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媛  张成 《北方经济》2007,(18):17-19
本文首先针对网络经济下的消费具有边际效用递增和主观稀缺的新特性,对效用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做出必要变更.接着分析了消费者在选择网络商品和传统商品之间以及网络商品内部之间的均衡.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尝试用时间或精力作为消费约束条件对消费者均衡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樊纲在其专著《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中的新交换价值理论错误地认为,商品之间的使用价值关系在马克思简单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形式)中的表现,与效用在边际效用均衡规律中的表现有共同之处,使用价值与效用是相同的。樊纲分别篡改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消费者边际效用均衡理论,然后又把它们机械地组合起来,所形成的新交换价值理论不是对马克思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的有机综合,是一个没有理论依据和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20年的改革与发展之后,中国社会已从过去的商品短缺到今天商品的相对过剩,这种变化标志着中国社会正从旧体制下的短缺经济走出来。从短缺到相对过剩,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其地位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已经不在,买方市场正在形成。这种格局的改变说明,制约中国消费者获得消费效用的因素与以往不同,短缺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商品、服务数量的约束,商品、服务的获得性(数量)成为了消费效用的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即消费者的第一意愿是获得更多的消费品,关于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显然不是引起消费者消费效应的消费品,关于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显然不是引起消费者消费效应的重要变数,当消费者面临的市场有不断增多的消费品出现,并且每一种消费品的数量又如此之多时,消费者所能获得的商品数量对消费者满足程度的影响力迅速减弱,消费者开始产生对商品质商品产生消费偏好,商品品质的改善与消费者的这种偏好发生变化之后(从以前的数量到后来的品质),质量就成为制约消费者效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商品的质量与数量一起成为消费者效用高 的两个变量,质量问题由此就产生了。在中国,一组相对的现象使得质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引起高度重视:8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出现,优良的质量表现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了重要地位;随之而来,不断发生的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深重的损失,甚至是生命和财产损失,使商品质量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消费的恐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超额供需曲线的组合分析,以局部均衡分析框架来分析消费者剩余变化与生产者剩余变化,从而说明超额供需曲线对贸易大国在分析贸易政策的生产补贴与消费征税的不完全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中使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即消费预算线和约束条件联立方程组得到均衡点的方法进行了讨论,论述该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使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网络商品的消费角度探讨了网络外部不经济。在将网络外部性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改并限定了研究范围之后,将网络商品的消费过程分为之前、之中和之后三个阶段,并运用预期价值、使用价值和消费者价值评价三项指标对三个阶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络商品消费的分析,得出了在消费之前的网络外部性正效应显著,而消费之中的网络外部性负效应显著。最后以网络外部不经济为依据对实现预期的需求曲线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利用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分别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一定滞后期内,三种能源消费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用,且煤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用远大于石油、天然气消费的正向冲击效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曦 《黑河学刊》2007,(5):39-40
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形势下,理性消费者应选择增加当前消费,然而中国居民储蓄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是受社会保障制度、信用程度、历史传统、外界投资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这也解释了导致中国居民"非理性"跨期消费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以此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反而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经验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而且该分析通过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超外生性检验。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进口商品消费与国内商品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分析了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对国内商品消费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在永久收入理论的经典消费模型中引入消费者的习惯形成偏好,从而使得本文的经验分析有一个更接近实际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经验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对国内商品消费和进口商品消费都存在习惯形成偏好。(2)进口商品消费对国内商品消费的修正期内替代弹性为0.066,而国内商品消费的修正跨期替代弹性为0.136。(3)进口商品消费与国内商品消费呈互补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虽然降低了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短期内进口商品消费挤占了国内商品消费,但跨期选择和两种商品间的互补关系将在长期内提高中国居民对国内商品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物质资源匮乏、传统观念及计划经济等影响造成的消费和交换行为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式有限理性人”假设,尝试对Marshall局部均衡分析模型进行拓展,运用边际损失厌恶效用曲线(MUCLA)等方法,构建倒S形需求曲线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我国部分商品需求刚性及价格“棘轮效应”.拓展前后的需求曲线,在斜率、形状、范围等方面有不同的机理,倒S形需求曲线特定约束条件弱化后,得出的需求曲线形状变化与Marshall需求曲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刻分析了消费者、企业、政府三者在协调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的关系和作用,并着重指出企业与政府的有效产出必须与消费者的充分消费动态均衡,消费者应该积极创新充分消费,使之与企业和政府的有效产出动态均衡,最终实现全世界的有效产出与人类全球化的充分消费的动态均衡,以达到全人类幸福快乐与健康长寿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支出与均衡实际汇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政府支出与均衡实际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导致私人消费的增加 ,从而导致经常项目恶化和实际汇率上升。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消费者行为和政府行为分析的模型 ,并将其置于一个内外均衡的框架下讨论政府对贸易品和非贸易品支出变动对私人消费和均衡实际汇率的影响 ,以及政府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政府支出政策进而对均衡实际汇率产生影响的。结论是 :政府对非贸易品支出的变化对均衡实际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名义本币资产的增长对均衡实际汇率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4.
品牌文化是兼容于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能在企业和社会消费群体间产生共鸣,并使消费者从消费产品过程中获得某种强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操守原则和精神。其本质是特定产品的消费文化。文章认为品牌文化的效用在于使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理念诉求之间建立起操作性条件反射关系,并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具体品牌文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经济百科     
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 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是一种可以产生数量一定且有限的污染的许可证,它分配在各个厂商之间并且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买卖。 效用(Utility) 代表消费者从一个市场篮子中获得的满足水平的数字是消费者赋予该市场篮子的效用。 效用可能性曲线 效用可能性曲线是一条表示在给定另一个人所得的效用时一个人能获得的最大效用。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品价值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用来预测与评估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目前用计量经济学作模型的论文很多,但却很少有文章提及对于需求的预测并把它与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函数,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线性回归进行消费需求预测,可以帮助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有利于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17.
包装,是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一个重要媒介。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消费者的初步认识和选购心理,大半取决于商品包装的魅力;而商品包装的魅力,多来自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运用。本文对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运用与价值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中国自1995-2012年18年城镇居民相关经济数据,利用跨时叠代模型与C-D效用函数,探讨了最初消费倾向不同的消费者其消费、效用随预期通胀率与利率变化的关系,得出中国城镇居民短期消费具有理性.因此,通货膨胀连同利率变化对消费的实际影响较弱,改变消费者最初消费倾向的政策能够明显提高消费者消费与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增加收入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消费,就是对顾客需要的满足产生效用,人的需要是有限的,因而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上述结论,在21世纪到来之际受到挑战,人们在问,人的心理需求也有限吗?生活富裕了,人们的需要还只是吃饭穿衣吗?人们还会关注什么样的消费?注意力在刺激消费问题上能起多大的作用?能促使商品产业边际效用递增的结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