬装式移动方便的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实现对油田油井产量(液量、油量、气量)的准确计量。该装置有效解决了目前高含水油井、低产液油井、混串油井、低气量油井、间歇油井的产量计量问题,还可以对油田在用计量装置进行校验,提高在用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胜利油田高采出、高含水和低采油速度的现状,研制了具有降粘洗油效果的强化冷采降粘体系,对体系的降粘性能、原油匹配性能、油砂洗脱性能以及物模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降粘体系在微动力下可降低不同油藏稠油粘度90%以上,常规降粘率达到99%以上;体系具有良好的油砂洗脱性能,对不同油藏稠油的油砂洗脱率达到91%以上;物模驱油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体系可提高1#井稠油驱替效率15.5%,含水降低10%;该井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体系浓度为0.5%时,最佳注入量为800t。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油田产油井的计量都是在计量站实行人工玻璃管量油、取样化验等形式计算其日产量,结果误差大,给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不准确的基础资料,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就此提出采用科氏力式质量流量计实行单井计量,基本缓解了困绕我们多年的难题,它能测出瞬时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含水、密度以及累积质量流量、体积流量的实时数据,并能定时打印,实现了单井连续计量,提供了可靠的油井动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