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体改委最近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在8个方面创新:1、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法人财产权。2、新的国有产权经营制度。国有产权经营机构,作为投资主体依法行使出资者的权利,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但不行使政府职能。3、完善的企  相似文献   

2.
夏响东 《经济师》2010,(8):293-293
资本经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通过资产流动和重组提高资本的回报率来实现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实施资本经营的基础;资本经营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独资公司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只有一个代表国家投资的投资主体为公司出资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与现行的国有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现行的国有企业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财产权与企业财产权不分,所有者直接经营企业财产的"自然人"企业;而国有独资公司是将所有者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相分离,所有者委托专门人才经营企业财产的"法人"企业。它具有法人企业的一般特征,又具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企业法人财产权1995年2月7日《经济日报》刊登袁木同志题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的署名文章。文中指出,法人财产权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确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根据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各项权利,包括收益权,通过法定...  相似文献   

5.
王开国 《经济纵横》1993,(12):35-38
<正> 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使其成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财产权利,就是要确立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一、国家最终所有权的涵义及其意义国家最终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和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的国有资本及其权益进行所有权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依法支配和经营的法人财产。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以其投入的国有资本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应当是国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 1、有清晰的产权关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所谓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由所有者委托或授权,对企业所运营的实物资产行使的占有、使用、处分并排除外来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正> 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主体。股份有限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典型的营利社团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依法拥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大的权利和责任,能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又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对于那些  相似文献   

8.
史玉贞 《经济师》2003,(5):200-200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特点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体现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要求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 ,企业具有独立财产权和责任的一种企业制度。文章指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干预越来越少和企业自主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发挥哪些职能 ,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变革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全面进入市场,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真正使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使企业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确立法人财产权以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便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环节。一、法人财产权是所有权派生的一种新型财产权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公司法》明确提出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学术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法人财产权就是法人所有权,认为出资者与其投资的企业法人是两个独立的所有人,企业法…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 ,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 ,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 ,但也带来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1)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 ;( 2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不对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 ,企业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11.
秦尊文 《经济前沿》2001,(11):61-6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lt;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gt;(以下简称&;lt;决定&;gt;)指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法人财产权“的提出,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难题打开了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但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惑.对什么是“法人财产权“,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肖力 《经济师》2001,(3):50-56,58
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法人财产权的管理模式 ,它反映了公司的最终所有者与现实支配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是平衡货币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生产社会化导致的资本社会化和产权裂变的必然结果 ,是公司制的内在要求。在我国 ,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新、老“三会”之间的矛盾和委托人行为的非理性化。这一矛盾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在于东西方体制的差异 :所有制的不同和政党地位的差异。为解决这一矛盾 ,在我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就在于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企业改革·法人·财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等新提法。什么是企业法人财产权?为什么要用企业法人财产权来代替原用的企业经营权?为什么要用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新两权分离来代替原用的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老两权分离?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淑东 《技术经济》2000,19(3):25-28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笔者认为需要树立“三观”资本运营思想 ,即微观上企业要转变经营观念 ,在中观和宏观层次上要对资本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使其保持经常性的优化 ,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树立资本运营思想的必要性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求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责 ,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对双方的要求也是双方的责任。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实质上是产…  相似文献   

15.
<正>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要点,即以完善的公司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代表。而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关键是确定法人财产权。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在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程中,国家通过《企业法》等形式,建立了企业法人制度,但还是不完整的法人制度,国有企业名义上有法人地位,却没有法人所必须具备和独立的财产权,难以建立起财产约束机制,只能负盈不负亏,国家对企业实际上仍负有无限责任。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实质,对国有企业而言,是确认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并以此享有民事权力,承担民事责任,解决企业从有人负责到有能力负责的问题,实行企业民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而要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法人财产权”的提出,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难题打开了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但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惑。对什么是“法人财产权”,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法人财产权就是法人所有权,两者是等价概念,或者说“企…  相似文献   

17.
法人财产权的增值与会计的受托责任刘希罕法人产权的保值和增值,这是法人实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而法人实体对资本所有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衡量又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一部会计变革的历史,就是为法人产权的不断增值而不断改进计量记录方法的历史,就是把法...  相似文献   

18.
契约的首要内容是责权关系的界定,责权关系明确是企业存在的基础。资本租金是资本所有者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权利。企业收入在扣除包括资本租金等成本之后,可能赢利也可能亏损,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雇主承担支付资本租金责任的权利。企业是集合责任而获得权利的法人,是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在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关系上,契约约定土地租金和约定人力资本工资是两种不同的企业形式。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可以雇佣对方或被对方雇佣,甚至,一个不为企业提供任何资本的局外人可以同时雇佣资本和劳动。  相似文献   

19.
秦尊文 《经济前沿》2001,(10):61-6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法人财产权"的提出,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难题打开了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但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惑.对什么是"法人财产权",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近期模式 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和公司制改组,一要解决国有产权(股权)虚置的问题,增强国有产权的约束和监督作用,阻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二要解决政资不分从而政企不分的问题,消除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保证企业自主经营;三要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在已有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中,国有股股权虚置与政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